康熙對會場出現的意外有些措手不及,若是大家存在爭議,康熙還能當個和事佬或仲裁人,可偏偏會場上壓根就不存在爭議,蒙古王公結成統一戰線,一致無情的踐踏享有經商盛名的九阿哥,眾口一聲的推薦老十帶領蒙古人致富,劇情倒也不落俗套。
九阿哥此時已經縮回了自己的座位,臉色已經紅中泛青,八阿哥瞧了九阿哥,心知不妙,生怕九阿哥按捺不住,和蒙古王公當場打擂台,心中分外焦急。
好在康熙很快回過味來,伸出手示意蒙古王爺們別太激動,然後大聲點名道:“烏爾錦噶喇普郡王可在?”
其木格的爹烏爾錦噶喇普郡王一直規規矩矩的坐著啃肉,沒想到自己最終還是沒躲過去,暗暗歎了口氣,將油漬漬的雙手在衣服上擦了擦,起身走到場地中央,回答道:“老臣在。”
康熙笑容可掬的問道:“剛才大夥的意思,老王爺是個什麼想法?雖說十阿哥是皇子,可也是你的女婿嘛,你覺得你這女婿可能擔此重任?”
其木格的爹立即長篇大論的對康熙感恩戴德了一番,說什麼自己家是祖墳上冒青煙,自己才得了老十這麼個好女婿,全托康熙的福雲雲。
若其木格的爹隻感謝康熙一次那倒也算是正常的社交禮儀,可他偏偏囉裏囉嗦的謝了康熙十多回,聽得康熙和在場的眾人都倒了胃口,還好,在眾人騷動前,其木格的爹總算說到了正題,非常的言簡意賅,“十阿哥一向好武,老臣未曾聽聞他對經商有所涉獵。”
康熙對其木格爹定的基調甚是滿意,微微點點頭,等著他接著往下說,卻見烏爾錦噶喇普就此閉了嘴,一副想下場的樣子,隻好繼續問道:“那依著王爺的意思,十阿哥對經商不在行,難當此任了?”
不等烏爾錦噶喇普回答,巴林部落的郡王烏爾袞就起身說道:“皇上,十阿哥大才啊,對經商不在行,還能賺那麼多銀子,這樣的人才全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啊。”
康熙被哽的無語,嗆了口氣,正想發表一下高見,就見奈曼部的郡王吹忠也起身附和道:“皇上,不僅如此,十阿哥簡直就是散財童子轉世,走到哪都能給大夥添些進項,若此事情交由十阿哥負責,這賺銀子是指日可待啊。”
康熙有些氣悶,經過調查,康熙也知曉了老十商隊的經營模式,與其他商隊不同的是,北邊幾個部落的女眷都投了份子進去;此外,商隊也以各種明目給這些部落投了銀子,由這些部落負責生產原材料,諸如羊皮、地氈之類,他們負責銷售,簡而言之,老十與蒙古部落互相摻股、分工合作,目前來看,基本實現了雙贏。
按說知道了這層緣由,將這方法推廣就是,可事實卻並非這麼簡單。
畢竟老十的商隊具有先天優勢,是一隻純蒙古人商隊,大家屬於同宗,交流起來沒有障礙,而且老十的小姨子就嫁到了漠北蒙古,加之老十的嶽父也是蒙古響當當的人物,老十與蒙古部落合作時就沒那麼多的後顧之憂,不用擔心蒙古人汙了銀子不辦事,反之亦然,蒙古人也放心,老十就算賴賬,他們也不用千裏迢迢的進京打官司,在蒙古地界就能把場子找回來。
民間的商人一般都是給權貴送點孝敬,找個後台供著就好,沒人有那膽子與權貴合作,都擔心合作個兩三年,自己的身家全合作成旁人的了。
就算京城有幾個府邸也具備同樣的先天條件,但老十的商隊與蒙古人合作的收益所得並不多,畢竟蒙古的土特產在中原的銷量不大,而且競爭也激烈,老十幾乎是薄利經營,但這幾分薄利卻也足以給蒙古的底層人士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然如果就這些薄利,老十和蒙古貴族早就散夥了,讓高層歡欣鼓舞的利潤則來自於走私。
康熙總不能鼓勵大夥走私賺取暴利吧。
見大夥又想再來次群薦,康熙真想將這事交給老十負責,到時候滿大清都是毛氈子和西洋貨,送人都沒人要,看這群人怎麼個哭法!!
可康熙畢竟不是老十,沒法賭氣,暗暗壓住心頭的火氣,決定采取拖字決,說道:“出京前,朕也問過十阿哥有沒有什麼好主意,可眼下往返蒙古的商隊也不少,他也沒轍,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沒人看得出康熙在說慌,也沒法和遠在京城的老十對質,一時間場麵都安靜了下來,大家都在琢磨著是否該進京遊說老十,改變一下商隊路線?
九阿哥心裏很不痛快,老十怎麼沒給自己提過這一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