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誰觸動了康熙的神經?(1 / 2)

敦慶二年六月初七

早朝時分

大家都以為太監會出來傳旨,說老十微恙,朝會解散,但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昨兒婚宴上一直未露麵的老十竟然踱著方步出來了。

老十出來上班倒也罷了,但他竟然一點尷尬之色都沒有,更別說羞愧了,這讓大家很有些接受不了,這笑話就不讓看了?也結束的太快了吧…

東茁的爺爺本來還預備好了一大堆的溫情說辭,--這可是一夜未合眼、絞盡腦汁才弄出的腹稿--,打算下朝後去養心殿衝老十掏心掏肺一番,如今看來似乎也不怎麼用得著了,早知道就該呼呼大睡了,自己昨兒可是喝了不少酒呢…

而朝臣們都覺得老十要麼是臉皮太厚,要麼是沒皮沒矂…

於是,整個朝會大臣們都沒什麼精神氣,太和殿上彌漫著一股懨懨的味道。

而老十卻在大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下扔了個重磅炸彈,宣布,太醫院的外教習自下月起試點擴招。

太醫院本來就負有造就醫官人才的職能,還分為內教習和外教習兩種,內教習是教授內監中的學醫者,外教習是教授普通平民及醫官子弟中的學醫者,兩者都非常嚴格,參加外教習的學員得經過重重考核、確係“通曉醫理、身無過犯”者,才可以進入外教習廳學習。

但是,老十搞的試點擴招卻將門檻放低了許多,略通醫理的身家清白之人均可報名,按他們所掌握知識的程度分為高級班、中級班和低級班,每班招收40人,學製兩年,學員的所有費用一律由光祿寺提供,學員畢業後,再參加層層考試,最最優秀者留在太醫院為皇家服務,其餘的則按成績派往地方各級衙門,成為官醫,造福於當地百姓,至於官醫的級別、待遇以及工作職責,老十則命令吏部擬定一章程出來,在第一批學員畢業前將編製給敲定。

朝堂上的人一下就懵了,老十這麼搞明明就是為分學科鋪路嘛,但是這的確又是利民的一件好事,大家一時之間也不好激烈反對,加之老十今天的表現又弄得一心想看熱鬧的大家很失望,大家也沒心情去幹正事,於是,隻好稀裏糊塗的任由老十一言堂了。

直到散朝後,才有那心眼多的恍然大悟,原來昨兒老十的哭是一早就謀劃好了的,就是為了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好讓太醫院試點擴招順利通過啊…

康熙就屬於那心眼多的,聽了信後,便開始沉思了,然後著人去叫弘暄,不過,傳令的人還沒走遠,又沒叫了回去,康熙改主意了,改找弘曆了…

而弘曆和雅朗在結束了辯論後,並沒乖乖的回教室上課,--弘豐是乖學生,所以沒和弘曆和雅朗混在一起---因此,傳旨太監找了一上午都沒找到弘曆在哪兒,最後得一結論,大概十之八九不在宮裏…

弘豐並不知道傳旨太監一上午都在做無用功,中午放學時才知道弘曆還沒接到康熙召見的通知,想了想,便沒回阿哥所吃午飯,而是跑到戶部找弘暄去了,--弘暄沒個固定的衙門,總是根據老十分派給他的任務在各個衙門不定期的實習,這不,這回是被老十派去監察三阿哥和四阿哥了。

弘暄以為弘曆和雅朗身邊沒帶侍衛,一聽消息便著急了,弘豐急忙解釋,弘曆和雅朗的侍衛都沒回宮,肯定跟在他們身邊的,弘暄鬆了口氣,方道:“無事,皇瑪法應該不會發太大脾氣的,畢竟四弟又不是故意的。”

弘豐卻要求弘暄去暢春園走一遭,說康熙若要單獨找弘曆,那隻有一個目的,套話,可如今貌似沒什麼話好套,所以更得提高警惕了,大家想不到的,康熙可是能想到的呢,別到時弄得大夥兒措手不及。

弘暄一聽,仔細想了想,最近好像真沒什麼事,不過弘豐說的沒錯,不能麻痹大意,因此弘暄便決定去暢春園瞧瞧康熙去,並叫弘豐派人去找弘曆,告訴弘曆在康熙麵前閉緊嘴巴。

不過,弘暄一到暢春園就知道弘豐要做無用功了,因為他在暢春園瞧見了雅朗。

原來,在積極倡導分科教育的同時,雅朗也在思考著自己的前程,當文人是早就被否決了的,沒那天賦,當武將,馬術又不行,隻能寄望於水師了,於是,雅朗便請弘曆幫幫忙,給他講一些水師的要領。

弘曆一上來就告訴他,想當水師,必須先學會遊泳。

雅朗問,“不是該鍛煉不暈船嘛?”

弘曆道:“暈船隻是難受,但旱鴨子卻是會丟了小命的,沒人敢保證腳下的船不會被敵軍擊中,所以,得先學會保命的本領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