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又叫“大道公”、“吳真君”,他姓吳名(tāo音滔),宋代福建龍海縣白礁人。出身寒微,自幼資質過人,博覽群書,精於采藥煉丹和針灸。他四處行醫,治病如神,療治婦女奶瘡最拿手,是個乳疾專家。當時著名的黃醫官、程真人、鄞仙估等人都是他的弟子。他桃李滿天下,還著有醫書傳世。
據說仁宗的母親患了乳疾,宮中的太醫也束手無策,後來把他請去治療,藥到病除。仁宗大喜,要他留在宮中做禦醫,他對皇上說:“我誌在修真,慈悲濟世,榮華富貴非我所願。”
宋仁宗聽了很受感動,也就沒再勉強。他回到民間,以自己的針灸絕技救活了許多人。去世後,鄉親們在白礁村修了個祠堂秋龍閹來紀念他。後來,高宗聽說這位民間醫生治好了老祖宗的病,就命人在秋龍閹原址重建了一座輝煌的宮殿武廟宇,即白礁慈濟宮。
到了明代,吳的再傳弟子又治好了永樂皇後的乳疾,永樂帝特意命人雕琢了一隻石獅——“國母獅”,專程運到福建慈濟官,送給已成神的保生大帝。這隻奇特的國母獅如今尚在廟中,石獅右掌高擎著吳卒的印鑒。
對藥王之神的信仰
河北省的安國,古稱祁州,是我國曆史最久、規模最大的藥材市場。早在900年前的宋朝初年,這裏就已成為大江南北中藥材的集散地,有“藥都”之稱。藥都最有名的古跡當然是藥王廟了,安國藥王廟年代之久、規模之大、影響之廣,為全國之冠。
安國藥王廟在縣城南關,始建於900年前北宋年間,明代重修。前有牌樓、山門、石獅,並豎有27米高的鐵旗杆兩根,上端懸鬥吊鈴,下部有一副鐵鑄對聯:
鐵樹雙旗光射鬥,
神麻蒲陰德參天。
山門前的牌坊上精雕龍鳳圖案,原額寫的是“封加南宋,顯靈河北”。但這座大名鼎鼎的藥王廟大殿所祀的主神,不是通常的三皇,也不是扁鵲、孫思邈或李時珍,而是東漢的一位太守邳彤。
邳彤是安國人,東漢開國功臣。他原是劉秀部將,在平定王莽建立東漢的征戰中,功勳卓著,後任曲陽太守。邳彤才兼文武,精通醫理,他倡導扶植民間醫藥行業。從此,安國就有了種藥、製藥、重醫的傳統,為以後成為藥都打下了基礎。邳彤死後,被葬在今安國市城南門外,並在邳彤墓附近修建了“邳王廟”。以後這裏流傳著許多邳王“顯靈”為人治病的傳說,官府上報朝廷,宋徽宗特加封邳彤為“靈貺公”,並重建廟宇祭祀。於是安國名聲大振,邱彤被奉為藥王,這裏也逐漸成為藥材交易中心。明清時更為興旺,隻有經安國交易的藥材才被認作正宗。
有趣的是,藥王廟前塑有紅、白兩匹戰馬和兩個英武戎裝馬童,象征著邳將軍的勇武。
這在全國所有藥王廟中是絕無僅有的。廟中碑碣林立,有的碑上刻著古藥方和藥材知識,彌足珍貴。大殿正中供有藥王邳彤彩塑像,南北兩座配殿中,供奉著中國十大名醫塑像,左有華佗、孫林、張子和、張個賓、劉河間,右有扁鵲、張仲景、孫思邈、徐文伯、皇甫士安。
對護門之神的信仰
門神是我國民間最流行的神抵之一,其曆史之久、流傳之廣、種類之多,在諸神中是很突出的。說起門神的來曆,不能不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祀門和掛桃人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