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商務起名寶典(11)(1 / 3)

(1)無所謂型:一些商家趕搭流行列車,喜歡沾知名品牌的光。隨波逐流的店名,遍布於三百六十五行中。人雲亦雲的心理固然不是壞事,但是這樣顯得沒有個性,店名很容易被淹沒在招牌的汪洋大海裏。

(2)幽默趣味型:或許是主人希望大家輕鬆一下吧,所以幽默趣味式的命名也偶有所聞。像有一家泡沫紅茶店店名是“搞不清楚”。這四個字別有一番情趣,指的是芸芸眾生皆迷迷糊糊地過日子,還是指泡沫紅茶喝起來的朦朧感,所以無從說起,說真的,連店主也“搞不清楚”呢!

(3)崇洋型:“遠來的和尚會念經。”因此很多商店、公司的命名也都趨向洋化。其中像:溫娣、哈帝、新光、三越等,理所當然由國外品牌直譯或意譯。而洋品牌當中卻也有不少“假洋鬼子”,也有不少企圖以洋名來提升自己的地位,其中以服飾業、食品業、鞋業及家電業等居多。

(4)借名型:借名型商店命名最大優點就是很好記、格調高。如果書本中或是曆史和地理雜誌中,能找到您所取的偉人名,報紙上都可發現您的店史,當然您可以省下一筆可觀廣告費。

(5)靠山吃山型:像“台灣枝仔冰”、“彰化肉粽”、“淨素齋豆腐小吃”、“廟口小吃”等都是以當地地名結合商品特性所起的好名。靠山吃山型優點是當消費者佇立於店門觀望,想品嚐豆腐小吃時,如果發現店名有“六必居”、“淨素”字樣,他會不假思索地走入,因為賣點就在於那份靠山吃山型命名深深地吸引他。

(6)古樸典雅型:店號的名字取得好,是吸引消費者好奇心和把商店牌子打響的關鍵。一些老字號可以為我們做出榜樣,它們多采用典雅、古樸、考究的名字,這些店名,成了招徠生意的金字招牌,如“榮寶齋”、“全聚德”、“同仁堂”等。企業起名13條要則

公司行號命名的規則又與一般的商品命名不同。公司名稱既重“連續性”也重“國際性”,不僅要重“發音”和“簡單明了”,還要重“企業形象提升”等諸多特性,比單純商品命名難度要更大些。

(1)“移情別戀”。

新成立公司最好與舊公司能有連續性,好讓消費者產生“移情別戀”之心。如寶潔公司就有同一公司產的多種洗發及洗滌用品問世。

(2)升級換代。

如果新商品名出現後不能將舊商品來個升級還是會很容易拖垮企業形象!即使您使用單獨打鬥型的名字。“×××可樂”之後出現的“×××純淨水”即是一例。比較保守的公司通常會以母品牌帶動子品牌來確保升級戰果。

(3)異曲不能同工。

像“英姿帶”、“背背佳”爭爭吵吵過了很長時間還是沒個說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4)保持衝擊力。

廣告人一天到晚說“衝擊世界”,可惜,名字中帶有它的太少了,真正對顧客有衝擊力的公司仍是昨日黃花。

(5)全球通行。

有一家汽車取名“NOVA”後在西班牙上岸才發現NOVA西班牙語為“會走的東西”。那時候,命名人員幾乎淚灑巴塞羅納。

(6)沒有歧義。

日本一家蛋糕公司好高興,取了“LAPUTA”拉丁式名字。結果行銷葡萄牙時這個字卻變成“煙花女”,有誰敢拿賣身的蛋糕?由此可見,同樣的命名在不同的國情下,仍會產生天壤之別的效果。

(7)天下一家。

公司或企業命名要樹立全球意識,發音要符合外國人的發音習慣,像“KODAK”、“CANON”、“XEROX”、“FUJI”的共同特征都是“簡潔有力又帶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