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隆重葬禮
常務副市長秦甬的跳樓自殺,無疑是給漢沙市政壇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足以引發一起地震,隨著第一衝擊波的過去,各種不利市委書記呂聞先的謠言四起,有人說是呂聞先逼死了秦副市長,有人說是呂聞先排斥異己的結果,還有人將矛頭指向省紀委新來的副書記喻格言,市委的幹部群眾議論紛紛。
流言傳到市委書記呂聞先耳裏,呂聞先大發雷庭,認定謠言背後是有人別有用心,借秦副市長的自殺事件,離間領導幹部的關係,破壞市委領導班子團結,指示楊曉陽一定要徹查造謠的源頭,查出妖言惑眾的人。
為此,呂聞先特意找到張市長,越是多事之秋越不能放鬆警惕,秦副市長的死完全是屬於人個的行為,或許是壓力太大,或許是心理健康的原因,他們作為主政一方的市長市委書記,麵對出現這種意外事件,多少是要承擔一部分責任的,但決不能允許有人拿這件事給市委抹黑,甚至編造成秦甬受打擊被迫害的冤案,一定要把這股謠言壓下去,否則越傳越真,越說越像,產生惡劣的影響。
張縱橫自然理解呂書記動怒的原因,大多數謠言都是衝著他這個書記來的,告訴呂謠言多也是漢沙官場的一大特色,無論發生什麼事,各種傳言就會風生水起,自己在漢沙這些年都習慣了,隻要他們做領導幹部的秉持公心,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區分對待秦甬同誌和秦陶的問題,謠言自然會不攻自破。
當然,目前秦甬的治喪工作還在進行中,也不能聽任謠言肆意傳播下去,家屬要是聽信了謠言,會引起意外的風波。可以有策略地安排人去調查,究竟是什麼人用心不良在造謠,如果市裏開會公開辟謠反而效果不好,不僅滅不了謠言,還會讓謠言越傳越遠,過去有這樣的事發生過,事情被越抹越黑,讓有的同誌背了黑鍋,到了真相大白時,發現全是謠言。
聽了這些,呂聞先不禁無奈地說:“老張,這種事你有經驗,那就拜托你了,一定要刹住這股歪風。”
市委的小禮堂,設了悼唁秦副市長的靈堂,秦的家裏也設了靈堂,張縱橫還要忙著去做家屬的安撫工作,與呂書記分手後,便讓人叫來了楊秘書,因為何長順代表自己在秦副市長家,李秘書長在小禮堂,負責接待吊唁的幹部群眾,這幾天機關裏各部門的協調工作,就交給他了,另外,讓他去通知政法委的程界民副書記,到自己辦公室來一下。
楊曉陽出去不到二十分鍾,來市委參加吊唁秦副市長的程界民,便來到了張市長的辦公室。
見了程界民,張縱橫放下手上的工作,請他坐下,將剛剛與呂書記商議的追查謠言一事的意見,轉述給他,既不想大張旗豉,又不能聽之任之,讓謠言無止境地傳播下去,市裏既沒有什麼好辦法,也沒有合適的人,因而張縱橫想到了他,這麼多年來,他做事低調穩妥,張縱橫覺得讓他去調查這件事最合適,張市長一再強調今年是一個多事之秋,做事一定要以穩定大局的觀念出發,既要有利於領導班子的團結,又要考慮到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感情,一切都要求穩。
程界民理解張市長的用心良苦,讓張市長放心,他知道該怎麼辦,張市長點著頭自言自語地說:“現在知道該怎麼做的人,太少了。”
與此同時,死者秦副市長的家中,前來吊唁的胡傳玲也正在做閔清鳳的工作,秦甬的事決不能就這樣了結了,要跟市委領導討說法,好端端的人怎麼會跳樓,還不是被逼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市裏的事有眼睛的人都看到了,人人都在說秦副市長的死,是市裏的某個主要領導排拆打擊造成的,他親弟弟還在隔離審查中,這事絕不能就此了結,要討一個說法。
從昨天到現在,一刻沒合眼的閔清鳳,兩眼呆滯大腦暈呼呼的,她知道胡傳玲此刻的在想什麼,也能理解她的心情,但要憑這件事給市委討價還價,把秦甬死的責任推到市委主要領導的身上,隻怕站不住腳,可又不敢拒絕胡傳玲,現在年過八十的公婆,聽到噩號已經倒下了,胡傳玲要是去煽動公婆一起來攪和這事,那可能最終會出現無法收拾的局麵,那就絕非死一個人的問題。
她聽完胡傳玲的申辯,有氣無力地告訴她,自己頭腦是亂的,這個時候怕作不了什麼主,秦甬的兩個妹妹都在,是否可以聽一聽倆個姑子的意見,和她們商量一下。
客廳裏,擠滿了三三二二前來吊唁的市委宿舍樓的鄰居街坊,以及從前的老同事老幹部,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市裏下屬單位的頭頭腦腦們,很多人閔清鳳根本不認識,秦甬的秘書一直在她們母女身旁,為她們介紹每一個個企業單位的來賓。
自打搬到這市委大院,十多年秦家從未來過這麼多客人,一波一波的吊唁者,讓閔清鳳無所適從,她感到自己說謝謝的力氣都沒有,而胡傳玲還在一邊督促她拿主張,兩個姑子也是一直在幫著接待親朋好友,秦以前工作過的單位的領導同事。
中午借著人少的功夫,閔清鳳讓傭人招待大家吃一點東西,還沒來得及與倆個姑子商量,市政府的楊秘書長就到了,通知她市委的靈堂已經布置好了,今天下午到明天,是市政府機關領導和工作人員集中吊唁時間,她吃點東西後,趕快去市政府接她的車已到了。
其實,除了胡傳玲講的那些,閔清鳳一早,已聽到不少市委大院的領導家屬,對呂聞先的議論,說老秦這些日子一直像挨批鬥一樣,陪著張市長站台,呂聞先多次指名道姓地批評秦副市長,作為一名多年的領導幹部,沒有誰能受得了這麼大的委屈,作為死者的家屬,應該有權去責問一下那個呂聞先,憑什麼這麼做,共產黨人也不興連坐問罪,他呂聞先憑什麼,難道就因為他是書記一把手,就能為所欲為?
在各種議論中,閔清鳳知道自己失去了判斷力,胡傳玲是因為秦陶的原故,那大家這些人又為的是什麼,難道不是這呂聞先真的有問題?為了與張縱橫爭權奪利,給老秦小鞋穿 ,擠兌老秦,正是因為呂聞先借秦陶的問題,將老秦從城建口擠走,才導至老秦產生被擺黜的感覺,才導至今天這個悲劇的產生。
她的大腦一片混亂,感到自己現在是一個最容易動揺的人,最容易受到影響,但她清楚,向市委領導發難,跟給織談條件提要求,可不是一般的小事,她搞文史工作這麼多年,對這個問題是太清楚了,弄不好這個純屬個人的問題,就變成了政治問題,到時候誰能負起這個責任?
下午一點半,她和女兒準時到了市委小禮堂,市裏的領導們似乎已作好了準備,母女剛到,以書記呂聞先市長張縱橫為首的市委幹部,依順序邁著沉重的步伐魚貫而入。
走在最前的呂聞先,離她還有幾步遠就伸出了那張大手,對秦副市長的不幸表示惋惜,肯定秦甬同誌是一個政治上過硬,領導信任組織上放心的好同誌,市委對失去這樣一位好同誌表示痛心,自己作為書記,為平日對秦甬同誌關心不夠表示欠意,秦甬同誌的離去,是市委領導班子的一大損失,市委的領導們將永遠記住這個教訓,應該從生活上工作上,多關心自己的同誌,不讓這樣的悲劇再發生。
呂書記的高度評價,讓閔清鳳得到了不小的寬慰,接著張市長代表市政府對母女倆表示慰問,市政協市人大,市直屬機關的頭頭們,都一個個走進禮堂慰問家屬,各單位各部門,及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的花圈,吊唁人員都到了。
市政府秘書長李海濤告知她,市委決定在小禮堂舉行三天的吊唁活動,這在市裏是頭一次,也是最高規格的吊唁活動,說明市委市政府,對秦甬同誌工作成績的高度認可,追悼會將在禮拜天的上午舉行,關於屍體火化的時間,市政府將聽取家屬的意見,因為漢沙現代城市的風俗,屍體一般停放三天,但大多數地區尤其是,家在農村,有的風俗還是停留七天,因此,市政府委托他來征詢家屬的態度。
閔清鳳則表示,一切聽從組織安排,整個下午吊唁的幹部群眾川流不息,直到晚上七點多鍾,母女倆才回到家中。
母女倆一進家門,胡傳玲便將兩個姑子叫到了客廳裏,讓她們發表意見,讓閔清鳳跟市委討說法,詢問母女今天下午去市委靈堂的情況,關於遺體火化一中,胡傳玲認為,現在就同意市政府安排在禮拜天火化,為時過早,應該先解決問題,在組織答應了一定的條件之後,才應該談遺體火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