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窮什麼10(1 / 3)

第五章 做事不用心計——窮人的做事

從適應生活的能力看,窮人有著戰勝艱難困苦的決心和毅力,但他們竭盡全力所得到,也不過是一堆幹巴巴的麵包而已。因此,窮人不一定沒方法,但沒方法的卻一定是窮人。做事不用心計,一昧地莽撞傻幹,所以窮人流汗最多,收獲也就最少。

[BT2]1.窮人想發“歪”財

古人曾說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講的就是規則。合道之財,我們不讓,不合道之財,我們不取。合道之財,取之,才能高枕無憂;不義之財,也就是所謂橫財,取之,則來得越快,死得越快。

所謂君子,古時所謂“士大夫”者,知書達理有德行之人也。作為凡夫俗子,他們對於金錢的愛好也不例外,但是無論是君子也好,凡夫俗子也好,取之道也必定是遵紀守法、符合為君子者的原則和德行。

窮人,追求金錢沒有錯,財是養命之源,為了生活及生存,我們誰也離不開它。但是也要尋求正道,但很多窮人卻總把這裏的“道”想成是歪道。如果選擇了正道,努力拚搏,遵紀守法,雖事倍功半,發小財,不過日子過得心安理得。如果選擇走歪門斜道,以身試法,鑽法律空子,在短時間之內可能橫財衝天,但最終的結果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難逃法律的製裁,下場是悲慘的。下麵我們看一則走歪道發橫財受法律製裁的故事:

2003年9月,福建和平的張文鎮和張青山從老家以每個15元至30元不等價格,花6000多元購進了大量形狀各異的塑金工藝品拿到杭州去賣。由於這些小工藝品在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下,惟妙惟肖,這兩人便起了邪念。

2003年11月11日,張文鎮打電話幫房地產公司身居高位的王總說有好多挖土方挖出來的古董,正找賣主收買。

王總平時對古董有一種偏好,這次有人主動打電話上門,當然不想錯過。一見麵,張青山與張文鎮嘴皮子繪聲繪色地描述著挖土方挖出的巨大“財富”:“這個古墓中,好像一個博物館,應有盡有,什麼瓷器啦、寶劍啦、古畫啦。棺材旁邊有四個箱子,裏麵裝了彌勒佛、小獅子、金元寶,全是真金的!”說完然後拿出一個小金佛。

張青山用鉗子將小金佛熟練地夾到了地上,用菜刀在小金佛屁股上切下一個小三角。

“不能切!”一旁的王總看了直心疼。

“沒關係,切下來您好拿去鑒定,我們大家都是生意人,講的就是誠信。”其實,張青山和張文鎮早已趁著王總憐“金”惜玉時,將切下的假金與真金進行了調包。王總拿走去鑒定的那一小片其實已是真金。

果然不出所料,王總為了買到便宜貨,主動打電話求見。天下掉下天大的餡餅,王總早已衝昏了頭腦,他決定放手一搏。畢竟每克隻需花25元啊!見麵後,王總開門見山:“我要把你們這些東西全買下來。”

……

11月22日下午四點,張青山、張文鎮坐著出租車到了位於滬青平公路上的交易地點。王總遞上了12大疊的人民幣,張青山、張文鎮則卸下三大箱的“金獅”、“金佛”和“金元寶”。112萬元的巨款騙到手了,兩人當夜便花天酒地,肆意揮霍,花去了1萬元。還債、賭博……

張青山、張文鎮極盡大方和奢侈。

為了進一步行騙,他們故伎重演。2003年12月9日,張青山和張文鎮在莘莊西環三村一民居內,欲以每千克3萬元的價格向夏老板推銷假黃金製品時,被接報、布控的公安人員當場人贓俱獲。

2004年4月15日,他們被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各判處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並處罰金10萬元。

追逐財富,期盼發家,這是人之常情。在一個成熟的商業社會裏,個人對創造積累財富的努力,也是有益於社會發展進步的。即便在儒家傳統占統治地位的中國古代,老祖宗也肯定“愛財”的一樣稱得上“君子”。求橫財也許能得逞一時,但不可能得逞一世,其結果隻有死路一條。

當然,這個說起來輕鬆,要自始自終遵守這個原則卻並不簡單。麵對財富誘惑,有些窮人定力不夠,便利欲熏心,進而不擇手段。我們看到社會上的一些害群之馬犯下搶劫、盜竊等罪行,還有不少窮人為了賺錢,不惜損害人格自尊,也視國法於不顧,無所不用其極,這些都是不知“取之有道”的表現。

[BT2]2.窮人沒有發財野心

現今經濟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想發財,每個人都有一個發財的美夢。但是,窮人很快就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於是生活就失去了動力,以後的生活就是往下混了,人生也就失去了意義。這就是窮人失敗而默默無聞的原因。

巴拉昂是法國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迅速躋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例,1998年因前列腺癌去世。

臨終前,他在遺囑中說:“我曾是一個窮人,卻是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走進天堂的。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帶進天堂,現在秘訣就鎖在中央銀行的一個保險箱內。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賀禮100萬法郎。”

遺囑刊出之後,很多人寄來了自己的答案。絕大部分人認為,空國人最缺少的是金錢,窮人還能缺少什麼?當然是錢了;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也有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或者是幫助和關愛等等……

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律師和代理人打開那隻保險箱,在48651封來信中,有一位叫蒂勤的9歲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

巴拉昂的謎底和蒂勒的回答,引起歐美國家不少的震動,一些財富新貴就此話題接受了電台的采訪時,都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藥,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某些人之所以貧窮,大多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弱點,即缺乏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