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窮什麼11(1 / 3)

4.窮人辦事沒目標,隻憑感覺

王大貴是一個好幻想的青年,他有滿腦子想達成的願望:想成為一位政治家,在政壇中叱吒風雲;想成為一個大富豪,與比爾·蓋茨一爭高低;想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對自己忠貞不渝……但在現實中,他卻沒有一個明確目標,覺得當官沒意思,發財也沒意思,娶老婆雖然有意思,但眼前的女人都沒意思。他每天工作無精打采,下班後無所事事,活得悲觀頹喪,有心振作起來,卻不知如何是好。

窮人沒有一個明確的生活目標,跟著感覺走,走到哪算哪,結果總在一個地方繞圈子,奔奔波波,忙忙碌碌,卻一事無成。如果你不想繼續貧困下去,請盡快明確人生的目標。

一、目標帶來動力

如果你知道你需要什麼,就會有一種開始行動的衝動。

因為有了目標,你的工作就會變得有樂趣了。你因受到激勵而願付出代價。你能夠預算好時間和金錢了。你願意研究、思考和設計你的目標。你對你的目標思考愈多,你就會愈熱情,你的願望就變成熱烈的願望。

你對一些機會也變得很敏銳了。這些機會將幫助你達到目標。由於你有了明確的目標,你知道你想要什麼,你就很容易察覺到這些機會。

二、劃出人生線路

先確立一個大目標,然後將它分成多個小目標。對於最近的目標積極付出努力,因為這些目標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你達到這個小目標的時候,覺得有了進步,便感到很高興,然後休息一會,又鼓起勁來,樹起第二個目標,向著目標前進。

人生好像是爬山一樣。你最先必須有一種到達山頂的強烈欲望。如果你隻滿足於站在山穀中,永遠不會到達山頂。如果你隻是悠閑地望著山頂,或是想像著你已經到了那裏,那你也絕不能到達山頂的。你必須鼓起勁來,努力攀登。如果你隻望著山頂,糊裏糊塗地往上爬,不管路上的岩石,那麼,你也不會到達山頂,你必須當心你眼前的腳步。你的目的地是山頂,山頂有時清楚,有時模糊,有時完全看不見,但是不管看見看不見,總可以給你最後的目標。

最後的目標使你不致迷失路途,好像指南針一樣。不過如何爬山則要靠你自己的努力了。

三、重視眼前工作

工作、家庭與社交三方麵是緊密相連的,每一方麵都跟其他方麵有關,但影響最大的是你的工作。你的家庭的生活水準、你在社交中的名望,大部分是以你的工作表現決定的。所以,將眼前工作幹好,等於為未來鋪墊基石。

四、希望與結果成正比

人的內心有著無限的力量,當一個人滿懷希望,充分發揮出他的個性時,他的人生就會有驚人的閃光,不可能的事也會陸陸續續地變成可能。

五、決心

命運也會屈服於人的決心。當我們有了某種決心,並且相信實現的可能性時,各方麵的力量都會動起來,把自己推到實現的方向。

不管你現在處於何種惡劣的環境中,也不要被環境打垮,而要為了達到目標去努力,向著更大的目標挑戰。當你這樣做時,已經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之路了。

六、理性

你要什麼、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作這些決定不能依賴潛意識,要憑理性。也就是說,從身邊的事到一生的計劃,凡是決定自己意誌的都是理性的任務。

理性不但能幫助我們訂立目標,還能幫助我們在情勢不利時明智地改變目標,並使我們的行為不會無理、偏見或受別人意見的左右。

七、讓目標融入生活

沒有人會懷疑設定明確目標對成功的重要性——然而,多數人都沒有真正地牢記目標並按目標去生活。目標不僅是一個努力方向,還應該是一個衡量尺度,用它來分清生活中的哪些事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然後按利害關係來決定做與不做。假如目標隻留在紙麵上,停在口頭上或藏在頭腦中,就變得毫無意義。

八、不要認為自己“無能為力”

沒有一個“無能為力”的人,也沒有一件“無能為力”的事,除非你自己準備放棄。下麵兩個建議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結合,你期望的結果便易於獲得:

1.告訴自己“總會有別的辦法可以辦到”。每年有幾千家新公司獲準成立,可是5年以後,隻有一小部分繼續營運。那些半路退出的人會這麼說:“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隻好退出為妙。”真正的關鍵在於他們遭遇障礙時,隻想到失敗,因此才會失敗。

你如果認為困難無法解決,就會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絕“無能為力”的想法。

2.先停下,然後再重新開始。我們時常鑽進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因而看不出新的解決方法。

[BT2]5.窮人做事不分輕重

窮人在處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時,總是分不清哪個更重要,哪個更緊急。窮人以為每個任務都是一樣的,隻要時間被忙忙碌碌地打發掉,他們就打心眼裏感到高興。

窮人是根據事情的緊迫感,而不是事情的優先程度來安排先後順序的。行動沒有章法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分清輕重,這樣不會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從而導致很壞的結果。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窮人就是這樣,這正如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巴斯卡所說:“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對窮人來說,不幸而言中,他們完全不知道怎樣把人生的任務和責任按重要性排列。他們以為工作本身就是成績,但這其實是大謬不然。

不妨舉一個例子,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最缺的是什麼?可能有許多人都有同感,我們最缺的就是錢。在這個時期,我們可以認為,對於我們的一生而言,學習對我們是重要的,但卻不是最緊急的,而錢對我們是緊急的(我們會舉出許多理由,如我們已經長大了,不想要父母的錢等等),但卻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十字路口,我們選擇什麼?

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有的早早就選擇棄學從商,有的依然選擇在校學習,而更可悲的人還有,無論他是棄學經商還是在校學習,他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實際上,懂得美麗生活的人都是明白輕重緩急的道理的,他們在處理一年或一個月、一天的事情之前,總是按分清主次的辦法來安排自己的時間。因此,對於窮人來說,不妨按照下列方式來做。

一、把重要事情擺在第一位

商業及電腦巨子羅斯·佩羅說:“凡是優秀的、值得稱道的東西,每時每刻都處在刀刃上,要不斷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鋒利。”羅斯的意思是說,人們確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後,不等於事情會自動辦得好。你或許要花大力氣才能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而始終要把它們擺在第一位,你肯定要費很大的勁。下麵是有助於你做到這一點的三步計劃:

1.估價。首先,你要用上麵所提到的目標、需要、回報和滿足感四原則對將要做的事情作一個估價。

2.去除。第二步是去除你不必要做的事,把要做但不一定要你做的事委托別人去做。

3.估計。記下你為達到目標必須做的事,包括完成任務需要多長時間,誰可以幫助你完成任務等資料。

二、精心確定主次

在確定每一年或每一天該做什麼之前,你必須對自己應該如何利用時間有更全麵的看法。要做到這一點,你要問自己四個問題:

1.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朝著一個既定的都肩負著一個沉重的責任,目標前進。可能再過20年,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公司的領導、大企業家、大科學家。所以,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明白自己將來要幹什麼?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持之以恒地朝這個目標不斷努力,把一切和自己無關的事情統統拋棄。

2.我需要做什麼?

要分清緩急,還應弄清自己需要做什麼。總會有些任務是你非做不可的。重要的是你必須分清某個任務是否一定要做,或是否一定要由你去做。這兩種情況是不同的。非做不可,但並非一定要你親自做的事情,你可以委派別人去做,自己隻負責監督其完成。

3.什麼能給我最高回報?

人們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能給自己最高回報的事情上,即他們會比別人幹得出色的事情上。在這方麵,讓我們用巴萊托定律(80/20)來引導自己:人們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這樣使用時間是最具有戰略眼光的。

4.什麼能給我最大的滿足感?

有些窮人認為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就一定能給自己最大的滿足感。但並非任何一種情況都是這樣。無論你地位如何,你總需要把部分時間用於做能帶給你滿足感和快樂的事情上。這樣你會始終保持生活熱情,因為你的生活是有趣的。

三、根據輕重緩急開始行動

在確定了應該做哪幾件事之後,你必須按它們的輕重緩急開始行動。大部窮分人是根據事情的緊迫感,而不是事情的優先程度來安排先後順序的。這些人的做法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懂得生活的人不能這樣,而是按優先程度開展工作。以下是兩個建議:

1.每天開始都有一張優先表。

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曾會見效率專家艾維·利。會見時,艾維·利說自己的公司能幫助舒瓦普把他的鋼鐵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認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實上公司不盡如人意。可是他說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識,而是更多行動。他說:“應該做什麼,我們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我聽你的,在合理範圍之內價錢由你定。”

艾維·利說可以在10分鍾內給舒瓦普一樣東西,這東西能使他的公司的業績提高至少50%。然後他遞給舒瓦普一張空白紙,說:“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過了一會兒又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於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這花了大約5分鍾。艾維·利接著說:“現在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紙條拿出來,作第一項。不要看其他的,隻看第一項。著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你隻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你總是做著最重要的事情。”

艾維·利又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幹。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