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窮什麼11(3 / 3)

拿定主意始終需要勇氣,有時需要的勇氣極大。當初簽署獨立宣言的56個人在簽下自己姓名的時候,也在這個決心上,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下了注。但窮人下定決心要爭取到一份工作時,還不至於在這樣的抉擇裏賭上性命;要求人生付出代價時,也不必卯上自己的生命;下的賭注是個人經濟上的自由。對於那些拒絕希冀、財務獨立、財富、值得爭取的事業、職務上的高位的人和不為之著手規劃的窮人,以及不把這些看在眼裏的窮人,這一切的財務獨立、財富、值得爭取的事業、職務上的高位等等,殷切渴求財富的人,一定可以聚集財富。

[BT2]9.窮人目標分散

窮人以愛好廣泛為才能。他們很難把力量集中到一個目標上,因為他們要實現的目標實在太多。結果,他們在每一個目標上都取得了一些進展,卻都不能超過平庸的水準。

有一位小老板,口才很好,曾在演講界小有名氣。後來,他創辦了一家圖書公司,業績也不錯。他認為應該利用演講才能,從事企業員工培訓業務,既可提升知名度,又可增加收入來源,可謂名利雙收。當他跟助手商量這個計劃時,那位有頭腦的年輕人反對說:“做生意要一心一意求利,當你做大了,名聲自然也有了。但不能一開始就想名利雙收,否則可能名利兩失。”

小老板說:“很多公司不是也開展多種業務嗎?”

“那些公司已有很好的基礎,人才濟濟,老板不插手,事情也會做得很好。我們才十幾個人,實力還不夠強,如果分散精力,更做不好。”

小老板不聽勸告,仍然把演講培訓業務辦起來了。這耗費了他大量精力,以至對圖書市場缺少必要的研究,屢次出現決策失誤。圖書生意失利又分散了他做演講培訓的精力,結果,正如助手預言的那樣,兩項生意都做壞了。

窮人對自身能力和事情難度都缺乏正確估計,又貪求多得,不能盡全力於一點,難臻優秀之境。

在投資界,有兩條同樣著名卻截然相反的格言,一條是:“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另一條是:“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哪一條才是正確的?其實它們都正確,隻是適用範圍與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在多個盈利項目上投資,但應專注於一個事業目標,尤其在力量不足時,當然應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集中全力,以畢其功。力量有餘時,選擇多個投資項目卻是可行的,大公司可向多個領域拓展。

對窮人來說,無論從事哪一項事業,力量總是不足的。隻有集中全部精力,並不斷積蓄力量,才可望事業有成。這是一種成大事者的選擇。他們將精力集中於同一個目標上,不為與目標無關的事分散過多的精力。每一個成大事者的成功經曆中,都滲透著專注的力量——

伊斯特曼致力於生產柯達相機,這為他賺進了數不清的金錢,也為全球數百萬人帶來了無比的樂趣。

海倫·凱勒專注於學習說話,盡管她又聾又啞,而且還是瞎子,但她還是心想事成。

也許有人問:難道專注於目標就一定能成功嗎?

答案是:如果專注於目標尚且不能成功,分散目標更無成功希望。

[BT2]10.窮人缺乏開拓精神

窮人總比別人慢一拍。因為他們缺乏開拓精神,一定要看見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才敢大膽投入。可是這時已經時過境遷,什麼好處也沒有了。

幾年前,大麵積鬧“非典型性肺炎”,據說板蘭根是一味預防“非典”的特效藥,因貨源緊缺,被爆炒成天價。第二年,各地農民紛紛栽種板蘭根。這一年卻沒有什麼地方鬧“非典”,市場頓時供過於求,栽種板蘭根的人幾乎全虧。

其實,不止市場知識不多的農民才幹這樣的蠢事,許多學曆甚高的人也難免步人後塵。有一位大學教師,看見幾個熟人炒股發了財,也拿出五萬元去炒股。但這時股市已從牛市轉為熊市,而且最近幾年似乎極少景氣。他炒了兩三年,以前的五萬元全砸進去了,後來追加的五萬元也幾乎賠光。

缺乏開拓精神,可以說是中國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無論哪個行業,都難免跟風而上的情形,其結果,隻會帶來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因為無論哪一塊的市場都是有限的,一旦大家蜂擁而上,市場被細分到約等於零,也就無利可圖了。

窮人總是機械、僵化的看待經驗,不懂得經驗本身所包含的不確定性和局限性。隻知道“守”經驗,不懂得通過“破”的途徑去“立”規則,所以在致富的過程中,就會消極被動,落後挨打,難以成事。

與打破經驗緊密相連的,就是冒險問題,因為打破經驗本身就有著巨大的風險。風險則意味著,它既可能使你輸光老本兒,又可能贏回一座金山,風險越大,這些可能性就越大。

但是在市場經濟社會中,情況瞬息萬變,新招怪招層出不窮。如果思想僵化,固守以往的經驗,就會停滯不前,甚至把自己的公司引入絕境。

在大公司,一個總經理不能解決問題,還可以把他換下來,另請高明,另用新法,問題總還可以解決。小商店就不同了,老板既是決策者,又是執行者,總不能自己炒自己的魷魚。惟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觀念。但話是這麼說,真正做起來卻不是件容易的事。當經驗在大腦裏越積越多,甚至形成一種思維定勢時,他是很難用新眼光來看問題的,總習慣於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和思維模式來評判事物。這就叫做思想僵化。

對於窮人來說,他隻有一個雞蛋,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產,你不能指望他把雞蛋打破了再去找一個鴨蛋。這就是窮人的軟肋。特別是當他有了一定的家產,就越趨向於保守。他得守住這來之不易的財產。經驗告訴他,這就不能標新立異,還是經驗可靠。外邊新的東西對他來說是可怕的和充滿風險的。因此,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窮人永遠就被一個雞蛋所操縱,要知道時代總是向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創新,不革命,終將被淘汰。

因此,要避免這種情況,首先要學會以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和價值標準來看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經常提醒自己,世界這麼大,變化這麼快,自己原來的那一套怎麼夠用呢?這種自省對於保守的人來說,也許是困難的,其至自覺滑稽可笑,但經常這麼做會有效果的。

其次,經常反思前一段的經營,看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失誤,是不是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這樣做,並不是叫你去後悔,而是要你明白一個道理:任何成功的經驗都是有缺陷的,不值得固守不變。

再次,平時多看書看報看電視,多接受各種各樣的新信息,多聽聽別人的不同意見。這樣可以啟迪你的思維。啟發你用一種全新的眼光來看問題。

最後,經營決策時,不要過於患得患失,不要老是想萬一賠了怎麼辦。生意場上本來就是有賺有賠的,老怕賠怎麼開拓進取。不敢擔風險,是成不了大器的。

偉大的人物,從來不互相抄襲,從不重蹈他人的覆轍,因為他們都是標新立異、有創造精神的人,總是先例的破壞者。在中國,很少有人是靠世襲繼承致富的,中國的富人在之前大都是窮人,但他們能從窮人堆裏跳出來,本身就是具有開拓性的證明,沒有開拓就沒有飛躍,就沒有本質的提升。

當然,所謂新,不等於全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隻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新的改進,從而比舊事物更完美、更受歡迎。

以前冰箱門內側都是平板式的,沒有被利用起來;冰箱門采用的是插銷扣緊的方式。三洋公司創始人之一井植薰,率領技術人員對冰箱作了一些小小的改進,在門的四邊貼上磁吸橡膠條,使得門的密封性能更好而且開啟更方便;在門內側裝上分格物架,可放雞蛋、飲料等物品,使冰箱的空間得到更好的利用。結果,這款冰箱上市後,一舉成為市場的領頭羊,老式冰箱就幾乎無人問津。

成大事者都知道,一切都會過時,創新才是出路。美國石油大王保羅·蓋蒂說:“真正成功的商人,本質上是一個持異議的叛徒,也極少滿足於維持現狀。”

其實,不止商人這樣,每一個成大事者都是一個持異議的叛徒,他們寧可在新路上摔倒,也不願在老路上、擁擠的人流中蹣跚而行。

[BT2]11.窮人會一意孤行

因為窮,沒有資本,缺少深刻的思維和實際的考察,窮人在貧窮的壓力下催促著自己去賭上一把。因此一意孤行,想一夜暴富,結果隻能是在一棵樹上吊死。

窮人最怕被貼上“錯誤”的標簽,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常會做錯事。比如,為了爭論某個觀點誰更正確,鬧得臉紅脖子粗,不是做了一件蠢事嗎?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有的人甚至甘冒風險,導致事業或感情嚴重受挫。

一位做百貨生意的小老板,認為該行業競爭太激烈,想轉行搞網絡服務。一位下屬勸他說,現在網絡服務這一行已經人滿為患,一些實力很強的公司都覺得生存艱難,我們沒有經驗,貿然投入,未必有利。小老板說:“沒有經驗怕什麼?我剛做百貨,也沒經驗,還不是做下來了?”他執意轉行,結果因競爭力不行,一年下來,老本幾乎賠光。

如今的炒股風越刮越猛,一些窮人急於靠此致富,就迷上了“它”,並深深地“愛上了它”,因此茶不思,飯不想,惟獨愛它一個。可悲的是,這些窮人的份額少,隻能充當散戶的角色,別說把握股市的大起大落,就是股市風吹到他們麵前,他們也分不清方向,更別說風力。隻是把自己僅有的金錢擲向大海,使之成為股市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或隨風而去,或永沉海底,總之沒了蹤影,窮人空了錢袋,變得更窮。

然而,即使你身居顯位,若一意孤行,也會身敗名裂。

大家熟悉的趙括長平之戰折損趙兵40萬,失敗的主要原因當然是趙括隻會紙上談兵,而無實際作戰能力,然而,造成折損40萬的根源乃是趙王本人。別有用心的大臣向趙王推薦趙括,稱讚他是將門之後,熟讀兵書,精通兵法,定能擊退秦兵,不負眾望。同時趙括自己一番口若懸河的“紙上談兵”,使得趙王對這個年輕後生大加讚賞,聽不進趙春等眾多大臣的勸說,一意孤行。換下老將廉頗,派趙括帶了40萬趙兵去跟秦人拚擊,結果40萬趙兵被拚殺,趙國麵臨亡國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