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兒敗家
陳州有一個經商為業的顧家,顧家原來的當家人叫顧順城。顧順城英年早逝,隻留下了柳氏領著兩個兒子支撐著家業。
顧家的長子名叫顧鼎,次子叫做顧鼐。顧鼎忠厚,顧鼐機敏,兄弟兩個在柳氏的教育下,子承父業。老大個開了一家米行,老二成了一家布店的老板。顧家兄弟肯於吃苦,善於經營,生意越做越大,可柳氏卻一天天的變老了!
柳氏一直住在大兒子顧鼎的家裏,顧鼎脾氣溫和,他媳婦也是本地有名的大家閨秀,兩口子每天早晨,都會到柳氏的房間裏問安奉茶,對柳氏照顧得甚是周到。真可謂婦賢子孝。
秋去冬來,天氣苦寒,柳氏氣喘的老毛病又犯了。雖然顧鼎和顧鼐兩兄弟遍請名醫,廣求妙藥,可是柳氏的身體卻一天天衰弱了下去,這天顧鼎端著一碗湯藥走了進來,剛說了一句--娘,您喝藥!
柳氏卻把腦袋一晃,說道:“人都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找自己去,我今年正好七十三,恐怕大限已經到了!”
顧鼎放下藥碗,急忙安慰柳氏。柳氏咳嗽了一陣,說道:“你父親臨終前,囑托我一定要教育你們成人。現在你們兄弟兩個都不用我操心了,我死後也能閉眼了!”
柳氏剛剛說完,沒想到顧鼎卻“噗通”一聲,跪倒再地。他帶著哭音說道:“娘,我倒不用您操心了,可是我二弟,我二弟!……”
顧鼐開著陳州府最大的布店,因為經營得法,布店的分號已經開遍了北七省,聽說他最近還要在京城開分號呢。顧鼐做布店發了財,這生活也跟著奢靡起來,聽說他吃飯用的都是象牙的筷子,連馬桶上都包了金邊。照這樣發展下去,別說是布店,就是石崇那樣的萬貫家資,他也得敗光呀!
柳氏一聽,急忙掙紮著從木床上坐了起來。顧鼐一個月之前來看望過柳氏,當時他穿的是名貴的紫貂的大氅,這個大氅,最少也得值兩千兩白銀呀。看來顧鼎說的不是謊話!
柳氏想了想,說道:“老大,你備車,我去老二家住幾天去!”
顧鼎勸了老半天,最後沒有辦法,他隻得把柳氏送到了顧鼐的家中。顧鼐的宅子今年剛剛擴建,占地30多畝,雕梁畫柱,氣勢巍峨。
顧鼐正在吃飯,他聽說母親登門,急忙一溜小跑迎接了出來。柳氏看著二兒子氣派的府邸,她搖了搖腦袋說道:“老二,京城王爺的府邸也不過如此,你這樣搞,實在是太招搖了!”
顧鼐“哼哈”地答應幾句,背著柳氏來到了飯廳,一大桌子飯菜,真是水陸並陳,珍饈畢至了。柳氏隨便拿起了筷子一看,果真是溫潤膩手的象牙製成的。
顧鼐的媳婦一見老太太拿起了筷子,急忙用翡翠玉碗給柳氏盛上來一碗香米飯。柳氏手端翡翠玉碗,說道:“老二呀,翡翠碗、象牙筷,這是咱們老百姓用的東西嗎,你,你忘本了!……”
二:總有退路
柳氏在二兒子家住下,他才知道翡翠玉碗象牙筷子根本就不算什麼。光說顧鼐喝茶這一項,他用的竟是九把名家製作的精品茶壺。
顧鼐喝的茶更是駭人聽聞,那是黃鶴山最好的名茶--銀絲鐵券。銀絲鐵券茶一年也就有一百多斤的產量,除了供奉朝廷外,餘下的茶葉都被顧鼐高價買了回來。
柳氏這天氣呼呼地找顧鼐來了。顧鼐正美滋滋地享受銀絲鐵券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