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4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的媳婦--郭皇後病逝了,大宋國舉國哀悼,遼國的國君耶律隆緒派使臣沾木胡拿著祭文,來到了開封。
郭皇後病逝,文武大臣們都在停朝治喪,因為忙不過來,翰林院的編修楊億也被臨時借調了過來,可是各位大臣為了在皇帝麵前表現,都在搶著重要的活幹,楊億隻是被派去做一些打雜的零活。
楊億可是個飽學之士,脾氣也特溫和。對於自己遭到的冷落,他嗬嗬一笑,並不以為杵。
沾木胡來到皇宮,他首先拜見了真宗皇帝,然後來到了郭皇後的棺槨前,焚香叩頭。按照慣例,宣讀外藩使臣祭文的任務應該由大宋的左丞相完成,左丞相接過祭文,他剛把祭文拿到手裏,便一口痰湧上來,隨著咳嗽連聲,眼看著已經沒法念了。左丞相急忙把祭文交給了光祿寺大夫,光祿寺大夫接過祭文,他看了一眼,臉色隨之一變,他推說嗓子嘶啞,把祭文轉交給了身邊的吏部侍郎……就這樣,這篇祭文傳了五六個人,最後傳到了沒有人看重的楊億手中。
楊億見文臣們你推我讓,不由得一肚子狐疑,可是看到了手上的祭文,他一下子明白了過來--這張紙上根本沒有內容,所謂的祭文根本就是一張白紙呀!
遼國君主純屬是找茬來了,拿著無字的祭文祭奠郭皇後,純屬是大不敬。楊億用眼睛掃了一下都瞪目瞧著的同僚,然後他清清喉嚨,大聲念道:“郭皇後有靈:巫山一堆雲,閬苑一團雪,桃園一枝花,秋山一輪月。豈期雲散雪消,花殘月缺。今奉祭品,皇後享用!”
楊億念完,他很從容地將那張白紙湊到供桌上的素燭前,點燃焚毀了。真宗皇帝聽罷才情並茂的祭文,帶頭誇好,遼國使臣沾木胡在一片稱讚之中也愣住了。
這楊億真的是太聰明了,一場兩國外交中的軒然大波,竟然被他在吟詠間化解於無形了。
真宗皇帝點了點頭,說道:“楊億,遼國使者遠道而來,你就代朕到偏殿中設宴,好好招待他一下吧!”
楊億看著沾木胡一笑,連聲說好。他將沾木胡讓到了偏殿,然後走到外麵傳菜太監的身旁,耳語了幾句後,那個太監點了點頭,直去後麵的禦膳房了。
楊億和沾木胡說了幾句閑話,房門一響,十幾個小太監端著木盤子走進了偏殿,楊億麵前的的桌子上杯盤羅列,有酒有肉,可是沾木胡的桌子上,隻是被太監們放了四個紅漆的木盤子,木盤子裏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
沾木胡看著自斟自飲的楊億,眼睛瞪成了銅鈴鐺,他氣呼呼地叫道:“楊編修,您這是什麼意思?”
楊億故作吃驚地盯著沾木胡說道:“沾使者,這盤子裏盛滿了珍饈美味,您怎麼還問我是什麼意思呀!”
楊億端著酒杯,走到了沾木胡的桌子前,他指著那4個漆木盤子依次介紹道:“沾使者您看:東海仙人牙,南極冰魄精,西昆飛天魚,北溟雪中雁,怎奈牙明冰透,魚遊雁翔,非高才不可食得,請君用餐吧!”
楊億的說得很明白,那些東西笨蛋是看不到的,隻有高才可以吃出味道來,沾木胡雖然不想承認他自己就是笨蛋,可是麵對空杯冷盤,他的肚子氣得鼓鼓的,看著楊億酒足飯飽,沾木胡一甩袖子,怒氣衝衝地回館驛去了。
三天之後,沾木胡啟程回國,真宗黃帝賞賜給遼國使臣許多宮中的好東西。將這些東西交給沾木胡的任務,就落在了楊億的肩上。
楊億早早地等在了館驛的門口,沾木胡剛一出門,楊億就捧過來了一個木盤子,那木盤子中空無一物,可是楊億卻端得很鄭重。
楊億見沾木胡發愣,他說道:“遼國使者接賞:將士一口孤忠氣,雁門關上一微塵,十萬鐵甲映月影,不盡碧血化蝶飛。縱是氣散塵消,影湮血盡,吾臣民亦不懼戰矣!”
沾木胡接過這個承載著太多東西的木盤子,他的手一斜,木盤子差點沒掉到了地上。
沾木胡回到了遼國的國都草狼城,他對著耶律隆緒如實稟報,耶律隆緒聽完,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大宋有如此高才,豈可攻也?
楊億憑著自己的才學,竟然阻止了遼人的一次南侵,誰說書生百無一用?楊億的胸中就藏有百萬的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