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美國的紀錄片在戰爭年代也取得極大的發展。戰爭爆發後,紀錄片導演與故事片導演聯合起來,除為軍方攝製了大批軍事訓練片和戰爭紀錄片外,還攝製了數量可觀的堪稱經典之作的紀錄片,如J.福特的《 中途島戰役 》 (1942),J.休斯頓的《 來自阿留申群島的報告 》 (1943)、《 聖彼得羅之役 》 (1945),惠勒.W的《孟菲斯美女》 (1944),L.德·羅歇蒙的《 戰時女郎 》 (1944)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 勝利之歌 》 (1942)、《 卡薩布蘭卡 》 (1943)和《 出使莫斯科 》 (1943)、顧柯的《 費城的故事 》 (1940)、霍克斯的《 約克軍曹 》 (1941)、希區柯克的《 破壞者 》 (1942)、《 疑影 》 (1943)和《 救生船 》 (1944)、W.休斯登的《 馬耳他之鷹 》 (1941)、H.金的《 皇家空軍中一名美國佬 》 (1941)、朗格的《 劊子手也死亡 》 (1943)和《 東京上空三十秒 》 (1944)、劉別謙的《 生死問題 》 (1942)和《 天堂可以等待 》 (1943)、L.麥卡裏的《 與我同行 》 (1944)、邁爾斯東的《 鼠與人 》 (1940)和《 北極星 》 (1943)、I.匹查爾的《 月落烏啼霜滿天 》 (1943)、普雷明格.O的《 勞拉 》 (1944)、G.拉托夫的《 俄羅斯之歌 》 (1944)、H.舒姆林的《 守望萊茵河 》 (1943)、華爾許的《 目的地緬甸 》 (1945)、W.A.惠爾曼的《 黃牛慘案 》 (1943)和《 大兵喬的故事 》 (1945)、懷爾德.B的《 通向開羅的五座墳墓 》 (1943)和《 失去的周末 》 (1945)、S.伍德的《 戰地鍾聲 》 (1943)和《 金石盟 》 (1942)、惠勒的《 小狐狸 》 (1941)和《 忠勇之家 》 (1942)等。褒曼.I、克羅斯貝.B、J. 迦倫、R.海華絲、霍普. B、佩克.G、L . 透納和韋恩 . J等演員在這一時期崛起,成為電影界當紅明星。
二戰之後的1946年,美國電影觀眾創造了紀錄。好萊塢在戰後一兩年間得到長足發展,許多演員、導演回到好萊塢,以新的熱情投入影片製作。從戰後開始直至五十年代初期,好萊塢成為黃金時代的最後繁榮時期。
這一時期最突出的影片有:卓別林的《 凡爾杜先生 》 (1947);S. 多南和G. 凱利的《 雨中曲 》 (1952);福特的《 親愛的克萊蒙丁 》 (1946);霍克斯的《 紅河 》 (1948);休斯敦的《 寶石嶺 》 (1948)、《 柏油叢林 》 (1950)和《 非洲女王 》 (1951);H.金的《 正午十二點 》 (1949)和《 槍手 》 (1950);E.卡善的《 君子協定 》 (1947)、《 漂亮的混血姑娘 》 (1949)和《 欲望號街車 》 (1951);J.L. 曼凱維支的《 彗星美人 》 (1950);V.米納裏的《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 (1951)和《 邪惡的和美麗的 》 (1952);R.羅森的《 當代奸雄 》 (1949);斯蒂文斯的《 陽光照耀之地 》 (1951)和《 原野奇俠 》 (1953);維多的《 太陽浴血記 》 (1947);華爾許的《 白熱 》 (1949);懷爾德的《 日落大道 》 (1950)和《 十七號戰俘營 》 (1953);惠勒的《 黃金時代 》 (1946)、《 女繼承人 》 (1949)和《 羅馬假日 》 (1953);F.齊納曼的《 正午 》 (1952)和《 走向永生 》 (1953)等。
美國電影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期間,又經曆了一係列的打擊和挑戰。首先,1948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對“派拉蒙案”作出裁決,判定大公司壟斷為非法,製片公司必須放棄發行和經營電影院的業務。大公司斷了主要財源,隻好大幅度減少影片生產並進行裁員。其次,像世界各地一樣,電視業的崛起極度地衝擊了電影業,電影觀眾很快銳減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