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稱雄於世好萊塢 (3)(2 / 3)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度過經濟大蕭條之後,美國電影業取得長足的發展。好萊塢雲集著許多規模宏大的電影製片廠、現代化的拍攝和製作設備以及一百八十多個現代化攝影棚。無論從電影的拍攝的數量、質量,還是票房收入,觀眾的喜愛程度等等眾多方麵,都體現出其不可撼動的領先地位。

1923年,一家建築廠商為了推銷新建好的住宅社區,在山坡上設置出大大的白色大字HOLLYWOOD LAND廣告牌,1949年商會將後麵的LAND去掉,從而確立了好萊塢標誌性招牌。1929年5月16日,首次奧斯卡金像獎在當地頒發。1947年1月22日,美國的商業電視台開始進入好萊塢。同年12月,好萊塢第一次為電視拍電影。1950年代,音樂唱片業也開始涉足好萊塢和附近的伯班克市。

現今世界最大的電影工業中心,好萊塢早已成為世界電影業的代名詞。1958年,好萊塢開始修建著名的星光大道(Walk of Fame)。女演員喬安妮·伍德沃德於1960年2月9日榮獲第一顆星。1985年,好萊塢商業和娛樂區被正式列入“美國受保護的曆史性建築”名單。

今天的好萊塢城煥發出勃勃生機,已經成為美國文化中不可忽略的象征。事實上,好萊塢發展史也就是美國電影的發展史。好萊塢影片不僅能給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滿足美國國內觀眾的需要,而且還能傳播美國文化,滲透到世界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

(一)商業動作模式

美國的電影工業已經基本市場化了。當然,隻要是產業,不外乎追逐兩大目標:利潤和再生產。既然電影產業進入了市場機製,商家們無一例外考慮如何將“藝術形式”轉化為商品。他們推出的商品必須吸引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觀眾,因為電影觀眾的受眾群體最大。他們需要靠電影精彩的內容、強烈的視聽衝擊效果來被吸引。為此,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好萊塢的電影製作能力與水平已經笑傲全球,罕逢對手。權以動畫技術與特級效果為例,好萊塢已經攀上巔峰。好萊塢的音樂劇《 紅磨坊 》已經表明,電影製作技術不再叫做技術,而應該稱為藝術—— 一種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藝術。

好萊塢在市場上成功的秘訣在於能夠把握觀眾的胃口,浪漫的愛情故事永遠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在甜蜜的愛情中可以淘金,因為它有著很大認同度,是能夠陶醉甚至麻痹觀眾。商業運作將觀眾帶入一個虛擬的世界,電影給你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美麗而縹緲的故事。帥哥靚妹在銀屏上演繹著恩怨情仇,不賺足你幾把眼淚,不忽悠得你幾度開懷,你怎能心甘情願地再來消費?

好萊塢產品任何時候都不乏“美國價值”:個人主義式的奮鬥,愛國精神式的剛毅或勇敢。影片的故事情節或故事線索可能會單薄乏味、甚至雷同,但是經過高超的攝影術和各種不同的拍攝技巧的烘托,再輔助以特技、布景設計、服裝、化妝的效果,渲染以煽情的音樂,觀眾需要的是一個娛樂的世界,一個虛擬而又充滿精神享受的世界,怎麼會對故事的真偽而較真呢?

“接受這個沒有價值的垃圾並且把它當做前所未有的最好的藝術和娛樂賣給全世界”。這是好萊塢銷售團隊的精髓。總之,好萊塢製造出一個精神產品後,總會想方設法從你兜裏掏出錢來。

(二)戰略新格局

隨著一個世紀左右的發展,美國電影業已有一套成熟的商業文化運作模式。電影不過其中的一條文化流水線,滿足人們的欲望。在苛刻的市場與挑剔觀眾的打磨下,好萊塢已經掌握一整套釀製影片的秘方。好萊塢影片保持著三大特點:一、巧添“勾兌”大片的作料:欲望、愛情、自由、正義、神話和美國夢等等;二、挖掘、翻譯其他民族題材(1. 保持可視性;2. 新穎性;3. 競爭性;4. 侵略性。);三、精良的製作工藝和絕妙的高科技手段;四、搶灘他國市場,實施文化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