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稱雄於世好萊塢 (3)(1 / 3)

至於影片的類型,大體上可分為紀錄片、故事片、科教片等。好萊塢專攻的故事片中還分動作片、曆險片、西部片、恐怖片、科幻片、歌舞片、喜劇片、劇情片,如若再更進一步分類,還可以找到懸念片、警匪片、歹徒片、災難片、偵探片之類的名詞。早年的好萊塢,各種類型的影片基本程式化和元素按配,隻需換點內容便可批量生產。1970年代以後,便出現多種類型的元素混合片,構成奇特、刺激的效果。如科幻/喜劇片《 回到未來 》、偵探/恐怖片《 安格爾之心 》、黑色喜劇/恐怖片《 危情十日 》等。

混合類型電影的形成主要原因在於追求票房,隻要能夠吸引觀眾,電影人自然會想方設法地翻著花樣地追求銀幕效果。好萊塢以刺激觀眾為宗旨,哪種藝術方式能夠適應觀眾,他們便主攻哪個方麵。恐怖與黑色幽默流行,就推出《 安格爾之心 》。如果需要,還可以推出恐怖/神幻喜劇片《 捉鬼隊 》等。反正好萊塢有的是原料與配方,隻要適合觀眾,勾兌勾兌又何妨!

當然,混合型影片也不乏佳作和創新,比如紀錄片和故事片的結合。奧利弗·斯通的《 刺殺肯尼迪 》和斯皮爾伯格的《 辛德勒的名單 》之所以能獲得好評,很大程度利益於體裁的結合。兩部影片能夠剖析出兩個鮮明的部分:一、仿紀錄片的部分。片中展現了刺殺肯尼迪的現場過程,或者記錄了納粹迫害和殺戮猶太人情形,給人以真實的紀錄性;二、劇情描寫和人物塑造部分。好萊塢影片擅長塑造戲劇性格、刻畫人物。簡陋的、仿自然光效拍出來的“紀實”部分與精美、戲劇化的故事實現完美的結合。結果,票房證明了它們的成功。

當然,好萊塢顯然在勾兌功夫上已經表現出優勢來。大處上講,主流文化可以與邊緣文化結合,藝術影片可以與商業片結合,數字技術自然也可以與傳統拍攝相結合。

總體說來,好萊塢本身就在上演著一幕又一幕的大戲,它在向人們講述故事的同時,也在向世界述說它的傳奇。美國的電影工業或許已經不再是一個工業或者局限於出售產品的問題,它還帶給人們很多思考。

『 三 好萊塢城

說到美國電影,自然會聯想到好萊塢。因為那兒雲集著世界各地頂級的導演、編劇、明星、特技人員。好萊塢電影場麵宏大、情節火爆,特技逼真、畫麵絢麗,幾乎征服了所有觀眾,吸引了無數電影人。即使中國著名電影人、明星也大多前往一展身手:如成龍、李連傑、周潤發、鞏俐、章子怡,著名導演李安、周同攀、吳宇森都在好萊塢發展過。因為那兒是實現藝術夢想的天堂,也是一展身手的絕佳舞台。隨著好萊塢電影不斷地登陸中國內地,好萊塢明星在中國也贏得了不少的“粉絲”。

好萊塢是美國著名的電影城,香港將此地名譯作荷裏活。由於美國電影業在那兒的成功,那兒幾乎成為美國電影工業的代名詞。好萊塢位於加州洛杉磯市市區西北郊,市區麵積1204.4平方公裏,人口約三十多萬。

1870年的好萊塢隻是一片興旺的田野。1886年,房地產商哈維·威爾考克斯在這兒購置了一塊0?郾6平方公裏的地,並按妻子的意思將這片農莊稱作“好萊塢”。這片原意為“綠色的橡樹林”的小村莊地方後來歸洛杉磯管轄。

1907年,導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在洛杉磯拍攝了《 基督山伯爵 》。洛杉磯自然風光明媚,光線充足,氣候適宜,是拍攝電影的理想天然場所。1910年初,導演大衛·格裏菲斯率隊也到洛杉磯拍電影。他們不想墨守成規,繼續北行,希望尋找到新的拍攝地。好萊塢就這樣被發現了。由於當地拍攝條件不錯,他們又陸續來這兒拍了好幾部電影。漸漸地,業內人士都知道了這兒有塊寶地,電影劇組來得越來越多,事實上促成了美國電影業中心的大轉移,好萊塢漸漸成為電影之都。

1911年10月,一批新澤西的電影人來到好萊塢,租下布朗杜的小客棧。客棧被他們改裝為電影公司,內斯特影片公司在此掛牌。好萊塢首家電影製片廠誕生了。此後,多家電影公司紛紛落戶好萊塢,其中著名的有米高梅公司(Metro Goldwyn Mayer,簡稱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雷電華公司(Radio Keith Orpheum,簡稱RKO)、環球公司(Universal)、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哥倫比亞公司(Columbia Pictures)。好萊塢作為電影之都的聲譽由此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