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趣味英美文化·美國(17)(2 / 3)

中國人視謙虛為美德,但是美國人卻把過謙視為虛偽的代名詞。如果一個能講流利英語的人自謙說英語講得不好,接著又說出一口流暢的英語,美國人便會認為他撒了謊,是個口是心非、裝腔作勢的人。所以,同美國人交往,應該大膽說出自己的能力,有一說一,有十說十。不必謙虛客氣,否則事與願違。

美國人忌諱衝人伸舌頭。如果是小孩子,伸伸舌頭被當做是很可愛的表現,但是如果是成人,美國人認為這是汙辱人的動作。

第七節委婉語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可以聽到人們用比較委婉、文雅的話語來表達人們所忌諱的、不便直說的、隱私的或被人們認為粗俗的事物。這種話語被稱為委婉語。英文的委婉語euphemism來自於希臘語,前綴eu-表示“good(好)”,詞根pheme表示“speech(說)”,所以euphemism就表示“word of good omen(吉言;好的說法)”。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動聽的言辭均屬於委婉語之列。

每個民族和社會都存在著某些忌諱現象,如在某些場合下,人們忌諱對死亡、身體的某些部位、上廁所、疾病等的直接談論,而取而代之委婉語。表達死亡的最常用的委婉語有:pass away(過世)、to go west(歸西天)、kick the bucket(翹辮子)、turn up one’s toes(伸腳趾)、to go to sleep(長眠)、to be no more(沒了,不在了)、to close one’s eyes(閉眼)、to lay down one’s life(犧牲)、to expire(逝世)、to breathe one’s last(咽氣)、to end one’s day(壽終)、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了結塵緣)、to cross over to the other side(去世)、to go to the happy hunting ground(去世)等,而死者被委婉地稱為the departed。

最常見的委婉語是對“廁所”的表達。如Men、Women、Ladies、Gentlemen、Public Convenience、Comfort Station、Bathroom、Rest Rooms、Lavatory、W.C.(Water Closer)等。“上廁所”的含蓄說法有Where can I wash my hands?I am going to spend a penny、go and see my aunt、have a BM(bowel movement)等。

年齡是西方國家的一個敏感話題,美國人會避免用old一詞來表示或稱呼上了年紀的人,而是用多種委婉形式表達“老”,如:senior citizen(senior可以表示一個人的地位和尊嚴,含有尊敬的意思)、people in advanced years、elderly people、third age、to feel one’s age、mature等。而“養老院”就稱為a rest home(休養所)、a private hospital(私人醫院)、a nursing home(護理之家)等。相反,在我們國家,年齡方麵往往是不避諱的,有時為了尊重還特別加上“老”字,如“老王”“老李”“老先生”等。

表達“貧窮”的委婉語。漢語中用“拮據”、“手頭緊”、“囊中羞澀”等來表示貧困,英語中表示“貧窮”的委婉語有:badly off(短缺的)、less well off(不太寬裕的)、indigent(缺少錢物的)、down on one’s luck(時運不濟)、hard up for money(缺錢)、in difficulty(處於困境)。而have-nots(不富有的人)或a man of modest means(財產不多的人)或negative saver(積蓄為負值的人)都是“窮人”的委婉語稱呼。美國對收入低於生活標準的個人或家庭的補助也被稱作“稅”,即“逆所得稅”(negative income tax)。貧窮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可說成developing countries或the third world(第三世界)。在教育領域,一些家境困難、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被稱為culturally deprived children,the disadvantaged等。失業往往是令人不愉快的經曆,失業的委婉語有unwaged、between job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