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素書博弈學》——從中國經典中學中國智慧(1 / 2)

《素書博弈學》原著名應該是《素書》。據說是秦代黃石公所著,實際上曆史上有沒有黃石公此人,或者說《素書》是否黃石公所著,無從考證。但這本由何曉釋評,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素書博弈學》是我看到的書店裏類似題解《素書》中較好的一本。也就好在“博弈”二字,極富哲理。

張良輔佐劉邦前,曾在一橋頭遇見一老者,扔鞋撿鞋,連約五天後見麵的老者就是黃石公。黃石公傳授了張良《素書》,使得張良日後輔助劉邦興漢中大顯身手。這本奇書究竟奇在哪兒?為什麼被曆代評為上有道德治國之行,中有全身保命之本,次有霸業匡邦之理。這實際上應了四個字——簡單明了。

《素書》全書僅六章,一百三十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個字。它用簡單的道理,甚至在當時看來也應該是直白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想要成就大業的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基礎、修身方法、處世之道、用人原則和治國治世經驗。

《素書》第一章,也叫原始章第一,講述了潛居抱道成絕代之功的道理。中心思想就是要看清形勢和發展規律,形勢對你有利,你當大展身手,形勢不利,你當潛居抱道。

每每看到這兒,我不由想起古代名句:大澤方潛龍,中原正逐鹿。興衰有規律,成敗有定數,去留也有一定的道理,要想把握這些規律、定數和道理,就得明道、通數、審時、達理,這是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具備的素質。

《素書》第二章叫正道章第二,主要講道德、誠信、守職,《素書》認為:德智兼備為人中豪傑,道德足以讓遠方的人來歸附,誠信足以讓不同的人達成一致,道義足以取得眾人的擁護,聰明足以鑒察群下。這樣的人才是聰明俊毅之人。

行為足以成為人們的表率,智慧足以解決疑難,誠信可以使別人恪守約定,廉潔可以使人放心地讓他掌管財物,這樣的人才是英豪賢人。

堅守職位而不誤事,信守道義而不改變,雖處嫌疑之地而不希圖苟且獲免,見到利益而不通過不正當的途徑去獲得,這樣的人才是人中之傑。

上麵這三條,放在今天看來,也是可以作為一個成功人士,一個官場人士,一個成熟的企業管理者的基本素養。

《素書》第三章叫求人之誌章第三。《素書》認為:絕嗜禁欲人無欲則剛。禁絕嗜好和欲望,就可以解除心頭之累;抑止惡行,減少錯誤,就可以避免大的過失;少喝酒,不近女色,行為就不會有汙點;遠離嫌疑之地,就不會造成失誤。

從古到今,有很多名人俠士,均受道、佛二家思想浸教,認為成大事者,必須先修身養性,達到清心寡欲才能對所擔當的事深深投入,以至於專注忘我。我覺得這是一種修煉的境界,使我們麵對紛擾的紅塵,不斷地磨煉身心,達到“抑非損惡,所以禳過”。

求人之誌章第三,又談到學習與修養的關係。“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窮”。這就叫深計遠慮,具莫大之神通。

我曾經送友人《素書》,因我覺得《素書》挺簡單,誰都看得懂,不過《素書》也極深奧,人生哲理幾乎概莫能外。有點文化修養又身處一官半職,且經曆石室者學之習之甚好。不料友人回贈我一幅書法,摘自《素書》,曰:“親仁友直,所以扶顛;近恕篤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殫惡斥讒,所以止亂;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後度,所以應卒。”我覺得非常有意思,這段話大可作為天下人之自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