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跋·書之印象(2 / 2)

在部隊服役時,我們船隊常在淮河流域執行任務,記得一日傍晚,船靠鳳台縣,我們幾個老鄉上岸直奔書店,竟然發現《基督山恩仇記》,一套四本,欣喜若狂,要知道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受文革影響,書市尚未完全開禁。此書也是法國元首戴高樂訪華時送給毛澤東主席後重新開始流行。我們三人湊足書款,連夜傳閱,現在想來也算是美事一樁。

有時,真沒得書看了,大家隻能翻閱《字典》、《詞典》和《成語詞典》,至今,我記得,為拿到一本四角號碼字典,我不惜陪一阮姓上海兵整整下了6小時象棋,他感動之餘,終於將那本珍貴的字典送我。臨複員回家前夕,我以浙江省版新華字典回贈給他,此省版字典裏收錄了浙江各地方言,可惜的是至今再未看到如此版本。

我也有過因書惹禍,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敏感事件結束後,按上頭指令,各單位清查各類圖書,我所在的營業部建有小型圖書館,其書都是出差在外時為消遣購得,其實那兩年,圖書市場泛濫,各類色彩的圖書粉墨登場,按照清單,也發現不少。為此,我和我的部門上司還受到嚴肅批評教育。

自從兒子來到我們家,多年來,我和妻子真是抱著和兒子一起成長的觀念,所購之書,皆是幼兒少兒讀本,尤其是鄰國日本的係列圖書,《神奇寶貝》、《名偵探柯南》、《航海王》、《火影忍者》等均為幾十本一套的係列動漫,著實占領了中國少兒圖書市場,至少影響了一代青少年。將近有十年光景,我每周都會帶著兒子去書店,每次絕不空手而歸。算來每年購書也在百冊以上。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說中國人均每年購書不足兩本!想來一是人口多,底子差,任何指標到了中國,隻要一人均,都是排名靠後;二是科技發展,微博、微信、電子閱讀增加,“快餐”文化方興未艾,人人時間不夠用,哪裏還會靜下心來,孤燈冷茶伴讀書。這也許是時代發展之幸之悲之必然。

我喜歡讀書,怎一個“雜”字了得,我又不善於讀書,更缺乏像古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地去推敲、考究。我隻是作為一種興之所至。我以為,讀多少書,讀什麼書,無所謂好壞,真如人之口味,五花八門,千人不一。任何書,都有它的營養所在,也有它的過猶不及。讀書,隻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真如我以後怕是不會再去涉及金融、企管之類,轉而會去閱讀中醫、養生、人文史記……前段時間去縣裏公幹,一小友送我一套《南懷瑾文集》,我很開心,南懷瑾是儒釋道全才,讀他的文集,能長見識,夠我今後幾十年的慢品細嚼。

往事如煙,白駒過隙,隨意寫來,權作後跋。借此一頁,對兩本小書問世作過幫助的朋友,再表謝意。

2014年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