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山西歲時節日與人生禮儀(1)(1 / 3)

引子

歲時節日慶祝與人生禮儀襄讚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積累形成的一種非製度化的經驗,是一定人群約定俗成的地域文化體現。它是曆史的傳承沿襲與現實的生動演繹的相統一,既有凝聚力又有指向性。它是民情風尚習俗的最大載體,是一個地方人們精神生活的集中體現,貫穿和滲透著當地人們最深層、最核心的世界觀、價值觀、倫理觀、審美觀。

一、歲時節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唐代山西籍詩人王維17歲時客居長安,有感於重陽佳節而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別卻並州已六年,眼中歸路直於弦。春晴門巷桑榆綠,猶記騎驢掠社錢。”這是金代秀容籍詩人元好問飄零異鄉時,所作的《家山歸夢圖》。“社錢”是指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的春社活動,據當地風俗,人們要在祭祀時擊鼓、撒錢,兒童們則以拾錢為樂(侯外廬、冒懷辛認為“社”是地方的基層組織,見《元好問詩詞集》序)。他們用詩詞飽含深情地描述了故鄉的歲時節日民俗。

山西是中國農曆歲時節日民俗最早出現的地區之一。中國農曆源自夏王朝,也稱夏曆。史籍中記載的“夏都安邑”就在今山西南部地區,而北部地區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胡漢雜居。在曆史的發展中,少數民族逐漸漢化,同時也將本民族的傳統風俗融入漢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境內有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五嶽之一的北嶽恒山等,體現儒、釋、道教義的民俗現象比比皆是。境內崇山峻嶺、溝壑縱橫,山高日出晚,“陰陽割昏曉”,再加上長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生活,使得同一個節日活動,卻往往是“百裏不同風、十裏不同俗”,形式各異,甚至相左,呈現出別樣色彩。但就普遍性而言,全省仍具有農耕文明的特點。農忙季節,一個月內一般隻有一個節日,隻是體現一種信仰,活動形式簡單,多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農閑季節,節日的數目相應增加,大眾娛樂上升為主體,內容龐大,形式複雜,最典型的就是過年,民諺稱“正月天天都是節”。這種安排,體現著歲時節日對於人們勞動生活節奏的調整作用。不管是農忙季節的家庭民俗活動,還是農閑季節的社會群體民俗活動,都貫穿著祭祀土地、勉勵農事、五穀豐登、生活幸福的主題思想。

1.春季節日

春季節日主要有春節、迎喜節、送窮節、人節、穀神節、石頭節、立春節、元宵節、填倉節、青龍節、寒食節、清明節等。

春節,特指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也稱大年初一),是一年開首的第一天,是全年的第一個也是最為隆重的節日,民間稱“過年”、“過大年”。“年”的本意是說穀物熟了,五穀皆熟謂有年,五穀豐收謂大有年,過年即是慶祝豐收。春節是闔家團圓、慶祝豐收的日子,民間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等說法。

從除夕子夜開始正式進入春節。第一項活動為接神,迎接天地諸神下界與民同樂,家家戶戶要點“旺火”、燒“柏樓”、鳴鞭炮。“旺火”用精選煤塊壘成一塔形結構,點燃後能衝天而燒,映紅天地。晉北地區盛行點“旺火”,講究“旺火”要壘得高大,甚至用近百噸煤塊壘成一座數丈高的塔,要保證三天三夜燒不倒,旺焰衝天。晉中地區的“塔塔火”屬改良型的“旺火”,即在“旺火”塔體外抹一層泥巴。渾體留有無數的火舌口,如香熏爐,燃燒後火焰熊熊,形成一種玲瓏剔透的金色繡球,以燒塌為好,俗話說“塔塔火,不塌不算火”。晉南地區缺煤,則用鬆柏樹枝搭建牌樓式建築,點燃後霹啪作響,火光衝天,鬆香氤氳。這些禮俗,既是祈福興旺的儀式,也有照明取暖的功效。同時,人們還要點燃通宵不滅的“長明燈”,家長要率全家祭祀天地諸神、列祖列宗。天亮後,人們穿著新裝開始拜年活動。

正月初一時,第一個出家門的人,開門時要念叨:“門神門神多行禮,家家戶戶開門都是你。新年新節新進財,是個元寶滾進來。”同時,人們還要燃放爆竹,以迎神驅邪。拜年分家拜、近拜、遠拜以及團拜等形式,家拜是家中晚輩給長輩磕頭,近拜是給本村未出五服的長輩拜年,遠拜則是鄰裏鄉親好友之間的拜年,團拜則是團夥相聚去拜年。長輩要象征性給晚輩壓歲錢。春節路遇他人,均拱手作揖,互致祝福,多為“恭喜發財”一類的吉祥語。拜年的目的在於加深親友感情,和諧人際關係。

春節家家吃餃子,餃子的諧音是角子(古代一種錢幣),形製又像元寶(古代一種較大的金銀錠),吃餃子取意招財進寶。餐桌上要有雞肉、魚肉等,以顯示“吉慶有餘”。正餐全家人都要入席,第一碗飯要敬祖宗神靈,而且坐正位的家長要致祝酒辭。

春節要人人開心。言語行為要使人人高興,晚輩小子活潑而不忘禮,長輩大人謹嚴而不苛責。若不慎失手打碎杯盤碗盞則不宜喧嘩,或念叨“歲歲平安”。煮餃子忌諱吹冷風,所以不拉風箱,全憑柴燒;燒柴要燒芝麻秸稈,取意“芝麻開花節節高”;餃子破了要說是“掙了”,不能用“完了”、“糟了”、“壞了”等一類字眼兒。這一天不幹力氣活兒,不摸笤帚、扁擔、鍬鋤、刀箭、針線,不倒垃圾也意味不破財。有的地方講究在初五以前都不能掃院落,而晉南有的地方卻講究春節要從外麵挑一擔水回家,象征招財進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