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前遺址博物館的設計構思
大地灣史前遺址博物館是《大地灣遺址保護規劃》中展示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規劃》對博物館館址選址提出“位於保護區範圍以外;結合當地水源、電源等條件、便於建設;位於遊客主要來向,便於管理;選擇地下或半地下形式”等要求;明確了“盡量減少人工幹擾痕跡,追求‘大象無形’的造型設計意境;建造生態的、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遺址博物館建築”的設計理念。
為了實施《規劃》,落實實施遺址博物館建設這一重要項目,由甘肅大地灣文物保護研究所委托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進行方案設計,在《設計任務書》中我們明確了設計原則:該建築應做到使用功能合理,設備先進,造價經濟,建築風格與遺址區整體環境風貌協調統一。應體現出“大象無形”的造型設計理念,建造生態的、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遺址博物館建築。在國際國內同類已建遺址博物館中要突出特色和有所創新。
同時提出了設計要求:
1、按《博物館建築設計規範》要求設計,內部布局要便於參觀和日常管理。
2、要充分考慮博物館的特殊要求,按有關規定,設置必須的功能先進並博物館建築要求的安防係統、消防係統、照明係統、信息係統、語音係統、供暖係統和總控係統,文物庫房應具有恒溫、恒濕係統。在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上述係統的管線設置。
3、因該建築物為半地下建築,應充分考慮空氣供給、流通和排水係統的合理設置與廢水排放的科學性,要考慮到各係統在使用過程中便於保養和維修。還應盡量利用自然采光以降低能源消耗。
4、館址應該選在古河道上,防洪設施和博物館地下部分建築的防潮處理應高度重視。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完成遺址博物館的方案,按照功能分陳列區與辦公管理(含甘肅東部地區考古站、彩陶藝術研究中心)、庫房區兩部分,總麵積約3000平方米。其中陳列區麵積達1500平方米,呈折線形延伸到古河道,建築處於半地下狀態,其內部是一個開放、連續富於變化的展廳。
博物館的設計首先依據了《大地灣遺址保護規劃》中對展示部分的分區定位,博物館館址將建在遺址保護範圍外圍清水河南岸古河道與緩山坡交叉處的河灘地上,即靠近遺址展示區的第一道土坎前,並靠近清水河古河道(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改河造田遺留的原河流故道、現狀為沼澤地),從而與原有的自然地勢產生近距離接觸,同時與原始環境複原區(古河道修複區)、其它區域(原始村落複原區)形成更為密切融洽的關係。
博物館的建築設計構思依照規劃中“保護遺存現狀及其環境和真實全麵地保存並延續其曆史信息與全部價值”的原則,並根據該遺址的史前聚落發展階段完整的特點,試圖將與環境的關係作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重構一種既與此地的自然景觀相吻合,同時又能反映出史前人類聚落空間的演變的恰當氣氛。
建築形體的構思來源於當地的土坎溝壑和慣常的村落夯土建築,基本是一種橫向發展的土牆的概念,且牆的方向和轉折都與南側的土坎有所呼應,整體建築僅有一層的建築高度與土坎相仿。從停車場進入館前,沿兩條建築之間逐漸下沉的夾道前進,一種此地常見的溝渠感覺,視覺的盡端處是展廳的入口,在後夾道轉折向左繼續下降直到河道邊,與河道的水麵植被相接。
展覽室由河邊山地逐漸升高,也是史前聚落(房屋遺址)發展的隱喻(即大地灣考古所發現的史前房屋建築遺址由圓形地穴式經近似於方形的半地穴式到晚期平麵起建的大型建築,展示了我國房屋建築的發展曆程),並且展廳與夾道的內空間采用同一標高,也強調了這種暗示,並且將開窗部位盡量降低,隱藏在下沉的夾道之中,在這下沉空間中室內外的參觀者可以無阻礙地通過玻璃相互觀望,而遠處則看不到這些,從而達到一種純粹的形態表現。
展廳的開窗和封閉的原則是麵對展示景觀的部分盡量開敞,所以除內側夾道外,主要有三處大窗:一處是麵向遺址保護區的土坎,可以直接看到土坎牆麵上的紅燒土文化層,還有是展廳的兩端,條狀的展廳中部的轉折,不但是為了形成入口空間,更主要的是可以使兩端的景窗有明確的指向性,一端朝向河道,是與古人共享同一自然環境的姿態,另一端朝向古村落模擬區,從而自然的由展陳區過渡到模擬的環壕村落(原始村落複原)之中。
展廳室內空間的布局有別於通常的序廳、展廳係列分區模式,采用連貫流暢的參觀方式,布展方式建設采用土牆麵開有洞或龕的夯土展牆,以兩條高度不等並錯落間斷的展牆為主(一條可以穿過屋麵納進陽光,另一麵較矮以利於空間的連貫),展廳的外牆壁不開窗處也可兼做展牆壁,這種牆壁的位置可能是時而室內時而室外,再次強調了空間的流動性以及牆壁設計概念的連貫性。兩側的開敞報告廳兼展廳,意在公眾的開放性參與,可以體現靈活的展出方式,同時這種重疊的利用可以避免不常用空間的閑置。建築材料室內外統一,除適當的玻璃外,基本以夯土牆(或土坯牆)草泥麵和水泥麵為主。用夯土為主要的表現材料可以直觀的反映史前聚落夯土建築的曆史和地域建築特征。室外水泥地麵樸實無華也是與整個建築的氣氛表現相協調,同時是對史前遺址中原始水泥地麵的提示。
甘肅省文物局組織有關建築設計、文物研究、陳列設計等方麵的專家,對大地灣史前遺址博物館方案進行論證。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設計遵循《保護規劃》中“保存遺存現狀及其環境,真實全麵地保存並延續其曆史信息及全部價值”的原則,結合大地灣周圍環境,融合當地建築的特色,兼顧了史前聚落的文化特征,緊扣遺址博物館的主題,建築形式新穎、獨特,外觀與整個遺址風貌和諧統一、結構合理,功能齊全,是一個比較優秀的設計方案,予以通過。
這座麵積不到三千平方米的房子隻有一層高,舒展地平臥在清水河南岸的階地上,一端稍向下沉,在古河道邊探出頭;另一端漸向上走,從河岸爬向山坡。整個建築從形體到色彩都與它背後的梯田狀的山體很接近,不留意的話很可能不會注意到山腳下還有這麼一個現代建築,而這正是設計最原始的意圖——“以無形成就大象,”體現了博物館建築與遺址的文化內涵以及遺址的環境風貌協調統一的構想,造就了博物館建築的特殊性和大地灣史前遺址博物館的獨特性。
(程曉鍾甘肅秦安大地灣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