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談大地灣史前遺址博物館設計理念及其構思(2 / 3)

大地灣遺址的發掘是甘肅考古中規模最大、收獲最豐的田野工作,它的發現不僅為建立史前文化的時空框架提供了可靠的保證,而且為甘肅史前考古確立了斷代標尺,建立較為完整的發展序列。亦使西北地區新石器考古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重建中國史前史增添了寶貴的資料。大地灣遺址及其現有地理環境不僅基本保持了史前生態環境——由梁卯與河川組合而成的完整的原始地形地貌,而且還分布著渭河流域新石器時代延續發展了3000年左右的原始聚落遺存,揭示了聚落階段發展的完整性,同時反映出聚落選址在此3000年間存在著一個由低向高的連續活動過程,是我國史前史極為難得的實例,在史前聚落研究方麵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關於大地灣遺址保護規劃的情況

大地灣遺址的考古研究成果以不容置疑的事實表明了甘肅是中華遠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同時也證明了甘肅先民在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曾作出過不朽的貢獻。1986年11月和1988年5月國家文物局主持召開的兩次專家論證會均對大地灣考古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政府非常重視大地灣遺址的保護工作。曾指出:大地灣遺址以複原原始社會聚落的自然風貌為總體設想,科學地、全麵地再現原始人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建立我國第一個形象生動的史前文化遺址博物館,作為考古科學研究基地與開放、旅遊、學習的場所。

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大地灣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利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議事日程。2000年,大地灣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國家“十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的重點項目,甘肅省文物局也將大地灣遺址列為盡早開放的重點建設單位。為了搶抓這一曆史機遇,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委托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建築曆史研究所進行“大地灣遺址綜合保護規劃”的設計和製定工作。並明確要求,大地灣遺址的保護規劃要在有利於文物保護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其利用價值。規劃要有較高的科學性、綜合性和可操作性,要有超前的發展意識和獨特的風格。這項工作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文物局極為重視,分別列為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文物局2001年工作重點。國家文物局有關領導親自視察規劃的製定工作,並提出指導性意見和要求;甘肅省文物局領導也多次檢查督促規劃的完成情況。並主持召開了“大地灣遺址保護規劃”專家座談會,為出台更為科學的規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經過不懈努力,2001年12月完成規劃編製工作。

《大地灣遺址保護規劃》由文本(含總則、現狀評估、規劃目標與框架、保護規劃、環境規劃、展示規劃、工程規劃、管理規劃、規劃分期、投資估算、附則等十二章);規劃圖紙(包括地理區位、功能分區、保護範圍、保護措施、環境規劃、展示規劃、規劃總平麵圖等23張詳圖);規劃說明(編製說明、現存狀態、綜合評估、專項規劃說明、規劃分期、投資估算與效益分析);基礎資料彙編(包括《大地灣遺址考古發掘報告》文稿、大地灣遺址保護工作概況、遺址所在地社會經濟背景、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植物遺存鑒定報告、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古代樹種木炭鑒定報告、關於大地灣遺址保護範圍外圍東側區域文物普查情況的報告、參考文獻等)四大部分組成。

大地灣遺址規劃的指導思想為:以地區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從整體環境整治著手,將遺址本身的保護措施、展示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地區的旅遊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關係,在確保文物獲得有效保護的前提下,促進地區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規劃性質為: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是我國第3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世界文化遺產類型中屬“考古文化遺址”。因此,本規劃性質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的專項。規劃原則為:使大地灣遺址獲得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進而促成秦安地區經濟、文化與生態係統的整體可持續發展。規劃目標為:以遺址保護為主要內容,結合社會教育功能,規劃和建設中國渭河上遊新石器時代最重要的史前文化展示園區,即:全麵保護遺址遺存及其地形地貌,建立史前遺址博物館,局部模擬顯示原始聚落形象,保持完整的自然地理風貌,恢複部分生態環境。

按總體布局,規劃分五個功能區:

1、遺址展示區,占地麵積110公頃;

2、遺址博物館區,占地麵積5.88公頃;

3、綜合服務管理區,占地麵積1.62公頃;

4、曆史環境修複區,占地麵積35.54公頃;

5、生態環境保護區,占地麵積668公頃。

大地灣遺址保護與展示建設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麵工作:

1、興建大地灣史前遺址博物館。全麵展示出土的萬餘件文物;並以大地灣出土的數千件彩陶為基礎,成立甘肅省彩陶藝術研究中心;內設甘肅東部地區考古工作站。建築麵積約3000平方米。

2、遺址展示(分A、B、C、D四區)。展示方式主要有:原址回填地表模擬展示;覆罩展示;露天保護展示等,總麵積12803平方米。

3、複原原始村落。露天模擬複原展示,根據已發掘的大地灣文化二期I段資料,進行深入研究,並配以必要的補充發掘,然後繼續科學推測,作複原性質的模擬展示。修建原始村落,複原數量較多的房址及壕溝,外觀形成原始村落氣勢,內設居住區、製陶區、狩獵區、農耕區、園區綠化帶,原始場景布置生活、居住、聚會等,供遊人參觀遊覽和參與活動,鋪設連通各區道路,開辟乘座電瓶車或吉普車遊覽路線,麵積約20000平方米。

4、恢複古生態環境。以複原原始社會的自然風貌,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為目標,進行遺址環境的治理。①在遺址保護範圍內逐步限耕限種、合理布區,進行綠化;②退耕還林的重點在大地灣重點遺址保護範圍外圍一定區域(麵積約1060萬平方米),要逐步退耕還林(草),全麵綠化;③在小區域恢複古河道和植被(麵積約41萬平方米),營造史前時期便於狩獵、捕魚、采摘的優越而多樣的生態環境。

2002年3月5日和15日分別在甘肅天水和北京通過省級和國家級論證。論證會上專家對《大地灣遺址保護規劃》給予很高的評價,一致同意通過論證,專家組認為:《規劃》較好地貫徹了國家關於“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基本符合“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符合當前國際上公認的文物遺跡變化修複的相關辦法,對遺址的環境、遺址的分布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正確的評估,保護方案在充分考慮控製水土流失和減少人為因素幹擾的情況下,基本上做到切實可行。2002年10月國家文物局批準該規劃。2003年6月19日甘肅省政府公布實施。“大地灣遺址保護規劃”的製定工作在大地灣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其內容豐富、體例嚴謹、論證科學以及其具有的很強的操作性,是我國關於大遺址保護的重要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