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明朝第一枝指生 不拘小節狂草成(1 / 3)

【百科名片】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並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曆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

(一)

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不狂是沒有誌氣的。這點我們才可以從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長沙》裏得到佐證。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眼下,祝枝山的胡子剛冒出青茬,正處在肆無忌憚的青春期。

跟他的死黨唐伯虎相反,唐伯虎是人不風流枉少年,祝枝山則是,人不狂妄枉少年。

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祝枝山這個初生牛犢不僅不怕虎,他背後甚至還有一個像虎一樣飛揚跋扈的靠山外祖父呢。

祝枝山的外祖父就是那位能擠進明朝內閣的首輔——徐有貞。說起徐有貞的名字,有人可能會陌生,但是提起“意欲謀害”四個字,大家就都知道了。

“意欲”這個似是而非的罪名便是由祝枝山的外祖父徐有貞造出來的。那可是能夠和秦檜的“莫須有”相提並論的。

徐有貞因為一句嚼舌根子的話,就被當禍害流傳千古。沒人會想到,那個從小就跟在外祖父徐有貞身後屁巔著的小外孫祝枝山,日後也會被後人所銘記。

慶幸的是,祝枝山並沒有像徐有貞那樣,成為人們口中的禍害遺臭萬年。

這也可能是內外有別吧。讓小消我為祝枝山額手相慶一下,要是徐有貞是祝枝山的祖父,那個一脈相傳之下,祝枝山最終什麼結局?不得而知。

生活之所以讓人向往,變數太大應該是其中一個最直接的原因。

曾經,祝枝山也“意欲”成為一個在官場上翻雲覆雨的弄潮兒的。隻是,造物弄人,機遇這位大爺不願意在祝枝山申請任官的紅頭文件上蓋戳。

機遇和意願往往擦肩而過。

大海的潮有汛,官場上的浪可是沒準的。這不,權傾一時的首輔大人徐有貞晚年時終於馬失前蹄,栽了。

被迫剝去官服的徐有貞洗心革麵,開始躲在家鄉遊山玩水,順便教外孫祝枝山寫寫畫畫,享受遲來的天倫之樂。

徐有貞讓祝枝山臨摹王羲之、王獻之、還有懷素等人的書法。這些大書法家的名氣都漫天大雪一樣飛舞著呢。

祝枝山也狂,像漫天飛舞的大雪一樣。

外祖父徐有貞雖然失勢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的餘威還是很能讓祝枝山狐假虎威的。

外祖父的庇護讓祝枝山張牙舞爪地狂到了近二十歲。

這話從哪兒說起呢?反正不是無稽之談。

祝枝山的腦子不僅比別人轉得快,就連寫出來的字也比別人大幾鬥。

那些字寫得像瞪圓的牛眼睛,如果能稱下重量,估計能有好幾斤。擱名家手筆,有個說法,叫厚重,或者大氣磅礴。他是不是想用這些字砸開某扇門啊,私下裏,估計很多人這樣揣測的。

然而,字寫得比別人大,並不代表機會就比別人多。

祝枝山在學校這麼些年,眼巴巴地瞅著教自己的老師升職了,坐在一個教室的師兄中榜了,連師母喂養的母雞都孵了幾窩蛋了。身邊熟識的人如鳳凰一樣展翅高飛了,而自己呢?仍灰頭土臉地呆在教室的角落裏知乎者也地搖頭晃腦,且夫然則的濟濟無名。

同樣的教室,同樣的起點,同樣在學習,命運怎麼就不一樣呢?自己也未必比別人笨多少啊。

飛黃騰達的師父和師兄讓祝枝山的心裏又羨慕又妒忌。瞧啊,他的師父和師兄,出門都是浩浩浩蕩蕩、前呼後擁,眾人都像捧著月亮一般地對他們瞻前馬後,吆五喝六的,這陣勢,多氣派啊。

祝枝山打心眼裏向往著這種榮耀,這種風光。

可惜,目前祝枝山除了有一個榮耀不再風光不再的外祖父,還擁有什麼呢?

外祖父也是落毛的鳳凰啊,祝枝山擁有的是一地的雞毛。

這麼說,是不是太刻薄了?那就容小消我再挖空心思想一想,哦,對了。

祝枝山身上至少還有一樣東西是與眾不同的。

他的右手比常人多長了一個指頭呢,他有六個手指。

這點與眾不同倒讓祝枝山樹立了信心,這一定是上天的預言吧,祝枝山堅定他日後一定會獨樹一幟。

祝枝山特意為自己的六個指頭取了個別號,叫枝指生。

(二)

二十歲的人狂,有個說法叫無知者無畏,三十歲的人猶狂,叫心理發育不成熟。

步入中年的祝枝山顯然是有自知之明的,人過三十無少年,他沒有理由再狂了。

祝枝山獨樹一幟的第六個指頭並沒有為他帶來任何好運。祝枝山反而屢考屢敗,在他應該三十而立的年齡,仍然沒有考到任何功名。

唉,按小消我說,難保不就是這第六個指頭在橫插一杠子嘛。

無官並不總是一身輕的,至少對祝枝山來說,反而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他的青胡茬已像割野韭菜般被刮掉了一層又一層,列為看官可否知道,這割掉的他的自信啊。讓他引以為傲的外祖父徐有貞也入土為安了,如同他的理想。飛黃騰達的老師和師兄也早久經沙場錘煉成為合格的政客了,如同他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