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無數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許多讚美之文。從盛唐到晚清,描寫黃山的散文有數百篇,歌詠黃山的詩詞多達2萬多首。“黃山畫”更是中國畫曆史長卷中最輝煌的一章。黃山現保存有古建築近百座,摩崖石刻200處,總長5萬多米的古“蹬道”,有石階36000級,連接著黃山各景區、景點。
景點追蹤
天都峰
天都峰海拔1810米。因險、奇、陡、峭,人跡罕至,被描繪為天上的都城,仙人的住處,故以“天都”命名。峰頂一巨石卓立,高約數十丈,上刻“登峰造極”四個大字,傳為普門和尚所書。登頂遠眺,雲山相接,江河一線,千峰聳立,爭奇鬥秀。峰頂下有“仙樓”和“按雲”兩個天然石洞。仙樓洞深10餘丈,左右為石壁長廊,有仙桌、仙幾、仙床和仙灶,傳說軒轅黃帝常與浮丘、容成二仙來此飲甘露,聽仙樂。旁有一石池,名“香泉”,池中積滿甘泉,清涼香甜。
蓮花峰
位於黃山中部,東對天都峰,海拔1864米,為黃山第一高峰。此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主峰突兀,小峰簇擁,儼若一朵初開新蓮,仰天怒放。
傳說觀音奉玉帝之命,乘蓮花寶座到人間巡察,因迷戀這裏的山水,久住不歸天庭。玉帝遂降禦旨,令其住南海。於是觀音便將乘坐的蓮花寶座點化成峰。蓮花峰絕頂處方圓百丈餘,中間有香砂井,置身峰頂,遙望四方,千峰競秀,萬壑生煙。在萬裏晴空時,東可望天目山,西望廬山,北望九華山和長江。
光明頂
蓮花峰之北便是光明頂,海拔1840米,頂部平坦,地勢高曠,是看日出、觀雲海的最佳處。相傳智空和尚在此修煉15年,一日,山頂大放光明,故得名。過去這裏曾是大悲院的所在地,今古廟遺址早已蕩然無存。
奇鬆
黃山鬆是黃山最奇特的景觀,百年以上的黃山鬆就數以萬計,多生長於岩石縫隙中,盤根錯節,傲然挺拔,顯示出極頑強的生命力。這些星羅棋布的黃山鬆一般從海拔800米開始,直到峰頂比比皆是,黃山的名鬆,有迎客鬆、送客鬆、蒲團鬆、鳳凰鬆、棋盤鬆、接引鬆、麒麟鬆、黑虎鬆、臥龍鬆和探海鬆(又名舞鬆)。這些奇鬆被譽為黃山“十大名鬆”。玉女峰下的迎客鬆更成為黃山的象征。
怪石
黃山的石頭以“怪”著稱。險峰林立,危崖突兀,峰腳直落穀底,山頂、山腰和山穀等處廣泛分布著花崗岩石林和石柱。這些怪石星羅棋布,形態各異,狀人狀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構成一幅幅絕妙的天然圖畫,其中有名可數的有120多處,其中飛來石高12米,厚1.5~2.5米,寬8米,重約360噸。石下為巨大的岩石平台,長12~15米,寬8~10米。飛來石與平台之間接觸麵很小,似搖搖欲墜。平台四周,萬丈深壑,極為險峻。如此巨石怎麼聳立於石台之上的,古人無法理解,疑為天外飛來之仙石,故名之“飛來石”。
雲海
“自古黃山雲成海”,黃山是雲霧之鄉,以峰為體,以雲為衣,其瑰麗多姿的“雲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尤其是雨雪後的初晴,日出或回落時的“霞海”最為壯觀。怪石、奇鬆、峰林飄浮在雲海中,忽隱忽現,置身其中,猶如進入夢幻境地,飄飄欲仙。
溫泉
黃山溫泉,古稱“靈泉”、“湯泉”、“朱砂泉”,由紫雲峰下噴湧而出,與桃花峰隔溪相望,傳說軒轅黃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羽化升天的。溫泉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質純正,溫度適宜,可飲可浴。
峨眉山和樂山大佛
佛家樂土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公元1世紀,在四川省峨眉山景色秀麗的山巔上,落成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隨著四周其他寺廟的建立,該地成為佛教的主要聖地之一。許多世紀以來,文化財富大量積澱。其中最著名的要屬樂山大佛,它是8世紀時人們在一座山岩上雕鑿出來的,仿佛俯瞰著三江交彙之所。佛像身高71米,堪稱世界之最。峨眉山還以其物種繁多、種類豐富的植物而聞名天下,從亞熱帶植物到亞高山針葉林可謂應有盡有,有些樹木樹齡已逾千年。
遺產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