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中國戲曲名家(4)(2 / 2)

他欣賞“寫意的戲劇觀,但也並不排斥寫實的戲劇觀。他主張導演應做多種戲劇觀、戲劇手段和演出樣式的嚐試。他自己導演的戲,從內容出發,需要什麼形式就采取什麼形式,對不同風格體裁的劇本都能駕輕就熟,導演得有聲有色。在藝術風格上清新開放,雋永獨特。

著有《導演的話》、《京劇與梅蘭芳》(英文版)。

石羽

石羽,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原名孫堅白。天津市人,1914年生。18歲時在天津市立師範求學時參加校文工團,開始話劇演出。1936年考入南京國立戲劇學校,受教於曹禺、馬彥祥、餘上沅等名家。畢業後在四川重慶、成都、上海等地從事影劇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加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後調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參加了《西望長安》、《紅色風暴》、《欽差大臣》、《上海屋簷下》等劇的演出。曾在電影《風暴》、《櫻》、《第二次握手》

中扮演過腳色。現任中國劇協理事。

石羽戲路寬廣,在中外名劇中扮演過眾多不同時代、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腳色。他的表演內在含蓄,以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見長。台風瀟灑,有書卷氣。台詞、形體動作都很見功力。

刁光覃

刁光覃,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河北省束鹿縣人。1915年生。在北平讀書時熱心戲劇活動。抗戰爆發後,參加平津學生救亡宣傳團,南下演出,宣傳抗日。1938年,加入周恩來、郭沫若領導創建的抗敵演劇隊,在國民黨統治區鼓舞人民抗日熱情。演出曹禺、夏衍等人的劇作《一年間》、《愁城計》、《日出》、《北京人》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導演。先後在四十多部中外名劇中擔任腳色,代表作有《帶槍的人》、《蔡文姬》、《欽差大臣》、《非這樣生活不可》、《膽劍篇》、《北京人》、《李國瑞》等。1956年,因成功扮演《明朗的天》中的醫學科學家淩士湘,榮獲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大會一等演員獎。現任中國劇協理事。

刁光覃是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在黨的直接領導下,開始從事革命戲劇運動的。戰鬥生活使他廣泛地接觸了人民、了解了社會,獲得了深厚的生活積累和敏銳的藝術洞察力。解放後,他有了更豐富的藝術實踐經驗和更高的藝術修養,藝術才能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他戲路寬,能演各種不同類型的腳色。無論是封建社會的政治家,還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他都演得血肉豐滿,光彩照人。在表演上,他始終把民族化作為追求的目標,把民族戲曲的技巧、美學原則不著痕跡地融進話劇藝術中,演來形神兼備、內涵豐富。

道自功力深厚,意永味濃;動作灑脫洗練,自然地體現腳色的思想感情。整個表演能給人以真摯、深醇、準確的審美感受。

梅阡

梅阡,著名話劇、電影導演藝術家。原名梅曾博。筆名老梅。天津市人,1916年生。原在天津市任小學教師,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流亡學生抗日工作到上海。在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係學習期間,兼作藝化影片公司編導。1942年創建未名劇團、綜藝劇團,在上海、南京等地,上演了《雷雨》、《日出》、《原野》等劇,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北平中電三廠導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導演,與著名導演藝術家焦菊隱合作導演了《虎符》、《武則天》、《耶戈爾·布雷喬夫》、《明朗的天》、《膽劍篇》等;獨立導演了《烈火紅心》、《汾水長流》、《女店員》、《駱駝祥子》、《丹心譜》、《王昭君》等。其中不少是蜚聲劇壇的佳作。《丹心譜》、《王昭君》榮獲慶祝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一等獎。《丹心譜》被搬上了銀幕。梅阡現任中國劇協理事。

梅阡的導演風格深沉、含蓄。他堅持現實主義道路,堅持話劇藝術民族化的探索。執導的戲生活氣息濃鬱,舞台形象鮮明,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田衝

田衝,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原名田馨田。祖籍湖南省桃源縣,1916年運動。1936年三八婦女節,首次登台演出詩歌表演和話劇。後在冼星海等人支持下組織大夏歌詠隊,抗戰爆發後,在武漢參與籌組中華全國歌詠界抗敵協會,隨即加入抗敵演劇隊,積極投入抗日救亡宣傳。1939年到延安。曾參加《黃河大合唱》的演出,並獨唱《黃河頌》。後去敵後開展武裝宣傳。

1943年在洛陽被捕,轉西安勞動營,在營中以自殘右臂抵製演戲。抗戰勝利後,到北平,演出話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主要演員。演出《帶槍的人》、《慳吝人》、《同誌,你走錯了路》、《關漢卿》、《王昭君》等戲,拍攝過電影《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