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衝在戰火中走來,生活積累深厚,文藝修養較高。他是性格化演員,具有高超的表演技巧。創作激情澎湃而又嚴謹認真。他的音色雄渾純正,台詞音韻頓挫,善於用聲間的變化表現人物情緒和情感的細微波動。他的舞台動作剛勁洗練,節奏感強,注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耿震
耿震,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導演。原名耿鴻恩。山東省陽穀縣人,1917年生。30年代在青島讀書時,即參加進步話劇活動。抗戰爆發後,入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習。畢業後先後在成都市西北電影廠、重慶陪都實驗話劇團、中華劇藝社、中央電影廠中央劇團任演員、導演。曾在《大地回春》、《北京人》、《天國春秋》、《石達開》、《欽差大臣》等中外名劇中任重要腳色。抗日戰爭勝利後,加入上海觀眾演出公司、文華電影公司。1948年到蘇北解放區參加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實驗話劇院、中國實驗話劇團等演出單位任演員、導演。演出《民主進行曲》、《非如此生活不可》、《桃花扇》、《一仆二主》、《三人行》等話劇。導演的話劇《報童》、《大風歌》獲慶祝建國30周年獻禮演出一等演出獎。責任中國劇協理事。
耿震的理論修養很高,表導演的藝術風格清新流暢、真實自然。導演思想脈絡清晰,主題鮮明,善於組織故事和刻畫人物。
夏淳
夏淳,著名話劇導演藝術家。原名查強麟。北京人。1918年生。自幼喜愛京劇,中學時參加業餘話劇演出。“一二·九”運動時,在北京加人民族解放先鋒隊。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平津學生救亡宣傳團。後在武漢參加由周恩來、郭沫若領導創建的抗敵宣傳隊,開始了導演藝術活動。抗戰勝利後,回到北平,加入焦菊隱創辦的北平藝術館,先後導演了《孔雀膽》、《麗人行》、《大雷雨》等中外名劇。1948年化名為夏淳,進入華北解放區,從事戲劇編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導演。導演了《雷雨》、《同誌,你走錯了路》、《名優之死》、《風雪夜歸人》、《茶館》(與焦菊隱合導)、《慳吝人》等劇。並應其他演出團體之邀,導演了評劇《劉巧兒》、京劇《箭杆河邊》等,其中《茶館》參加慶祝建國30周年獻禮演出,獲一等演出獎。夏淳為中國劇協理事。
夏淳的導演風格深醇凝練,追求現實主義的寫實與詩的意境的和諧統一,他嫻熟地運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係,自覺地借鑒民族戲曲傳統藝術精華,創造了具有強烈民族特色的話劇藝術。
於村
於村,著名話劇導演藝術家。原名劉德亨。河北安新人,1917年生。
1937年冬到延安,在陝北公學校劇團開始了演出活動。1938年到新疆從事進步文比活動,與趙丹等人組織戲劇演出。1943年被軍閥盛世才逮捕。1946年獲釋後回延安在中央黨校文藝工作研究室戲劇組工作。1947年到晉冀魯豫人民文工團任演員、副團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在東北電影製片廠、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央實驗話劇院等藝術單位擔負組織領導和編導工作。1956年,在青藝曾因成功地扮演老舍名劇《西望長安》中的栗晚成,獲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演員一等獎。近幾年,因出色地導演了《未來在召喚》、《灰色王國的黎明》等劇獲導演獎,現為中國劇協理事。
於村生活積累深厚,理論修養較高。表演熱情、質樸,富於個性。導演風格線條清晰,節奏明快,時代意識強烈。
朱琳
朱琳,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女,江蘇省灌雲縣人。1923年生。自幼喜愛歌舞。小學時曾學過京劇。抗日戰爭初期,加入長虹劇社、東北救亡抗日總隊從事抗日宣傳演出。後加入周恩來、郭沫若領導的抗敵演劇九隊,在國民黨統治區上演進步話劇。其間還曾被桂林新中國劇社借調參加了西南戲劇展覽大會。抗戰勝利後,隨演劇九隊活躍在上海和江浙。解放前夕和解放初在上海參加電影拍攝。後長期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主要演員,演出《雷雨》、《虎符》、《布雷喬夫》、《帶槍的人》、《蔡文姬》、《武則天》等中外名劇,其中《蔡文姬》在1978年被搬上銀幕。
朱琳在話劇民族化方麵做了認真的探索。她以深厚的生活積累為基礎,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係的情感體驗和中國戲曲藝術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創造了“從內到外,內外結合”的現實主義的演劇方法。她的表演真實可信而又耐聽耐觀,真和美達到了高度和諧。
於是之
於是之,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祖籍天津,1927年出生於北京。在中學時曾參加學校的業餘話劇演出。1945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係,隻讀了一個月,停學到木材廠當學徒,業餘參加話劇演出。後參加祖國劇團,在話劇《蛻變》、《以身作則》中有出色表演。還曾到天津一家職業劇團,參加話劇《孔雀膽》、《升官圖》的演出。1947年加入焦菊隱主持的北平藝術館,表演藝術得到很大提高。解放後,於是之一直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主要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