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知名度最高的蒙學教材,它以儒家思想為主導,流傳廣泛,可謂家喻戶曉。

《三字經》很早就傳到了日本與韓國,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三字經》被譯成俄文流傳到俄國,此後陸續被譯成英、法等多種文字。一九九零年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字經》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向全世界發行,可見《三字經》已經走出國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相傳《三字經》的作者是宋代名儒王應麟,但它從雛形到定型經曆了很長時間,曆代都有增補和加工,使它最終成為一本內容豐富的蒙學讀物。

《三字經》的內容大體可分為六個部分:

1.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教育及時且方法正確,兒童就能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材。

2.從“為人子,方少時”到“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

3.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講名物常識。先後介紹數目、四時、五行、六穀、六畜等日常生活必需的知識。

4.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讀書的次序,包括小學、四書、六經等儒家經典著作和五子等先秦諸子的著作。

5.從“經子通,讀諸史”到“載治亂,知興衰”,講述中國的曆史發展,朝代更迭盛衰存亡之事。

6.從“讀史者,考實錄”到“戒之哉,宜勉力”,介紹曆史上勤勉好學的範例,勉勵學子們勤奮讀書,從小打下良好的基礎,長大後才能有所作為。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有一定順序的,體現出作者重在懂禮儀而非僅僅求知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內容上,作者強調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這種教育思想是積極的。

今天,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從我們的口中再次誦出之時,我們的內心由於時代的變化、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多元,會比舊時的蒙學教材有更多、更新、更全麵的理解,這也正是《新讀》編寫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