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勤學範例篇(6)(1 / 3)

每個女人都會有自己的優勢,有自己的個性或獨有的風采,如果能將這種風采很好發揮出來,就能形成與眾不同的魅力,這就是女人味。因此,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女人味。

10.智慧和自信

女人味應該是存在於智慧和從容自信中,具備這種特質的女人才能從內向外雕琢,透出一種讓人信服的氣質。人們常常以為女強人就是一股男人婆的樣子,但事實上真正有本事的女強人,是很會發揮自己的女性優點的,並且還能利用這種長處,上下溝通,處世圓滑,成為一個團隊中很中堅的力量。

【原文】

6.11唐劉晏,方七歲。舉①神童,作正字。

彼雖幼,身已仕②。爾幼學,勉③而致。

有為者,亦若④是。

【譯文】

唐玄宗時,有一個名叫劉晏的小孩子,才隻有7歲,就被推薦為神童,並且做了名負責勘正文字的官。劉晏雖然年紀這麼小,但卻已經做官來擔當國家給他的重任,我們應該像他一樣在幼小時就發奮學習,直至成功。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隻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後世。

【注釋】

①舉:推舉。

②仕:做官。

③勉:努力,盡力。

④若:如。

【評解】

新舊《唐書?劉晏傳》上載:劉晏,字士安,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縣東南)人。《新唐書?宰相世係表》中也有記述。劉晏的高祖自彭城(今江蘇徐州)遷徙曹州南華,高祖以下世代為官。曾祖劉鬱為弘文館學土,劉晏的祖父做過縣令,他的父親沒有做過官。

劉晏有兄弟三人,長兄劉星,次兄劉暹為禦使大夫。可見,劉晏生長在一個世係的官宦家庭之中,自幼受到良好的培養與教育。

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月,唐玄宗下旨授八歲的劉晏為秘書省正字郎,工作是校對藏書,校勘正誤,抄寫典籍。這在當時也是一大轟動奇聞,劉晏因此被稱為“神童”。劉晏從此走上仕途,最後成為自桑弘羊之後,唐代著名的理財家、經濟改革謀略家。

劉晏年齡雖然隻有八歲(曆史上的記載是八歲,不是七歲)就已經走上了仕途。我們這些年輕人,隻要勤勉奮進也同樣能夠達到這樣的成就。

【國學小百科】

古代校勘的常用方法

1.對校法。即以同書之祖本與別本對校,遇不同處,則注於其旁。劉向《別錄》所謂“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冤家相對”備,即是此法。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優點是還祖本以本來麵目,缺點是比較死板,其主旨是隻校異同,不校是非,隻要與祖本相異,即照祖本改正。

對校法的底本選擇,最佳者為祖本。祖本即是原稿的寫定本。曆來各本都是從它直接或間接傳抄刊刻出來的。原稿不存,其次是初刻本。這就是校勘珍貴宋元舊刊的原則。底本確定後,再考查所用對枝本與祖本的淵源遞增關係,校記異同作區別對待。與祖本同源之對枝傘主要作參答,與根本不同源之本的異同為校記重點,這樣才能使校記簡潔。

2.本校法。即以本書前後行文互校互證,以決擇其異同,校正訛誤。此法適於孤本自校。但如古籍不出一手或史源不同,則不能本校。先秦古籍大多作一時一人之所作,則不能本書前後自校。先秦部分多用舊文,西漢部分多用檔案,且又為父子相共之作,就不能用本校法統一異同。前人用本校法取得顯著成績的宋吳經的《新唐書糾謬》和清汪輝祖的《元史本證》。其所糾謬可視為史學研究,但不能據此去改動原錯:因校勘是恢複祖本原貌,而不是替原作者改錯。

3.他校法。即以他書校本書。凡本書內容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書校之,有為後人所引用者,可以後人之書校之,其史料有為同時之書所並載者,可以同時之書校之。此法用力較勞,範圍較廣,非有較深閱曆者,難以運用。

在他校中尤需注意,古人引書不嚴謹,常有刪節和改動,又類書、古許皆經過轉手,摘引亦多不嚴謹。除非大誤或有版本根據,一般不宜以他書校改本錯,可以備列異同寫入校勘記以供參考。

4.理校法。即在無祖本或他本可據,或數本互異,無所適從之時,以道理定是非的校勘法。這種方法最難,也最容易出錯誤。陳垣說:“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險者亦此法。”

校勘之事,看似雕蟲小技,仿佛人人可為,實則確非易事,它要求從事校勘之人,應具有全麵的文化史知識和深厚的文獻學功底,才能做好。

【相關鏈接】

劉晏正字

劉晏(公元718—780年)是唐代著名的理財家。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月,唐玄宗赴泰山封禪。祭典結束後,唐玄宗在帳殿接受朝覲。禮官進帳殿上奏:“有一八歲童子劉晏,敬獻《東封書》。”玄宗非常喜悅,下詔命見。八歲的劉晏進帳後,毫不膽怯,跪頌自作的《東封書》:“吾皇英主,封祀東嶽,告成功於昊天上帝,為萬民把福,開元之禮,仁及天下,人情所望,人心所歸……”玄宗雖然驚歎8歲童子的文采,但又不相信是真的,於是命宰相張說鑒別真偽。

張說是當時的文壇領袖,於是以圍棋為題,對賦圍棋的方圓動靜。張說道:“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劉晏回對:“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才,靜若得意”。”玄宗甚為高興,當即下旨授八歲的劉晏為秘書省正字郎,工作是校對藏書,校勘正誤,抄寫典籍。這在當時也是一大轟動奇聞,劉晏因此被稱為“神童”。劉晏從此走上仕途,最後成為自桑弘羊之後,唐代著名的理財家、經濟改革謀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