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等到方仲永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相比了。再過了七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樣了。
方仲永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而他最終卻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而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如果不虛心接受後天的教育,恐怕結果還不如方仲永。
【延伸閱讀】
培養孩子耐心的10個妙法
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我這孩子並不比別的孩子笨,就是沒耐性,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知道,做事是否有頭有尾,有始有終,屬於心理活動中的意誌品質問題。意誌是否堅強,對長大後學習、工作的成敗都有重要的影響。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耐心呢?
1.言傳身教
父母首先要學會忍耐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忍耐。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2.勿包辦代替
對於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愛一切包辦,這樣一來孩子如果不喜歡時,父母便全權代勞,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3.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無論是誰都不喜歡困難的問題和費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題慢或不能做出來而將答案告訴孩子的辦法是錯誤的。應當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4.重過程甚於重結果
剛會走的孩子是不可能會跑的,初學鋼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即使孩子著急,做父母的也不應當著急,應抱著相信孩子的態度,耐心等待。
5.別對孩子過分期望
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應當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對孩子給予關注和鼓勵。
6.堅持有規則的運動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心理。運動有無與倫比的功效。讓孩子確立可行的目標,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鍛煉,孩子會逐步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
7.多玩團體遊戲
與單獨玩相比,多玩一些團體遊戲可以使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遊戲等待的過程中,鍛煉了孩子的耐性和團結協作精神。
8.因材施教
當孩子對某種學習有興趣時,給孩子創造機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9.從容易的教材入手
對於沒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開始就接觸較難的教材,會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從簡單的教材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時再稍增加難度,這樣一來,孩子在一點點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便逐漸提高了耐性。
10.說出自己的目標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他們確定目標,並幫助他們最終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