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陣腳不能亂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學》
【意譯】知道應該達到的完善境界才能使自己堅定不移,堅定不移才能夠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安然不亂,安然不亂才能夠考慮周全,考慮周全才能有所收獲。
宋代文學家蘇洵說:“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製利害,可以待敵。”無論身處何種境遇,在怎樣的緊要關頭,保留一份淡然,不卑不亢,從容不迫,才能掌控大局。
曆史上的將軍都是在戰場上還能冷靜從容的人。有一次,漢武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外出打獵,遇到三個匈奴兵的襲擊,宦官受傷逃回。將軍李廣大怒,親率一百名騎兵前去追擊。走了十裏多,李廣命令他的騎兵拉開左右兩邊的弓,李廣自己親自射擊他們三個人,殺了兩個,活捉了一個。
李廣把匈奴兵捆綁上馬之後,正準備回營,卻忽然發現數千名匈奴騎兵也向這裏開來。匈奴部隊同時也發現了李廣,但見李廣隻有百名騎兵,以為是為大部隊誘敵的前鋒,不敢貿然攻擊,忙上山擺開陣勢,觀察動靜。
大敵當前,李廣手下的騎兵非常慌張,但李廣卻沉著地穩住隊伍說:“我們隻有百餘人,離我們的大營有幾十裏遠。如果現在逃跑,匈奴人肯定會追殺我們;現在我們留下,匈奴一定認為我們是替大部隊引誘他們的,他們一定不敢襲擊我們。現在,我們要繼續前進!”
到了離敵陣僅三裏的地方,李廣下令:“全體下馬休息。”李廣的士兵卸下馬鞍,悠閑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著戰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他的騎兵說:“匈奴多而且靠得近,如果有緊急事情發生,怎麼辦?”李廣說:“他們匈奴以為我們會逃走,現在都解開馬鞍表示不逃走,用這個方法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了。”
匈奴部確實對這種現象感到十分奇怪,就派了一個軍官出陣觀察形勢。李廣立即一箭射死了這個軍官,然後又回到原地繼續休息。匈奴將領見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廣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
天黑以後,李廣的人馬仍舊無動靜。匈奴將領認為,漢軍在附近肯定有埋伏的軍隊,想要趁晚上消滅他們,就都領著軍隊撤退了。結果,李廣一行百餘人安然無恙地返回了大營。
在戰場上,強敵壓境的危急關頭,不害怕、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但是,放縱自己的情緒無濟於事,隻有保持冷靜,不亂陣腳,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東晉政治家謝安,與李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率領著號稱百萬的大軍南下,誌在吞滅東晉,統一天下。當時東晉的軍隊數量遠遠比不上前秦,東晉首都建康一片震恐。丞相謝安認為,敵我兵力雖然懸殊,可是敵軍孤軍深入,內部矛盾重重,戰鬥力並不太強,東晉以少勝多是完全可能的。他鎮定自若,以征討大都督的身分負責軍事,並派了謝石、謝玄、謝琰和桓伊等人率兵八萬前去抵禦。
謝玄心中忐忑,臨行前向謝安詢問對策,他隻回答了一句:“我已經安排好了。”便絕口不談軍事。謝玄心中還是沒底,又讓張玄去打聽。謝安仍然閉口不談軍事,卻拖著他下圍棋。張玄的棋藝本來遠在謝安之上,但此時兵臨晉境,張玄沉不住氣,謝安則神氣安然,結果張玄輸在謝安的手裏。
果然,東晉軍隊利用前秦軍心不穩的弱點,在淝水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敵軍。當捷報送到時,謝安正在與客人下棋。他看完捷報,便放在座位旁,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客人憋不住問他,謝安淡淡地說,沒什麼,“小兒輩大破賊。”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辭以後,謝安才抑製不住心頭的喜悅,進屋的時候,把木屐底上的屐齒都碰斷了也沒發覺。
從謝安的喜悅之情可以看出,他並不是真的對戰事漠不關心,隻是他對自己的布局充滿信心,身臨險境,但依然保留了一個大將應有的風度。名將韓信也是一個有這種風度的人。
秦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頓時狼煙四起,烽火連天。令人驚訝的是最後坐上龍椅的竟是一個痞子劉邦。劉邦何以坐上皇位,這其中大半是依靠他手下那個傳奇似的武將韓信。他擺下四麵楚歌,設下十麵埋伏將西楚霸王逼得烏江自刎。韓信如此神通,來源於他經曆恥辱苦難後練就的從容智慧。
韓信年輕時家境貧窮,他本人既不會溜須拍馬,做官從政,又不會投機取巧,買賣經商。整天隻顧研讀兵書,最後連一天兩頓飯都沒有著落,他隻好背上家傳寶劍,沿街乞討。
有個財大氣粗的屠夫看不起韓信這副寒酸迂腐的書生相,故意當眾奚落他說:“你雖然長得人高馬大,又好佩刀帶劍,但不過是個膽小鬼罷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劍捅了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褲襠底下鑽過去。”說罷雙腿架開,立了個馬步。眾人一哄圍上,且看韓信如何動作。
韓信認真地打量著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彎腰趴地,從屠夫褲襠下麵鑽了過去。街上的人頓時哄然大笑,都說韓信是個膽小鬼。
韓信忍氣吞聲,閉門苦讀。幾年後,各地爆發反抗秦王朝統治的大起義,韓信聞風而起,仗劍從軍,爭奪天下,威名四揚。
不但戰場如此,領導者在各種場合都應當從容行事,不管遇到什麼狀況,都能夠堅持自己的立場,不亂自己的陣腳,方能事業成功。特別是在遭遇到難堪,身處窘境時,領導者做到保持鎮定,不亂方寸,給自己找一個台階,也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和諧。
安德魯?傑克遜是美國的第七任總統,1829年12月7日,他交出了自己擔任總統的第一份年度谘文,引起了很大的關注。第二天,傑克遜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羅伯特?阿姆斯特朗將軍,就問他人們對他的谘文怎麼說。阿姆斯特朗回答道:“他們說是一流的,但是沒有人相信是你寫的。”傑克遜總統卻和顏悅色地說:“難道我找出了能寫它的人,不也同樣值得表揚嗎?”一句幽默,既化解了難堪,也顯示出了傑克遜總統的大度與智慧。
領導者常常需要麵對各式各樣的複雜情況,應對不同的課題,如果擁有這樣的智慧,一定能夠逆境而不折,困境而不倒,縱使現實中風雲變幻,也一定能交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拍板決策要果斷
◎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史記?春申君列傳》
【意譯】俗話說:“應當決斷的時候猶豫不決,就會反遭禍亂牽累。”
曆史上,凡是有影響的人物都是能夠果斷做出重大決策的人。一個人,如果總是優柔寡斷,遊移不定,那麼就無法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雖然說,思前想後,猶豫不決能夠避免做錯一些事情,但是可能會失去更多成功的機會。作為領導人,猶豫不決是其致命的弱點,尤其是在麵臨重大決策的時候,若左思右想,前怕狼後怕虎,那麼勢必會錯失最佳良機,或者使自己陷入被動地步。
南北朝時期,劉宋皇帝宋文帝劉義隆聽說太子劉勳有奪權的預謀,於是便想廢黜太子劉勳,另立其他兒子為太子。不久後,他又聽說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劉浚也有造反的一項,便想賜劉浚自殺。可是,他隻是有這種想法,並沒有下定決心。在做決定之前,他找來了部下王僧綽和其他兩個心腹大臣共同商量這件事。
王僧綽對宋文帝說:“這件事應該立刻做出決定,並立刻執行,不能拖拖拉拉,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可是宋文帝認為,這件事是關乎國家未來的大事,因此左右徘徊,猶豫不決,遲遲不肯下決定。而另外兩位大臣各懷鬼胎,留有私心。一個想立劉鑠為太子,令一個想立劉誕為太子。這兩個人為了誰當太子的事兒而爭執不休,一點也沒幫上宋文帝的忙,反而讓宋文帝更加頭疼了。他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立哪個兒子為太子。
這件十萬火急的事就這樣一直拖著,也沒有做出最終的決定。可是宋文帝又十分擔心,每天都與這幾個心腹大臣討論,可是討論來討論去,最終也沒有個結果。
這件事弄得宋文帝心煩意亂。一天,他到潘淑妃那裏就寢,潘淑妃見他表情很難看,就問他有什麼煩心事。他便將自己猶豫該不該廢了太子,立哪個兒子為太子為好的事一股腦告訴了潘淑妃。
潘淑妃是劉浚的親生母親,當她得知這一驚人消息後,立刻派人告訴了自己的兒子劉浚,劉浚又連忙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哥哥劉勳。二人團結起來,一起謀劃製造了叛亂。當叛亂發生後,文帝後悔不已。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作為領導人,在做決定之前,聽取多方麵意見是好的,可是在做決定時,就必須要當機立斷。
東漢時期,東漢王朝受到匈奴的侵擾。班超是東漢的一員大將,他能文能武,堅毅果敢,曾在戰場上屢立戰功。於是東漢皇帝便派班超去西域,聯合各國共同抗禦匈奴的入侵。
班超受到命令後,手持節杖,帶領著由36人組成的使團出發了。他們長途跋涉,首先來到了鄯善國。班超麵見鄯善國國王,對他說:“尊敬的國王陛下,我們此次前來,是希望貴國能夠與漢朝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匈奴的侵擾。匈奴一再南下侵擾,致使許多國家都保守侵擾之苦,如今我們應該聯合起來,同仇敵愾,這樣匈奴才不敢再猖狂肆虐。”鄯善國國王早就知道漢朝是一個國力雄厚,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現在派使者前來,也不敢小視。於是,鄯善國國王說:“您說得很對,請您先在鄙國住幾天,聯合抵抗匈奴的事,過兩天我們再商議吧。”
於是班超他們就住下了。可是幾天過去了,鄯善國國王一直沒有再提聯手的事,班超覺得不對,便派人私下前去打探。當天,打探的人便回來報告說,鄯善國的國王正在與匈奴的使節喝酒談笑,看起來樣子還很投機。
班超立即覺得形勢發生了變化。於是,班超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又設法從接待他們的人那裏打探口風。他得知匈奴不僅派來了使節,而且還帶來了一百多個全副武裝的隨從和護衛。班超知道事態嚴,需要立刻研究對策了。
於是就對大家說:“匈奴果然已經派來了使者,說動了鄯善國王,我們現在的處境已經十分危險了,因此,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要采取措施了。大家說怎麼辦?”大家齊聲說:“我們聽你的,你說怎麼辦,我們就怎麼辦。”班超猛拍了一下桌子,果斷地說:“那我們就消滅匈奴使者,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完成使命。”當天夜裏,班超就帶人衝進了匈奴所在的營所,並趁他們不備,將他們全部消滅了。
第二天一早,班超就提著匈奴使者的頭顱去見鄯善國王,他憤怒地說:“您既然已經答應了我們聯合之事,為何有中途變卦接待匈奴使者,如今我們已經殺了匈奴使者,您看著辦吧?”
鄯善國王見到這種情景,又吃驚又害怕,立即與漢朝簽訂了聯盟協議。班超的行為傳到了其他西域國家那裏,因此他們也紛紛與漢朝建立了同盟,班超順利地完成了使命。
在危急情況下,就應當像班超一樣果斷,而不要像宋文帝一樣猶豫,隻有果斷決策才能獲得成功,否則畏縮不前,就會陷入困境。作為領導者,應當具備深思斷決的素質。如今由於社會經濟、政治活動的複雜性和多變性,常常需要麵對一些突如其來的情況,此時,就要求領導者馬上做出決策。這時,領導者若稍有遲疑,或優柔寡斷,就會貽誤時機,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