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學生聲音幹脆利落。小學生是最喜歡聽老師的話的,所以我的決定很快就通過了。
從此以後,我不斷利用楊東梅那好強的性格特點和紀律委員的“頭銜”作催化劑,對她的行為舉止不斷地進行“規劃”,使她言有禮,行有貌。現在的她愛學習了,遵守紀律了,雖然有時還犯一些錯誤,但對一個8歲的孩子來說,這已經是很正常了,哪有孩子不犯錯誤的呢?
雅斯貝爾斯說:“真正的教育應包含智慧之愛,它與人的靈魂有關,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知識和認識的堆集。”
每一個父母都應該明白,孩子犯錯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就好比人活著要吃飯一樣正常。但是怎樣引導孩子少犯錯,不妨從賞識孩子的優點開始,不是賞識他或她的聰明,而是賞識他或她的努力,這比賞識他們的聰明更重要。
11.微笑地麵對孩子
當孩子有了行為錯誤、性格偏執時,家長往往要對其進行嚴肅的批評,這時家長的冷麵孔是必要的。這樣做所產生的威懾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效應。這種冷麵教育,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實行的,它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缺乏愛和關心,在它的背後,包含著一顆對孩子的愛心。但是濫用冷麵教育是家長們教育的孩子的一大誤區。
有的家長,特別是一些比較“傳統”的家長,往往對自己的孩子要求過高,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合自己的心意,擺出一副“師道尊嚴”的樣子,從不輕易給孩子笑臉。這樣做往往事與願違。
有一位來自寧夏的朋友,他的父親從小就對他要求過高,從來不給好臉色,即使他取得了成績也得不到鼓勵,似乎怎麼做都不能令父親滿意,致使孩子懷有一種負罪感,總覺得自己對不起父親,總覺得自己不行,於是便產生極度的自卑、自責,認為自己永遠達不到父親的要求。這種情緒一直伴隨他到大學,使他逐漸形成一種偏執的性格,生活中、學習中始終有一種挫折感,以至於想輕生。
其實家長的麵孔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孩子一回到家裏,麵對的就是一張數落自己的臉,一張嘮叨的臉,一張訓斥的臉,孩子就會從根本上失去了在家庭中生活、學習的興趣。
相反,家長的微笑和欣賞往往會對孩子的努力上進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沒有人不需要獲得別人的賞識,家長要學會誇獎讚美和表揚孩子。任何孩子的身上,都有值得誇讚的地方。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孩子給你的一句讚賞常常令你十分感動,更何況是孩子,就更需要得到家長的讚賞和承認。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你的事情——工作中的事情、家裏的事情沒有做好,或者做得不理想,這時候,別人不是訓斥、埋怨、數落,而是安慰你,給你寬心,同時還誇獎你的長處,鼓勵你的信心,相信你慢慢會做好,用微笑待你,你感覺如何?你肯定會倍感溫暖,並把事情做得越來越好。
所以,要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用在家教裏,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孩子。孩子的心理是特別敏感的,所以,不要總為孩子發愁,特別是不要把自己的不滿寫在臉上,而要用微笑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改進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找到那種把教育看作遊戲的快樂的感覺。
孩子在等待你的微笑、你的誇獎、你的鼓勵。家長的積極性影響孩子的積極性,而孩子的積極性是對你的微笑最好的回報。
如果孩子表現不好,學習和做人方麵有問題,學習興趣不高,要正確地幫助他分析原因。隻要他有一點小小的進步,就是可喜的,就要肯定他。不要著急,不要目標太高,使他覺得畏懼。目標不高,容易實現,就會增強他的信心,點燃他的積極性。
要想讓孩子愛學習,有自信,有積極向上的心理,就對孩子微笑吧。微笑地麵對孩子,就是以一種最美好的賞識態度來關心孩子,關心他的學習,關心他的成長。要相信孩子能夠理解家長的微笑,並因之而產生無窮的力量,為你帶來喜悅與驕傲。
12.“不要緊,下次再來”
有些家長陷入了批評孩子的誤區,他們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反正我們家的孩子……”言語之中大有孩子本來就不堪造就的味道。說這種話的家長也許是出於無心,但孩子聽在耳中,卻很可能使他喪失了進步的信心。比如,當孩子考試的成績不好時,家長往往不責怪自己平時疏於指導,而一味怪罪孩子:“果然不出所料”,“看來你真不是讀書的料”。這種責備用語等於告訴孩子:“反正你再努力也沒用”。對於孩子來說,聽到這種喪氣話的反應是:“反正我考不好是理所當然的”,從此就更不會去努力學習了。
家長老說別人的孩子好,也會使自己的孩子陷入自卑。一位初中生給老師寫信說:“我剛上初中,成績屬於中遊。但我的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值挺高的,總希望我是出類拔萃的。他們對我現在的表現很不滿意,總在我麵前說別的孩子怎麼怎麼好,好像我一無是處,一點也不招人喜歡。每次聽到家長把我與其他孩子比,我就很煩躁,又氣憤又傷心。我覺得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覺得自己越來越自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