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父母看到孩子這個樣子,自然會哈哈大笑,感慨孩子的單純可愛。但是有的父母卻認為,這是孩子學壞了,是萬萬要不得的。
其實,像晶晶這樣的心態,在青少年中是非常普遍的。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如蟬蛻皮、蛹變蝶。是一個脫胎換骨、自我認知的過程;青春期的孩子追求美,是他們自我意識覺醒、追求獨立自主的必要成長過程,而並非學壞。
其實,許多家長並沒有了解到,孩子的愛美心理,從懂事之時就已經出現,但愛美心理真正“覺醒”,並鮮明地表現出來,是在青春期表現出來的。追求自己更美一點,表現出對自己的美的欣賞與喜悅,表麵看來好像隻是為了自己,其實更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同。因此,隨著青少年的身心趨於成熟而萌發的愛美心理是合情合理的正常心理。父母不要看到孩子表現出愛美之心,就因此打擊、挖苦孩子。
如果女兒隻是嚐試用媽媽的化妝品,或者兒子換了一種新潮的發型,你大可以把這種現象當做普通的愛美之心,並對他進行小小的肯定。如果認為孩子做得太過分,就應心平氣和地和他講明自己的意見。千萬不要拿出家長權威,居高臨下地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見。如果孩子一味地強調所謂的“美感”,一味地想“披金戴銀”,那麼,這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想要改變孩子過度追求華麗服飾的原因,父母首先要明白藏在背後的“秘密”:
(一)孩子過度追求華麗服飾的原因
1性格問題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過度追求華麗服飾,那麼就有可能是因為自卑。有自卑心理的人,性格比較內向,自尊心較強,自信心不夠,因此,就希望能通過“包裝”自己來增加自己的信心。
2生活條件不盡如人意
有的青少年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差感到自己不如他人,於是,就想是不是能夠通過穿著來彌補,從而得到大家的認可。
3生理原因
一個人的相貌、身材、體重、膚色等方麵的缺陷,都可能導致自卑感的產生。有些女孩常因為自己長相不夠漂亮,或者身材矮小、膚色黝黑而感苦惱、自卑;還有的女孩甚至會因為自己的汗毛重,或者臉上長有幾顆雀斑、一顆痣而感到自卑。所以,她們就會把希望寄托於那些漂亮的衣服上,希望通過這些來擺脫“醜小鴨”的外號。
(二)父母的對策
1引導孩子學會如何正確地“以長補短”
要想讓孩子不要總是把注意力放在服飾上,就要教會孩子“以長補短”。應讓孩子明白,也許在相貌上,自己會與別人有一定差距,但如果能充分顯露自己其他方麵的一技之長。就會因此而自信起來,以達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之效。
2拒絕孩子的過分要求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偶爾給孩子買一些名牌產品,而對於過分迷戀穿名牌的孩子,家長不要輕易“投降”。有的孩子由於家長不能滿足自己的欲望,便又哭又鬧,甚至以不吃飯、不學習相威脅。家長們在又氣又恨、又憐又愛的心情下常常會作出讓步。這隻能助長孩子的高消費觀念和一意孤行心理,使他們得寸進尺。因此,家長們在遇到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一定不要向孩子妥協。
看著晶晶的樣子,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當我進入青春期的時候,也是和她一樣,越來越關心自我,越來越愛美,很自然地就常常拿自己與周圍人比較,想在處處都能趕超別人,使別人能對自己刮目相看,把自己稱作“漂亮的小公主”,所以,對於晶晶的愛美之心,我還是非常能夠理解的。在大部分情況下,我還是會滿足她的願望,畢竟女孩子誰不愛美?當然,我也不會慣出孩子攀比的心態,我要讓她知道:外表的美固然重要,但是,心靈的美才能夠讓自己在成長的路上越走越遠!
第九節“單戀一枝花”
小櫻這年上初中三年級,家人很希望她能夠好好學習,考上一個重點高中。
可是在這段時間裏,小櫻的生活狀態卻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這是因為,她喜歡了班上那個身材纖長、皮膚白淨的漂亮男孩。
為了看到那個男孩,小櫻很多次放學後故意繞遠路,就是為了能和他“巧遇”,結果每次“巧遇”男孩連正眼都沒有看她一下,小櫻無奈,隻好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溜之大吉。
小櫻不知道,自己這個樣子是不是初戀,私下裏無數次下決心不再理他,可遠遠地看著那張英俊的臉,心跳就會加速,整個人就會有一種說不出的緊張和興奮。在教室裏小櫻有意和那個男孩旁邊的同學講話,上課積極舉手發言,甚至想方設法提高學習成績,為的就是能當上學習委員後有機會去幫助他、接近他,但始終未能如願。
很快,初中畢業考試到了。小櫻的發揮非常出色,順利地考入了本市重點中學。家人欣喜萬分,於是在飯店特別包了幾桌,舉行慶功宴。可是,看著滿桌豐盛的美食,小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甚至險些落淚。
小櫻明白自己的心:“雖然我拿到了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可是我卻一點兒也不高興,因為我知道,從今往後我不一定再能見到他了。他上的是職高,也許以後,他真的就從我的生命裏消失了。可是,我是真的好舍不得啊!我真的好希望能再一次與他偶遇,即便不說話也行,能看他一眼也就夠了。他能聽到我的心聲麼?他能知道,現在我好想他麼?”
在父母的眼裏,小櫻不過十五六歲,腦海裏還沒有愛情的觀念;但是,小櫻自己明白,那份愛情已經來了,並且是那麼洶湧澎湃,又是那麼遙不可及。因此,即使獲得了重點高中的畢業書,也不會太高興。在她的心中,此時的愛情、那個“他”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因此,心理就出現了不小的問題,從而導致悶悶不樂、鬱鬱寡歡。
父母不要看到孩子情竇初開,就大聲地斥責孩子“學壞了、心理不健康了”,其實,到了十五六歲的年紀,隨著生理迅速發育成熟,性知識的不斷增長,女孩和男孩之間會出現一個產生好感,互相接近的向往異性期,這是正常的成長曆程。處在青春期的孩子,默默地喜歡著一個異性,這是成長的必然環節。正是因為如此,在這個階段裏,女孩開始感到被異性吸引,產生了接近異性的感情需要。友誼圈子開始從純色的“丫頭大軍”擴大或轉向了男女搭配。而且大家的眼光還總是很不賴,總會挑中那些有頭腦又有能力的男孩子發展友誼,以至於生出“感情”。那些學習好,或是瀟灑、健壯、有幽默感的男孩總是容易獲得女生的青睞。像小櫻這樣,就對那個英俊的男孩迷戀非常,產生了濃濃的“愛意”。
有的女孩子有了心儀的男孩,就會開始注意修飾自己、塑造自己。在男生尤其是自己喜歡的男生麵前最初會表現得有些羞澀,但慢慢會表現出文靜、端莊、大方的樣子。有的時候女孩兒一旦找到鍾情者,就喜歡悄悄地觀察他,進而開始用欣賞或友好的態度與他交往,有意無意地渴望他成為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有時也會嚐試去吸引他,希望得到對方的讚賞。像小櫻的那個樣子,就是這種行為的典型表現。
以上這些行為和心理反應,都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健康而正常的感情體驗,因而這個階段的孩子們不必因為喜歡誰或幻想與誰交往而感到內疚、不安,父母更不要因此打罵、訓斥孩子。
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心思,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從這種狀態中走出。那麼,父母究竟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擺脫心理困境?
1防患於未然
想要孩子免受“單相思”的困擾,首先就要引導孩子不應過早涉足感情。青春期是一個特殊時期,即便家長發現孩子有早戀的傾向,也不要指責孩子,一定要講究策略和方法與孩子推心置腹地溝通交流,向孩子講明早戀在他們求學階段的利弊關係,必要的時候家長可以請心理醫生幫忙開導孩子,讓他們主動地遠離早戀。
另外青春期是一個很懵懂的階段,很容易將純潔的友誼和愛情混淆,很多孩子會產生“戀愛錯覺”。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愛情是人間最為美好的感情之一,但擁有它需要足夠的準備。他們現在生理和心理都沒有成熟,還不懂得愛的真正含義,很可能把友誼、同情、喜歡、好感當做了愛。這樣一來,也會減少孩子對“戀愛”的敏感,進而回歸正常的異性交往軌道。
2讓孩子充實生活
孩子將所有的心思放在異性,可能是因為生活十分空虛,因此,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要使生活更充實,讓自己忙碌起來,多和自己的家人、同學、朋友交往,多參加集體活動和各種文體活動,多關注知識的獲取和學習的進步,給自己製訂近期或遠期的目標並努力去實現它,這樣,就不會有很多空閑時間去想情感的事,不給自己空閑的時間去編織“虛幻夢”。
3教孩子學會傾訴
當孩子表現出患得患失、總愛看那些愛情劇、並觸景生情地落淚時,父母要積極地詢問,告訴他,有些事情大可不必憋在心裏。因為他們的肩膀還不夠強健,不要讓他們背負太沉的重物。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當自己出現了單相思的問題時,不妨向親人,信賴的老師,知心的朋友敞開心扉,把自己朦朧的情感,苦悶的心情坦誠地告訴他們,有了他們的支持,一定能更快地從心情的泥潭中走出來。即便他們不能給予什麼特別的幫助,但隻要說出來,也會有如釋重負的輕鬆感,不再那麼苦悶。
4提醒孩子理智對待自己的情感
傾心於自己喜歡的人,沉醉於美麗的相思夢,有時很甜美,但常常讓孩子很煩亂。此時,父母應試著引導孩子抽身而出,冷靜一下,也許他突然會發現自己的感情似乎有些不成熟、有些一相情願。
父母可以對孩子這樣勸慰:其實真正的愛戀是有很多條件的,而其中的許多條件在孩子現在這個階段不可能達到得到,所以應該讓自己理智,學著控製自己,不讓感情的潮水一瀉千裏。冷靜地問問自己究竟喜歡他什麼,千萬別著急,把自己的感情冷凍冷凍。等到學業有成的“花開日”,再說“愛”會更美好。
這段時間我感覺到孩子有點不正常,經過仔細詢問,才知道原來她有心儀的對象了。看著小櫻有些失落的麵龐,我何嚐不替她感到難過?我也是從十幾歲走過來的,當然知道這種單相思的感覺不好受。可是我更明白,在幾年後回頭看這種單相思,就會對自己當年的行為感到好笑。所以,我要讓孩子明白,單相思沒錯,但是若不可自拔,那就本末倒置了。我要讓小櫻明白,揣著一份平常心多和其他同學交往,就會收獲到更多的友誼,這樣,這種不切實際的單相思就會逐漸消失了。讓她感受生活中其他更多美好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會慢慢地發現,其實最初的情感並不真實,那種朦朧的情感也自然就消散了。將來她獲得了真正的愛情時,才會體會到,愛情的魅力!
第十節媽媽,我戀愛了
汪彥今年高一了,她相貌出眾,是公認的校花,因此身邊不乏一些男孩子。可是汪彥明白,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因此對這些男孩並不是那麼放在心上。
可是這一次,汪彥卻改變了這種想法。有一天,一個男生約她一起去買體育課所需要的球鞋,返回時,兩人還在街頭坐了半小時。在這個時候,男生突然對汪彥說:“汪彥,我真的好喜歡你,你做我的女朋友好麼?”
看著男孩單純的眼睛,汪彥突然感覺自己融化了,於是答應了他的請求。原本汪彥以為,自己會沉醉於愛情的甜蜜之中,誰知道,當事情被同學們知道後,他們就開始在背後對汪彥指指點點。自尊心很強的汪彥幾乎絕望了,她不知道該怎麼辦。一方麵,她不想讓同學們對自己留下壞學生的印象,可是另一方麵,那個男孩對自己又非常好,讓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和甜蜜,汪彥因為陷入了深深的苦悶中。
不得已,汪彥找到了爸爸,希望能夠得到解決辦法。
看著爸爸關切的目光,汪彥說出了自己的心思:“我知道,現在談戀愛是太早了,你們也一定會認為我是早戀。可是爸爸,我今年也16歲了,我覺得愛情這個東西已經不再神秘,我可以完全掌握了。更重要的是,那個男孩對我非常好,我能感覺到他非常愛我。而我也是一樣,現在我感覺生活中不能沒有他。可是為什麼,同學們都在背後議論我?難道我談戀愛,真的犯下了滔天大罪麼?”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汪彥的心理負擔是很沉重的。一方麵,她渴望、向往甜蜜的愛情,另一方麵,又不想被同學議論,因此,聰明活潑的她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找不到答案。
汪彥這樣,就是典型的“早戀”,在無法控製愛情的同時,卻得到了“愛情”,這是她心理困惑的重要原因。
因此,父母不要對汪彥嚴厲指責。盡管汪彥的行為稱不上好,可是如果一味指責,那麼,就有可能讓她的心理困惑更加嚴重,從而走上極端。正確的做法是,讓處於青春期的她學會如何與異性正確交往,並認清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首先,父母要讓孩子的心態得到放鬆,讓她重新建立自信心:我是個感情豐富、相貌不錯、討人喜歡的人;是個有演講才能、學習努力、有辨別是非能力的人;是個人緣不錯,且可以借筆墨抒發感情的人,而不是一個被人歧視、人人指責、亂交朋友的壞女孩。通過幾次這樣的心理輔導,孩子的心理自然會逐步扭轉,投入於新的學習生活。
接下來,父母就要讓孩子明白,“早戀”的行為是非常不當的。首先,在成長中的中學生不具備談戀愛的條件,他們的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社會知識和經驗,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和生活能力,不能獨立承擔家庭和社會的責任。
其次,早戀”還可能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為孩子的心理發育尚未完全,很有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這對他們以後的人生是不利的。
當然,針對孩子早戀,最重要的是預防。一般來說,父母可以參照以下幾方麵去做。
1提高孩子的認識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時候的戀愛是最美好的,什麼時候的戀愛是苦澀的。青春期異性之間的憧憬如太陽初生時的薄霧,它是美好的,而一旦釀成雲、釀成雨,甚至釀成雷電與冰雹,對於初涉人世的少男少女來說是難以經受的。讓孩子明白早戀的弊端,這才是預防孩子早戀的根本方法。
2正麵引導
教師及家長,首先要理解早戀的孩子,理解他們成長中的煩惱與困惑;其次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情感和隱私,不能不問情由一味指責,也不要動輒訓斥漫罵,嚇唬威脅,更不要當眾點名批評;再次,對早戀的孩子要寬容,應該認識到,少男少女難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跤,要相信他們能夠走出早戀的誤區。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從早戀中解脫出來,真正地擁有一片蔚藍色的天空。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有“早戀”傾向,這說明他們精力充沛,生命力盎然,有著各種各樣的需要。所以,父母應該注意積極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充實其生活內容,使他們有機會、有價值地使用自己的精力,有意義地釋放自己的能量並在活動中培養他們廣泛的興趣,使單純的性欲望被豐富多彩的活動所代替和升華。這樣性能量就能夠得以恰當地置換、轉移和排遣。
聽完汪彥的話,我不禁嚇了一大跳。孩子戀愛了,這一方麵說明她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另一方麵,這又說明她太過早熟,在不適當的年齡考慮不適當的事情。當然,對於這件事如何處理我心裏有數,首先不能對她打罵;其次我要讓她明白,早熟的果子非但不甜,反而是苦澀的。我要讓她回到正常的生活中,然後等到合適的年齡,再去感受美妙的愛情!
第十一節失戀的痛苦
小薇是個令人羨慕的女孩:生活在一個很不錯的家庭,爸爸是私企老板,媽媽是醫生,自己長得又楚楚動人,因此,也深受那些男同學的青睞,經常會收到他們遞來的條子,請求她做自己的女朋友。女孩子看見這些,有幾個絲毫不動心的?進入高中後,他和一個男孩戀愛了。兩人在一個班上,常常找機會在一起,好得如膠似漆。
上了高三後,小薇心裏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考入中央美院,因為男朋友就是美術特長生。盡管深知自己文化基礎差,考上美院是沒有希望的,但為了能和男友一起去美院,她決定拚搏一次。
在離高考還有三個月的時間裏,小薇拚命地學習,可是因為基礎太差的原因,還是與大學失之交臂,看著男友拿到了大學通知書,她不知道自己是該高興還是該難過,懷著這樣的心情,他把男友送上了通往大學的列車。
小薇決定複讀,明年再考入男友所在的學校。可幾個月下來,男友的電話越來越少了,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也越來越多了,最終男友提出了分手。小薇因為遭受失戀的打擊,整日哭哭啼啼,原本活潑開朗的孩子,就這樣一蹶不振了。
小薇的心裏有著說不出來的痛苦:“我那麼愛自己的男友,為他付出了那麼多,就是想和他從今以後能在一起,一起經曆生命中的風風雨雨。這些年來,我對他那麼好,什麼都聽他的,記得有一次他生日,我冒雨為他買生日禮物,第二天還發了高燒。可就是這樣,他居然選擇拋棄我!我該怎麼辦?我始終忘不了他,是不是我死了,這些痛苦才能消失?”
小薇失戀了,卻始終無法走出過去的回憶,看到殘酷現實的,心裏自然感到無比痛苦。很多失戀的青年,都會表現出難過,他們在出乎意料的情況下不情願地與戀人分手,內心通常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感,嚴重的甚至痛不欲生。
就像小薇這樣,之前付出過那麼多,如今卻被戀人無情遺棄,自然無法接受這個結果。
為什麼一次失戀,會對孩子造成如此嚴重的影響?這是因為,這個年齡的青少年本就沒有也不可能作好接受愛情的準備,也不知道如何應對愛情中的種種意外。一旦感情失利,他們就會感覺前所未有的痛苦,在感情的旋渦中苦苦掙紮,覺得人生的天空仿佛也失去了色彩。
(一)青少年失戀後的反應
1忘記不了過去
很多孩子遭到分手打擊時,仍然一往情深地愛著拋棄自己的那個人,對已逝去的愛情充滿了回憶和幻想,這樣的失戀者,不敢麵對失戀的事實,整天陷入對過去的回憶中,還有會陷入既愛又恨的特殊感情矛盾裏而無法自拔。
2尋求刺激發泄
在孩子的眼中,愛情是那麼重要,所以,有的孩子會因失戀而痛不欲生、絕望、暴怒、失去理智,甚至產生報複心理來攻擊對方或者自殘,從此厭惡所有的異性,看什麼都不順眼。這種類型的傾向於孩子,他們在生活中尋求刺激來發泄心中的不滿,很容易陷入危險的境地。
3羞愧難當
有的孩子失戀後羞愧難當,深深地陷入了自卑與迷惘之中,從此心灰意冷,對生活感到絕望,嚴重的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成為愛情殉葬品。就像小薇那樣,如果不作積極的規勸,那麼就有可能走上這條路。
對於孩子而言,失戀是痛苦的事。有的孩子失戀以後,從此一蹶不振,覺得自己的前途灰蒙蒙的,對眼前的所有事都不感興趣,整天也提不起精神,情緒悲觀消極到極點。所以,父母應當教育孩子,麵對失戀,要從內心入手,改變這種不良的心態。
(二)父母的對策
1教孩子不要早戀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過早戀愛都是不妥的。因此,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作為父母就有必要學一學有關青春期的知識。青春期,是男孩和女孩性生理發育的旺盛期、成熟期,隨著生理的發育,性心理必然會帶來一係列巨大的變化。如果我們在孩子尚未進入青春期前,甚至在他們的孩童時代,就有計劃、有步驟地給予科學、健康的性教育。那麼,孩子就會正確地與異性相處,不會過早陷入愛情方麵的問題。
如果孩子已經陷入到感情的旋渦之中,無論他們是否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情,都不能武斷地拆散他們。那樣過激的做法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出走,甚至殉情等。對於這樣的問題,家長必須要冷處理,要謹慎,隻能疏不能堵。要用正、反兩方麵的實際例子來開導孩子,千萬不要講空洞的大道理,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逐漸把孩子從單純的男女感情,引導到健康的同學友情上。鼓勵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爭取優異的成績,做一個好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大,再讓同學的友誼,逐漸轉化為真正的愛情。要告訴孩子,愛情和婚姻遲早有一天會降臨在你頭上,但絕對不是現在,因為你現在的任務是學習。
2讓孩子正確地麵對失戀
家長要告訴孩子,失戀後不要消沉,也不要有報複的想法,那是最沒出息、最不明智的做法。要化痛苦為力量,讓自己重新站起來,開始新生活。
3家長可提醒孩子,找人傾訴
家長可提醒孩子,“失戀”後,要主動向家人、朋友傾訴心中的煩惱。然後,聽取他們的勸告和安慰;也可以用書麵文字傾訴,如寫日記、書信、博客等,把自己的苦悶記錄下來,或給自己看,或給朋友看,這樣便能釋放自己的苦惱,並尋得心理安慰和寄托,盡快平息自己內心的不安和煩悶,避免出現不良後果。
4讓孩子端正態度
有些孩子對失戀不能正確認識,認為失戀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覺得臉上無光,因此而羞辱得無地自容,從而產生了自卑心理。由於失戀使心裏感到不平衡,於是便生出恨意,抱著“你不讓我好好過,我也不讓你好好過”的心理報複對方。失戀後持有這種心理的孩子非常多。一旦孩子有如此傾向,家長就應告訴孩子這是不理智的行為,這不但對自己不利,對別人也是一種傷害。失戀以後的青少年應該抱著一種“你拋棄了我,就是你的損失”的心理,這樣一來就會感到那人真是太愚蠢了,慢慢地自己也就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所以,失戀以後要正確地麵對現實。
5教孩子轉移情感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失戀後,可以及時適當地把情感轉移到失戀對象以外的人、事或物上。如失戀後,與同性朋友發展更密切的關係,交流思想,傾吐苦悶,求得開導和安慰;積極參加各種娛樂活動,釋解苦悶,陶冶性情;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博大胸懷中,從而忘記不快。
6尋求醫生幫助
對於那些失戀後依然對戀人著魔,始終無法擺脫對戀人的思念,甚至發展到對其他事物完全失去了興趣,或者因失戀的痛苦而引發一些心理疾病的孩子,家長應該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並根據醫生的建議與自己的情況采取應對措施。
我明白,孩子這段時間痛苦,就是因為失戀。但是我要告訴她,失戀並不是意味著世界末日的到來,因為,以後的路還很長,在以後的路上還會有更好的人在等待著自己。孩子更要明白的是,愛情是美好的,但是,她現在這個年齡還不是享受愛情的時候,等她以後長大了,成熟了,必能以理智的態度麵對愛情,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