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月經
盡管現代社會信息發達,青少年可以通過很多的途徑來了解他們想要得到的信息,或他們渴望的知識。但是,家長仍然應該主動告知女兒未來即將麵臨的生理變化。對於這一點,父母不要羞於談論,更不要放任女兒自行麵對“心理難題”。尤其是母親,作為過來人更應在女兒第二性征剛出現時就向女兒介紹相關知識,包括:為什麼女孩長大後會有月經,月經來了要如何做好衛生護理。同時,把自己的經驗提供給她供女兒參考,讓女兒有一個心理上的準備,這樣才能減低女兒可能出現的恐懼與張皇。
2對孩子表示祝賀
家長如果得知女兒初潮來臨,首先應以向女兒表示祝賀,因為這表明女兒已經長大了,同時也可以宣布女兒從此可享受的成年權利,借此使女兒心裏接受自己成熟的事實,建立女兒的自信。
3帶孩子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父母應該在女兒初經來臨後,帶女兒到婦產科醫院做婦科檢查。專業醫生的解說,可讓女兒更全麵係統地了解自身的發育狀況,化解女兒的憂慮。不過,帶女兒進行婦科檢查之前要和女兒作好溝通。婦科檢查項目包括乳房、生殖器官、腹部等,哪些做,哪些不做,這些都必須事先與女兒溝通好才能進行,免得女兒日後排斥看婦科。
4提醒孩子注意衛生,保證休息
家長應提醒孩子在月經期要注意經期衛生,及時清洗外陰,勤換衛生巾。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還要注意適當休息,睡眠充足,防止過勞,注意保暖,注意營養,多吃些蔬菜水果,多飲開水,少食辛辣寒涼食物,保證大便通暢。經期可正常學習、工作和勞動。
5幫助孩子保持快樂的心情
一般來說,女孩在月經期內情緒不穩,容易急躁和衝動,這一方麵是由於經期中神經內分泌係統的影響,另一方麵是有些少女對月經缺乏正確認識,受家長及大同學的影響,認為來月經是件痛苦、倒黴的事。那麼女孩怎樣對月經期的壞情緒進行調解呢?
其實在在月經期間,可以利用多種方式來調整自己的身心。例如,積極參加班集體的文娛活動,在課餘時多閱讀一些健康的文藝書刊;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看影視作品;多和好朋友交談知心話題;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等等。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心情愉快,以免引起同學間的誤解,也避免了父母無謂地傷心。
前幾天學校開了家長會,會後又單對青春期女孩子的生理反應開了一個小會,老師告訴我們,不要對這種問題藏藏掖掖。現在我才想到,在這件事上,我做得並不好。其實,月經對於女孩子來說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再普通不過的了,所以,我沒有必要藏著它,遮著它,讓孩子自己苦苦地背負著疼痛和擔心。一回家,我不等孩子求援,就會給她最全麵、最專業的解答!
第五節遺精了,難道我要死了麼
初中二年級的亮亮平時很懂事,學習也很用功,很討大人的喜愛,可是最近亮亮平靜的世界突然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
一天夜裏,亮亮突然從夢裏驚醒,醒來之後發現自己短褲濕了一片,在這之前,誰也沒有告訴亮亮這是什麼情況,該怎麼辦,亮亮一下子蒙住了。但是,有一點亮亮明白,這是男人自己的事,隻能靠自己解決。自此以後,遺精帶來的恐懼使亮亮成天擔驚受怕,亮亮以為自己是得了什麼病,或者是自己的身體發育出現了問題。從那以後,他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白天上課無精打采,臉色蒼白,記憶力銳減,學習成績迅速下降。
亮亮在自己的日記裏,寫出了自己的擔心:“我是不是得病了?我自己的這種毛病會不會使自己過早地死掉?或者是會影響到以後的生活?完了,完了,我該怎麼辦啊?誰能幫幫我啊?”從此,亮亮再也無法安然入睡,屢屢從噩夢中驚醒。
大多數男孩在發生第一次遺精後,都會變得惶恐、緊張,一是不明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懷疑自己身體出了問題,再一個就是怕被家長知道,會遭到家長的責備。亮亮就是如此,麵對遺精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才使心裏蒙上了一層陰影。
遺精通常會給處在青春期的男孩帶來苦惱、困惑、羞愧、恐懼、不安,甚至很深的罪惡感,這其中的原因是和遺精發生的方式有很大關係。男孩遺精不像女孩月經發生的那樣單純,遺精的發生一般都含有性色彩比較強的心理活動。當然,這種心理活動,常常是在男孩子無法控製的情況下發生的,尤其是第一次遺精,絕大多數男孩子都是從睡夢中醒來以後發現的,而且做的夢差不多都與性有關。一些男孩對遺精有不正確的認識和心理反應,這往往引起不良的心態而影響其情緒和健康,甚至產生嚴重後果。
孩子對遺精的恐懼心理,一部分是由於父母之前沒有進行教育。其實,早在孩子剛遺精時,父母就應當及時發現,然後告訴孩子,其實遺精是男孩子青春期的生理發育到一定程度後正常的自然現象。遺精並不是男孩子胡思亂想就能想出來的。到了青春期,他不想,也會發生,沒到青春期,不管他怎麼想,也是不會發生的;也就是說,遺精不是人的意識所能控製的。
但是,有些家長卻不這麼看,他們會對孩子的遺精現象橫加指責。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父母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了解:人的一生要經曆生長、發育、成熟、衰老的各個身體變化時期。青少年的第一次遺精,標誌著生理發育逐漸成熟。男孩到了10歲左右,就開始邁進人生一個重要的階段──青春發育期,進入這個青春發育期後,男孩子時常在無性意識的情況下遺精。遺精常常發生在晚上做夢的時候,所以也稱為“夢遺”。
但是,如果孩子的遺精現象頻繁,那麼,這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一)導致孩子過頻遺精的因素
一般來說,過頻的遺精現象,可能是以下幾個因素造成的:
1精神因素
這主要是指男孩子性的要求過分強烈、不能克製,特別是在睡眠前“思淫”引起性興奮,長時間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而造成遺精。
2體質虛弱
如果孩子各髒器的功能不夠健全,如大腦皮層功能不全,也會發生遺精。
3局部病變
如果孩子的性器官或泌尿係統的局部病變,如包莖、包皮過長、尿道炎、前列腺炎等,這些病變可以刺激性器官而發生遺精。
(二)父母的對策
1讓孩子了解青春期的知識
父母要結合孩子生理發育的具體情況,適當地進行較為深入的青春期知識內容的教育,幫助孩子認識男女第二性征的表現及差異,向孩子介紹兩性生殖器官的構造及作用等。作為父母,有責任、有義務對孩子傳授係統的性知識,讓孩子認識性、了解性,要因勢利導,針對孩子的生理變化,幫助孩子重新認識自己,容納自己。
2培養對性的科學態度
父母要在向孩子傳授青春期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孩子對性的科學態度,讓孩子明白遺精和其他第二性征的出現是自然的現象,是每個男子漢成長都必須經曆的,是自己健康、正常的標誌,而絕不是什麼可恥、肮髒的事情。
3遠離刺激源
父母應該注意使孩子遠離不必要的性刺激。比如說,房間裏頭的溫度不要太熱,晚飯不要讓孩子吃得太飽,孩子的衣褲不要穿得太緊,給孩子準備一套寬鬆的、棉質的睡衣褲。如果孩子發生遺精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準備一條小單子,或者一條幹淨的內褲,放在他的枕邊,再有就是準備一些手紙。晚上的時候,不要讓孩子太興奮,這些都可以預防孩子頻繁遺精。
也怪我和亮亮的媽媽一直操心工作,沒發現孩子出現了遺精,從而讓孩子變得擔驚受怕。現在我知道了,就要告訴他:遺精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它不僅不醜惡,而且還是男孩子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隻有孩子能夠認識到這是個正常現象,那麼,他才不會每天都想這些事,給生活帶來壓力。
第六節青春期的煩惱——我自慰,我內疚
大碩今年16歲,是一名初中三年級的學生。平日裏,大碩喜歡踢踢足球,也沒有什麼不良嗜好。這一天,大碩突然很神秘地把母親拉到一旁,滿臉通紅地說:“媽,不知道怎麼回事,我下麵怎麼流水了。”大碩的母親一開始也沒弄清楚大碩到底說的是什麼,過了好半天終於明白了兒子的意思。大碩的母親或許是沒在意,或許是也有些不好意思,隨口對大碩說道:“你淨瞎想什麼呢,準是看了什麼不幹淨的東西,才會這樣的。”
就這樣,母親把大碩打發走了。不過盡管如此,大碩也有自己的解決方法。大碩悄悄地問了班上的同學,同學故作神秘地對大碩擠眉弄眼,把他拉到一個網吧,上了一個黃色網站。
赤裸裸的畫麵使大碩看呆了。從此,大碩每天都回去網吧瀏覽色情畫麵,回家之後就關在屋裏不出來。大碩的母親起初還以為大碩是在那裏用功學習,直到有一天,母親撞見了大碩正捧著色情讀物躲在屋子裏自慰。大碩的母親不明白,為什麼好好的兒子會“變壞”。
站在媽媽的麵前,大碩羞得連臉也不敢抬起來,隻是在心裏不斷地嘀咕:“對不起媽媽,我不想變壞的,可是,我總感到身體裏有什麼東西在亂動,它攪得我渾身非常難受。尤其是看到那些色情網站時,我的那種感覺更加嚴重了。我不想讓自己難受,所以,我隻好選擇自慰,因為隻有那樣,我才能感到舒服。媽媽,我現在徹底沉迷在那份快感裏了,我是不是有罪啊?可是,我真的沒辦法!”
在青春期,隨著少男少女們生理發育的逐漸成熟,產生性欲望、性幻想、性衝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並不意味著不道德或者是“變壞”,這是一個人生殖係統發育開始成熟的標誌,也是人類繁衍後代的本能反應。所以,大碩有這樣的心態,其實是“無罪”的。隻是媽媽沒有合理地引導,才讓他感到了自己的行為是“罪惡”的。
前麵說過,孩子自慰,這說明他長大了,已經有了性衝動。青少年有性衝動、性欲望是正常的現象,所以,自慰這件事,並非真的如同他們想象的那樣,是一件罪惡。父母必須要讓孩子了解到這點,這才是化解他們心結的關鍵。
事實上,自慰並不是一種壞的、髒的行為,而是一種正常的宣泄性衝動的途徑,和道德無關。許多家長認為的是壞孩子的“專利”,好孩子就不會這樣做,實際上這隻是家長的主觀臆想。一些家長之所以認為自慰的孩子是壞孩子,隻不過是因為孩子自慰這種行為本身,超出了他們的心理接受能力。在這裏要告訴家長朋友,不要簡單地把自慰看成壞事,因為性和吃飯一樣,是人體必需的。對青少年來說,在不能進行性交行為的情況下,自慰是唯一可以采取的性行為。
對於青少年而言,由於對自慰缺少了解或存在著錯誤認識,導致自慰使自己產生很重的心理負擔,覺得自己的行為很可恥,認為自己比別的同學“髒”,怕家長責罰、同學恥笑。此時家長若站出來以否定批判的姿態來對待孩子的這種行為,無異於告訴孩子他們的錯誤認識是對的,這不但不利於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而且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了沉重的“犯罪”感和“墮落”感,使他們感到恐懼、驚慌、自卑、精神負擔沉重,甚至使孩子否定性欲,對他們成年以後的生活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反過來,從心理特點上來講,青少年正處於一個叛逆的時期,青春期的孩子對一切未了解的事物都充滿好奇,而且越是遭到禁忌的東西,他們就越願去冒險嚐試。家長對待自慰“嚴堵”,隻會導致孩子愈發想嚐試。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真正了解這種行為,並給其一個客觀、正確的評價。如果孩子能夠以充沛的活力迎接每一天,並能以坦然的態度接受這種行為,家長就可以順其自然,隻要不過度,就不必強迫他們戒除。此外,廣泛流傳的“自慰危害論”的說法,也是家長站出來對孩子的自慰行為進行“嚴堵”的原因。其實,隻要注意衛生,並注意節製,自慰行為並不會帶來什麼危害,那些視自慰為正常行為並能理智地掌握自慰頻率的孩子,就不會出現什麼異狀。所以,青少年發生自慰的行為,父母不要大發雷霆,要明白,這是青少年的生理發育已經成熟後的一種正常的表現,它說明青少年具備了產生性衝動的心理和生理條件。身為父母應該去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在這裏給父母們提幾點建議。
1對孩子的性衝動表現不要大驚小怪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性意識產生,性器官發育成熟,性激素急劇增加,自然會出現性衝動。現代科學認為,自慰是排解性衝動的一個安全途徑,對健康無害。隻要不是自慰無度,就不會帶來其他副作用。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有過自慰行為,他們在各方麵都能得到健康發展,所以,家長對於孩子自慰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2應認真對孩子的性教育負起責任
父母應首先承擔起對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性教育的責任,不能隻依靠學校和社會。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也是最好的啟蒙老師。同時,父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最方便的,因此,父母要首先破除陳腐的性觀念,勇敢地承擔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責任,這樣才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3要消除誘發孩子性衝動的因素
一個人的性衝動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處於潛伏狀態得,隻是在受到了一定誘因的影響或者是在一定的時期才會表現出來。因此,家長應該盡力去消除種種可能是孩子產生性衝動的誘因。具體的做法有:不要讓孩子穿緊身三角褲衩兒睡覺,以減少對陰部摩擦;睡覺時室內要通風,被子不宜太厚;睡覺時最好不要總采取仰臥姿勢,而要側臥入睡;睡前不要看帶有性暗示的電視、書刊或談論有關性的問題。
我和醫生朋友進行了溝通,這才知道,孩子手淫不是什麼大事,這在青少年群體中很普遍,並且,也屬於正常行為,根本不值得我大呼小叫,更談不上認為孩子變壞了。當然,孩子總是瀏覽色情網站,這我有推卸不掉的責任,就是因為我的教育不當,才讓他沉迷其中。今後,我一定不會再對性這種事情遮遮掩掩了,我會和孩子主動進行溝通,這樣,他才能一步步走向健康的生活!
第七節我的未來是個夢
小智家最近出了一件大事,引得街坊鄰居議論紛紛。
一天中午,小智的爸爸因為有東西落在家裏,所以急忙從單位趕回。當他剛進屋時,突然聞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他屏住呼吸,在屋裏走了一圈,這才發現,原來廚房的煤氣不知為什麼被打開了,屋裏全是濃濃的煤氣味。小智的爸爸嚇壞了,趕忙關好煤氣、打開窗戶。然而接下來的事情更出乎他的意料:他在主臥室的床頭櫃上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麵歪歪扭扭地寫著幾行字:“爸爸,我活得好累,沒有一點兒力氣了。兒子對不起你,先走一步了。小智。”
看完這張紙條,小智的爸爸嚇得險些癱倒在地上。他急忙踹開了小智的房門,發現他已經昏迷不醒。爸爸急忙打電話給醫院,經過10多個小時的搶救,小智的命這才算保住。
躺在醫院裏,小智依然不開心,他隻是冷冷地看著窗外,想著自己的心事:“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要救我?對於這樣的世界,我真的一點兒興趣也沒有了。學業、考試,這些壓得我喘不過氣,而你們卻又對我寄予如此多期望;愛情也丟失了,我那麼喜歡的女孩,卻因為我沒錢和我分手了。生活裏還有那麼多的煩心事,沒有一件能讓我高興。爸爸媽媽,這就是成長的代價麼?如果生活真的是這麼痛苦,那麼,我情願放棄生命!”
小智的極端表現,在同齡人中當然是少數,但是這種現象卻也不容忽視。近年來,青少年自殺常見諸報端,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正值花季年齡,為何要走上絕路?仔細分析起來,原因千差萬別,根據國內學者庫少雄先生的研究成果,在這裏對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一)誘發青少年自殺的因素
庫少雄先生經過了很多年對青少年的分析,從分析中得出結論,影響自殺的危險因素雖然錯綜複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大類:生理危險因素、心理危險因素、認知危險因素、環境危險因素。
表麵上看,這四種因素分別指向了孩子的不同狀態,但是,它們之間卻可能發生相互作用,一旦綜合作用達到了個人承受能力與應對技能的極限,自殺意念就有可能產生。當自殺意念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可能以預警信號的方式表現出來,也可能因觸發事件而得到加強,最終導致自殺行為。
下麵,專家針對這四種因素,作出了相應的分析:
1生理危險因素
所謂生理危險因素,它包括遺傳因素和個體的生理因素的差異。如,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也許是抑鬱症的重要原因,從而成為自殺的間接原因。
2心理危險因素
綜觀目前青春期少年自殺現象,由心理危險因素導致的自殺行為占有很大的比重。心理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抑鬱的情緒、絕望和無助的感覺、不良的自我概念、不良的自我防禦機製與應對反應,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懷疑。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需要引起父母以及老師的格外關注。這其中尤其需要家長關注的是青少年的絕望心理,青少年在生理、心理的各方麵都尚不成熟,他們有時會覺得自己必須受家長和學校的約束,受同輩群體的壓力,必須尋求社會的接受並在社會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必須努力發展自己獨特的個性……有時,他們的努力會遭遇嚴重的挫折,這可能讓他們絕望——一些在成人看來並不嚴重的問題卻足以使青少年感到傷心絕望,這些令他們絕望的因素中又以繁重的學業(特別在父母過高的期望下)、情感問題(往往缺少父母老師的指導以及與自己的溝通)居多。
3環境危險因素
與心理危險因素相比,環境危險因素同樣不可忽視,環境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也會非常大。
一般來說,環境危險因素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成長環境,例如,特殊的消極的家庭經曆可能會使青少年產生自殺的意念與行為。不良的家庭環境是導致青少年自殺的重要危險因素。
至於第二類環境危險因素,它主要指的是消極的生活事件。例如,考試失敗、落榜,親人與朋友得重病或不幸去世。對那些意誌薄弱的人來說,受到這樣的打擊——特別是當它們接踵而至的時候——就可能徹底摧毀其生存的勇氣而成為自殺的觸發事件。像案例中小智的情況,就是由這類心理危險因素造成的。
4認知危險因素
這四種因素中,最複雜的當屬認知危險因素,它主要來自三個方麵。
第一個方麵是青少年對生命的意義認識不準。他們有時甚至沒有意識到死亡是不可逆轉的。
第二個方麵來自於青少年認識以及適應外部環境的方式,也可稱之為“自我談話”。消極的“自我談話”可以導致青少年對環境不能很好地適應,而積極的“自我談話”有助於青少年對環境的適應。有些青少年傾向於不斷進行消極的“自我談話”,這會加強已經存在的悲觀思維方式,從而加速自殺意念的產生。
(二)如何防微杜漸
父母經過十幾年的辛勤培育,終於將孩子帶到成熟的年齡。可是孩子突然選擇自殺,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會無法接受。
那麼,如何才能防止孩子走上絕路?
1指出孩子自身的優點
要想孩子沒有自殺的心理,那麼就要讓他獲得自信,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因此,父母就應當經常談論孩子的優點和長處。例如,表揚孩子舉止文雅、樂於助人、努力工作、待人誠懇、活潑開朗,等等。
父母不要總不願表揚孩子,因為,想自殺的孩子很可能隻看到他自身不好的一麵,而忘記了自己優秀的一麵。
2不要在生與死的問題與孩子發生爭論
當孩子十幾歲時,總會對生命這類問題表現出好奇心,父母在作指導時應盡量避免就生命與死亡的哲學問題與孩子爭論。同時也應避免說一些陳詞濫調,例如“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在等著你,你的生命才開始”等。這種說話方式會使孩子覺得你是在泛泛而談,而非真正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有心結的青少年最需要的是客觀的、設身處地的、充滿感情的理解和支持。
3幫助孩子獲得資源
對孩子最有力、最具體的支持就是幫助他得到想要的東西。因為想自殺的人一般說來比較孤獨。因此,家長要幫助他們獲得各種資源,這些資源包括和睦的家庭和真正朋友,還包括幫助孩子去見一位他想見的老師、電影明星或心理醫生。最終,需要專業的心理谘詢人員為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提供長期的關心和幫助。
4抓住想活下去的願望
就算孩子萌生了輕生的念頭,他們的內心也會有很多的矛盾,一方麵想死,另一方麵還想活下去。因此,父母應當發掘並緊緊抓住他們想活下去的願望,這對把孩子拉離懸崖是非常有幫助的。
5幫助孩子獲得客觀的態度
一個被各種問題和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很可能無法冷靜、客觀地評價自己和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首先要保持客觀的態度,並幫助孩子盡可能客觀地看待自己以及自己所處的環境。
6保持鎮靜
當孩子在與父母交流中表現出了一些厭世的情緒時,父母千萬不要表現得驚慌失措。孩子需要一個理智、溫柔幫助他恢複理智和客觀,而不需要一個本身就情緒不穩的人來幫助他。
小智的行為把我嚇壞了,我怎麼也想不通,原本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怎麼會突然要選擇走上絕路?我和他媽媽商量了好久,決定為他請一個專業的心理醫生,讓他經過專業的治療後一點點恢複元氣。當然,在這個階段,我們還是要先讓孩子的身體逐漸恢複健康,然後不斷鼓勵他,讓他看到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我相信,他會回到曾經那種快樂的狀態的!
第八節我不想做“醜小鴨”
晶晶從小就是個大大咧咧的女孩,穿戴風格就像個“假小子”,可是自從進入高中後,她卻變得和過去不太一樣了。每個周末,她都會纏著媽媽,讓她帶著自己去商場買衣服,不僅如此,每隔幾個月,她還要去專業的美發沙龍做頭發,並照貓畫虎按明星的樣式來做。
媽媽看著她的樣子,不禁笑了起來:“晶晶,你這是怎麼了啊?是不是有小男友了,想讓人家誇你漂亮?”
晶晶臉一紅,說:“媽媽,你在說什麼啊!我哪有……哪有什麼男朋友?”
“那你現在這麼愛打扮是為什麼?”
晶晶頓了頓,說:“因為,因為我過去總是大大咧咧的,現在不想再那個樣子了……”
看著媽媽好奇的表情,晶晶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心裏話說了出來:“以前我年紀還小,朋友也都是同齡人,所以,大家對漂亮也沒有什麼明確的認識,隻知道衣服幹幹淨淨的就好了。可是進到高中後,我們看到了高二高三的學姐們,才知道女孩兒的生活比我們想象中豐富得多。你看,人家都是那麼漂漂亮亮,而我們呢?看著小霞她們穿上了新的、時髦的衣服,我當然也羨慕呀!所以我才這樣的!我可不想被人稱作醜小鴨!當然,我也有一個談得來的男性朋友,我不想被他看不起……媽媽,我這麼做有錯麼?是不是我太虛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