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陽光燦爛的日子”(1 / 3)

青春期,我需要理解和支持。《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一部電影,影片中夏雨出色的演出詮釋出了那個年代萌動的青春。任時光荏苒,而孩子們一直是青春永恒的主角。那跳躍的身影,那歡快的歌聲是為人父母者心底最容易被觸動的心弦。在這個特殊時期,給予孩子們理解和支持,就是對他們釋出的最大愛意。

第一節網絡,讓我快樂的源泉

張剛近來下午上課老是遲到,家庭作業也時常不交,一上課就打瞌睡。班主任把張剛的表現告訴了張剛的媽媽,問張剛的媽媽是什麼原因。媽媽立即想到:張剛可能是玩網絡遊戲了。

第二天,張剛匆匆吃過午飯就離家上學去了。媽媽悄悄地跟在他後麵,果然發現張剛走到學校附近,突然拐進一條小弄堂,媽媽緊跟上去,發現那兒新近開了一家“網吧”。裏麵擠滿了在玩網絡遊戲的人,看樣子大部分都是學生。張剛剛進去,忽聽背後媽媽喊他:“張剛!” 張剛一驚,回頭看到媽媽正生氣地望著他。一路上,在媽媽的逼問下,張剛承認自己經常來這裏玩遊戲。

媽媽聽到張剛的這個回答,不由大吃一驚,問道:“為什麼你總是來網吧啊?”

張剛吞吞吐吐地說:“媽媽,我覺得生活特別沒有意思,隻有網絡才能給我真的快樂……”

張剛看著媽媽生氣的麵龐,這個時候才吞吞吐吐地說:“媽媽,我不是故意惹你生氣的。隻是平常的生活太單調了,我踢足球你說危險、我彈吉他你說沒用,那我平常該做什麼好呢?久而久之,我對上課也沒什麼興趣了,我感覺不到生活的快樂。媽媽,你說我該怎麼辦?讓我怎麼才能感受到歡樂?”

像張剛這樣的孩子有很多。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正在以閃電般的速度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以越來越獨特的方式衝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更是吸引了許多青少年網民加盟。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網絡的出現,使自己的孩子越來越沉迷於“網”中,最終發展到不可自拔的地步。

這是為什麼呢?不少父母認為,這是網絡惹的禍。誠然,網絡上有很多新鮮、刺激甚至色情、暴力的內容,這些非常吸引孩子的目光。但從張剛的話裏可以看出,他之所以迷戀網絡,是因為父母過於幹涉自己的生活,他無法找到合理的課餘活動,隻好將所有的精力寄托於網絡。

因此,如果孩子沉迷網絡,父母就要格外關注,但不要總是一味地訓斥孩子。首先,父母要分析孩子沉迷網絡的原因,孩子“迷網”,有來自外部的原因,也有網絡本身的原因。

(一)孩子“迷網”的外部原因

1在現實生活中較少得到肯定或關愛

有一些孩子,在平常生活中得不到關懷,因此,當他在網絡遊戲裏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時,便很容易對網絡產生心理上的依賴。

2父母疏於管理

有些家長對孩子上網的指導性與監管性不足,於是造成一些孩子毫不設防地遨遊於網絡海洋。他們很容易因為自控力差、貪戀刺激而沉迷上癮,不能自拔。

3孩子青春期的特點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孩子生理不斷發育的同時,心理方麵的自我意識、性格、是非判斷能力、價值觀等也多在這一時期逐漸成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對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好奇心強但對是非的判斷能力相對較弱。正由於這些缺點,當青少年在網絡上接受到一些新鮮事物時,很容易不辨是非、不分好歹地就全接受了。

4因學習成績差而自暴自棄

許多沉迷於網絡世界而不能自拔的孩子,學習成績都較差,在現實生活中,他們體驗不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這時就會選擇網絡來滿足自己。

(二)網絡本身的原因

1色情信息存在

網絡上對孩子影響最壞的,當屬不健康的色情信息。現如今的網絡已成為最大的色情供應渠道,一些色情網站為了增加瀏覽人數,往往用一些不健康的內容吸引上網者。青少年正處在青春發育期,其性心理還處在發展階段,對性知識充滿了好奇,而網絡或多或少會錯誤的誘導,並產生性衝動。

孩子迷戀網上的色情信息,這與如今的性知識教育比較落後有關係,如此一來,網絡上豐富的色情資源乘虛而入,讓許多青少年迷戀其中,欲罷不能,因而出現一些不健康的性心理和行為,損害其身心健康,更有甚者會造成犯罪,從而釀成嚴重的後果。

2遊戲成癮

孩子上網幹什麼?最大的一個想法就是玩遊戲。《魔獸世界》《傳奇》《勁舞團》這些都是目前青少年最熱衷的網絡遊戲。

對新奇的網絡遊戲,孩子由熱衷到迷戀,再由迷戀就發展到了成癮。所謂成癮,是指個體不可自製地反複渴求從事某種活動,遊戲成癮會導致上課漸感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

由於長時間沉溺於電腦遊戲機中,孩子可能會出現不少的生理問題,如,生活節律紊亂,視力下降。一旦停止電腦遊戲活動,便難以從事其他有意義的事情,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記憶減退、食欲不振,出現難以擺脫的渴望玩遊戲的衝動,從而形成精神依賴和相應的生理反應。而當恢複操作電腦遊戲後,精神狀態便恢複正常。這些行為特征與毒品成癮行為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是一種心理病理行為。

3聊天室風行

現在的孩子們,認為通過電腦屏幕進行聊天,這是一件非常時髦、前衛的事情。因為,在網絡中,人際交往是通過網絡平台來實現的,避免了當麵談話的尷尬。這樣,孩子們之間便以暢所欲言,聊天時心靈自然沒有遮攔,深受青少年的喜歡。

4時代潮流“網戀”

“網戀”,這是近些年來非常受關注的現象。由於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的早戀受到社會和家庭的限製,於是他們轉而在網絡上尋求戀愛的對象。如果孩子在網絡上找到了“配偶”,那麼,他就會格外想上網,與自己的“愛人”相會。

孩子一旦沉迷上了網絡,就有可能表現出情緒低落、無愉快感或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生物鍾紊亂、食欲下降、體重減輕、精力不足、自我評價降低、能力下降、思維遲緩等特征,同時,他的社會活動會減少,會變得相對孤僻,需要父母格外注意。

(三)父母的對策

1要多一點兒愛給孩子

多關心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了解他遇到了什麼挫折和困難,幫他分析並正確認識這些挫折和困難。給孩子以親情的關懷,使他不需要從網絡中尋求慰藉。同時,在與孩子談“迷網”問題的時候,應當心平氣和地指出他們迷網後的客觀變化,如疲勞、成績下降等,盡量避免使用斥責、辱罵等較粗暴的方式,以免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

2用健康的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要培養孩子一些基本的興趣:比如運動——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閱讀——可以促進孩子的思考提高孩子的智商;交往——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交能力等。要鼓勵孩子多與外界接觸,參加一些文體活動,或者幫助他們交上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學習、生活,互相幫助,互相支持鼓勵,讓孩子有群體的歸宿感。

3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必要時予以幹預

父母可以合理安排孩子的時間,例如,做完作業才可以玩遊戲機或上網,並限製上網時間,每天半小時為宜。也可以直接和孩子商討上網的時間、地點方式等,這樣可以避免與孩子就上網問題與父母發生爭執,也有助孩子的自我約束。孩子遵守約定時給予表揚;違反約定時給予批評,直至取消上網時間。要設法了解孩子在網上的活動,為預防孩子沉迷於聊天室或黃色內容,可以讓孩子在自己的身邊上網,可以在網上安裝監督軟件。當家長了解孩子在網上的活動時,才可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網絡上不良信息有很多,但父母切不可因此就徹底限製孩子上網。因為,網絡在這個時代已成為了“文明”的標誌,想讓孩子將來不落後他人,那麼必要的網絡知識還是要懂得的。隻要孩子合理上網,那麼就不必限製孩子上網。

4改變對孩子的錯誤教育方法

許多父母教育方式過於簡單,要麼一味溺愛、放縱,最終導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應對外界事物;要麼對孩子嚴加看管,甚至將其關在家裏,不能出門。一旦孩子上網,便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將孩子一棍子打死。這些對孩子的錯誤教育方式,都是導致孩子上網成癮的高危因素。事實上,對孩子施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是改變孩子上網成癮問題的關鍵。善於“彈性說服”,要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了解孩子的需要,切忌“高壓式教育”。

看到孩子沉迷網絡有這麼多的害處,我的後背真是一陣陣發涼啊!看來,我對孩子的上網問題必須要作一定控製了。當然,孩子變成這個樣子,我是難辭其咎!就是因為我沒有給孩子合理的空間,才不讓他自主支配業餘時間,造成他沉迷網絡的後果!從今以後,我會適當放手,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然,孩子健康、合理地上網沒有問題,但是,我一定要引導孩子學會自控,讓他不會沉迷於網絡!

第二節追星,讓我懂得了許多

林文曉進入高中之後,從一個文文靜靜的女孩子,變成了一個回頭率極高的“明星”。

導致林文曉變化的原因是“超級女聲”的興起。自從“中性風”刮起來之後,林文曉整個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把原來的長頭發剪成了“男人頭”,所穿的衣服也變成了男裝,刻意模仿低沉的男女混合音,甚至還把自己整個的房間都貼滿了自己喜歡的明星的照片……

最讓人痛心的是,林文曉的成績一落千丈,原來每次考試都能保持在80分以上,現在的考試成績常常不及格,爸爸多次找她談話,可是她對爸爸的話卻充耳不聞。

文曉心裏不明白,爸爸為什麼找自己談話:“爸爸,我有自己喜歡的明星有什麼問題?正是因為我看到了她們,才明白什麼是生活。你看看人家,每天都是光鮮靚麗,身邊有那麼多的人圍著,有那麼多的‘粉絲’在台下呼喊,那是何等的風光!所以,我迷戀她們,我追隨她們,就是因為我也想像她們一樣!因此,我追星絕沒有錯!”

在文曉的眼裏,明星們的生活永遠都是那麼閃爍,永遠都是那麼光鮮動人,所以,當她看到這一切時,自然會明星的生活格外向往,即使家人再怎麼反對,她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試想,誰在年輕時沒有自己喜歡的明星呢?青少年對明星崇拜,偶像滿足了他們幻想,通過追逐偶像,青少年為自己找到了“先鋒前衛”的引領者,也得到了自我認同感。對於這點,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今的孩子對偶像崇拜,已經超越了正常範圍,盲目地追星,經常使青少年主次不分,定位失準,就像文曉那樣,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卻從來沒有感到錯誤,因為在她的心裏,自己早晚會成為明星。

不僅是文曉,許多孩子都有嚴重的追星心理。強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青少年時期人們的突出特征,那些被青少年們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當做他們人生發展的楷模、參照以及心靈的一種寄托。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青少年迷戀明星,這種心態本身是正常的,但是,喜歡明星正常,過度狂熱地追星卻有可能導致孩子出現許多問題。許多事情就像把雙刃劍,追星也是如此,像文曉那樣,學習成績迅速滑落,這就追星所導致的問題的一種。

除了成績下滑之外,盲目追星還可能導致更多的問題。當今社會中,難保任何明星都是品行高尚、文明禮貌者,有些明星甚至還是品行低劣者。逃稅者有之,吸毒者有之,口出穢言、罵人、打人者有之,自以為是、傲視百姓者亦有之……如果孩子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那麼,“追壞星”時就很有可能學到那些不利自身健康成長的東西。

因此,作為父母,在發現孩子心中有了“偶像”時,一定要作正確的引導。

1溫情疏導,幫助孩子看到明星的艱難

當孩子追星的現象稍顯過度時,父母應該主動引導孩子多向思維,不要一味批評,不要激化矛盾,應學會支持孩子對的一麵,同時指出片麵的地方。

接下來,父母要告訴孩子:明星的成長曆程也有勤奮、有辛酸,要看到他們鮮花掌聲後麵踏實的努力。

2讓孩子正確認識明星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偶像隻是在某個方麵很傑出,其他方麵也很普通。可以引導孩子主動說出自己偶像身上的不足,比如他的發型、服飾、表情、習慣動作、口頭禪,等等。

同時要幫助孩子學會分析,用理智來麵對明星。讓孩子清楚認識到明星也是人,他們一定也有許多缺點,不是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理,每一種行為都是美的。

3要培養孩子多種興趣愛好

孩子過度追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其他的事情好做。因此,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把注意力從偶像身上轉移到其他活動中,比如運動、書畫、音樂等。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森田正馬指出:大多數心理疾病的原因都是“精神交互作用”:對某些片麵信息注意越多,越容易把它看得很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心理障礙。當從許多活動中都能得到樂趣時,就不容易執著於某一種樂趣。而且當某種活動受到挫折的時候,還能從別的途徑獲得樂趣,從而保證心理狀態不失去平衡。

我當然知道,孩子喜歡明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像我年輕的時候,不也有喜歡羅大佑、崔健這些明星麼?他們對我的成長,都有一定積極作用,但是,一切事物都要有個“度”,像文曉這樣,就是超越了那個“度”,變成了走火入魔!

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偶像雖好,卻不是她的一切。我要讓孩子學會把偶像所代表的奮鬥精神內化為自我成長的動力,這實質上就是將被“積極化”的偶像作為了可以學習的榜樣!

第三節我有我的“小秘密”

張倩今年高中二年級,學習一向努力,很得爸爸的喜歡。但是今天她剛回家,卻遭到爸爸怒不可遏的一頓訓斥。

原來,剛才爸爸偷看了她的日記。在那份日記裏,爸爸發現女兒在日記裏寫了她的性幻想。他對女兒狠狠地說:“你真不要臉,這麼小的年紀就想到這些問題,丟死人了!”

無論張倩怎麼解釋,爸爸也不聽,甚至,爸爸還說要把女兒的日記告訴老師、同學。女兒感到十分憤怒,和爸爸爭辯。可是爸爸怎麼也不道歉,而且執意要告訴學校。

無奈之下,張倩隻得選擇準備離家出走,她要讓爸爸明白,這種行為是愚昧的、錯誤的。

臨走之前,張倩為爸爸留下了一封信,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爸爸,我對你的行為真的好失望,不僅是因為你說我丟人、下流、放蕩,更是因為你太不尊重我的隱私,偷偷摸摸地翻看我的日記!我承認,日記裏的那些性幻想不是什麼能拿上台麵的東西,可是,這是我身心發育帶來的正常反應,這根本算不上錯!而你的行為,卻根本配不上父親這個詞!爸爸,我對你太失望了,我的小秘密,難道你就可以這麼不尊重嗎?”

青春期的孩子,自己的想法已經越來越多。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有些話已經不能像小時候那樣,事無巨細地對父母講了。孩子有了隱私,許多家長總是千方百計地去偵察,如翻抽屜看日記、拆信件,甚至打罵“逼供”。這些方式雖然是出於愛,但是這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好處呢?就像張倩這樣,父母的這種做法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壓力,甚至使孩子對父母產生敵意,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鎖和防備措施,導致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惡化。

也許在父母的心裏,總有這樣的認識:孩子正值青春期,倘若父母不時時盯著,那麼他就有可能走上一條絕路,所以,父母就會想方設法地了解孩子內心,哪怕是孩子的隱私。正是因為如此,張倩才會對爸爸的行為如此生氣。但是,父母不一定能認識到這種錯誤。長此以往,孩子甚至可能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問題:

某市一位初中女生回到家後,遭到爸爸的大聲訓斥。原來爸爸趁女兒不在家,偷看了一位男生寫給她的信。女兒非常生氣,說爸爸的這種行為是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權,是“違法”的。但是,爸爸以一記響亮的耳光懲罰了女兒的不敬。第二天,女兒失蹤了。若幹天後,在離她家不遠處的河灣裏,女兒的屍體被人發現了。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不願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以,家長就要學會尊重孩子的小秘密,尤其是對於那些正值青春期的男孩女孩。

父母侵犯孩子的隱私權,會令孩子的自尊心感到大受傷害。如果把自尊心比喻為花瓶,隱私就是瓶上的細小裂紋,所以做父母的更應細心保護好這個花瓶。隨便暴露孩子的隱私,甚至將孩子的隱私當眾宣揚,這無異於敲打這個有裂紋的花瓶,讓孩子無地自容,把孩子的自尊心敲碎。

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隻是無視孩子的隱私帶來的負麵效果之一,對於其他方麵的影響還有很多。

首先,這可能會麻痹孩子的羞恥心。孩子因知羞恥才把某些東西看做隱私。若自己的隱私隨便被揭開、公布、宣揚,孩子起初還會覺得難堪、痛苦,以後便會麻木了。俗話說“破罐子破摔”就是這個意思。

其次,無視孩子的隱私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希望有一定的獨立性,希望自己的某一領域不受幹預,這正是有自信心的表現。做錯了事,想偷偷改;學習落後了,想暗自追上去,這也正是不喪失自信心的表現。輕易地破壞他們的這種希望,侵犯他們這方麵的隱私,就會無意中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

最後,無視孩子的隱私會讓孩子的交際圈分崩離析。由於孩子的一些隱私會涉及他的同學、朋友。比如與朋友一起進行並非不正當但又不願別人知道的活動,並約定保密。教師和家長知情後,不分青紅皂白將事情公之於眾,這便會招致朋友和同學的怨恨,破壞了孩子與別人的友誼。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對待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隱私,並用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導呢?

1細致觀察

成長中的孩子在處理學業、情感、人際關係等問題時,難免把握不好尺度,父母平時隻要細心觀察孩子的動態,就可以看出孩子的思想變化,然後根據孩子的性格與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孩子走上坦途,因此,無須偷看孩子的隱私。

2不要隨便打探孩子的隱私

對於孩子的隱私,家長應該允許他們有所保留,不能采取“間諜式”的手段去了解孩子的隱私。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獨立人格逐漸形成,父母不應再隨便翻看他們的日記或私拆他們的信件。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愛好、理想、異性朋友,應該加以尊重,並循循善誘。

3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

孩子抱怨父母,有時就是因為沒有一個獨立的空間。所以,作為父母,應該放下心來,相信孩子能帶著秘密健康成長。如果家庭有條件的話,可以給孩子一間獨立的房間,或者給孩子一個隻有他自己才能開啟的抽屜,允許孩子有一個較自由、安全的空間,並讓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不會破壞屬於他自己的空間。這樣做,就能讓孩子在家裏找到一個有安全感的地方,不至於向外尋求安全,從而遠離家庭,不信任父母。

孩子最近和我疏遠,這讓我很煩惱。後來我和專家談起了這些事,他告訴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中存在這樣的私密想法是很正常和普遍的事,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父母應以理解和寬容來對待他們。聽了專家的一席話,我現在茅塞頓開,明白了孩子為什麼這個樣子。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會粗暴地踐踏孩子的隱私了,而是允許她有一片自己的“自留地”。

第四節月經來了,我的心裏好恐懼

嬌嬌已經是中學生了,這天,嬌嬌和往常一樣穿著一身雪白的裙子到教室去上課。下課的時候,大家都歡天喜地蹦出教室,嬌嬌也起身準備加入同學們的隊伍,可還沒等她走出兩步,同桌女生從後麵用力地拉住了她,惶恐地對她說:“你的裙子,你的裙子上麵全是血。”

嬌嬌聽到同學的叫喊,迅速地轉過頭去,順著同學手指的方向,看到自己裙子上一片紅紅的血跡,與此同時,嬌嬌發現自己的椅子上也有血跡,這讓嬌嬌頓時感到又害怕又難為情,可又不知如何是好。嬌嬌不敢報告老師,怕被別的同學笑話,但又十分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怪病,此時的她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就是趕快逃回家去找媽媽。她向老師撒了謊,請了病假,在同桌的“掩護”下逃出了校門,一路上她用書包藏著擋著裙子,很狼狽地回了家。

回到家,嬌嬌一頭撲到媽媽的懷裏,大聲地哭道:“媽媽,我流血了,我好害怕呀!”

媽媽不解地問,“嬌嬌,你哪裏流血了啊?”嬌嬌趕緊地指了指裙子,說:“媽媽,我是不是哪裏受傷了啊?”

媽媽看到這裏,不禁哈哈大笑了起來,說:“孩子,那不是受傷了,而是你來月經了。”

“月經?什麼是月經?”嬌嬌不解地詢問,可是媽媽卻不知道再怎麼回答,隻是默默笑了笑。

雖然嬌嬌知道了月經並非是病,可是媽媽支支吾吾的態度,卻讓自己無所適從:“媽媽說這叫月經,可是什麼是月經啊?是不是因為我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才這個樣子?”

接下來,月經每個月都準時到來,有時折騰得她在床上翻來滾去。她捂著肚子,心裏說道:“媽媽快來救我啊!我下麵又流血了,我該怎麼辦啊?”

正是因為媽媽的遮遮掩掩,讓嬌嬌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誤以為月經是一種病變,從而既不敢和媽媽講,也不願同同學說。她就這麼忍著,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嬌嬌如此焦慮,媽媽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也許在媽媽心裏,這種生理上的問題沒法解答,所以隻好選擇不解答的方式。可是卻不曾想,這卻給孩子帶來了不小的困惑。

其實,成年女性都會明白,月經對於一個女孩來說,是最平常的一件事情。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月經根本不是件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要想孩子不對月經這件事過於焦慮,那麼父母就要讓孩子明白,月經到底是什麼:

女孩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內分泌的變化,大約在13歲左右,卵巢開始向外排出卵子,卵子通過輸卵管進入子宮。與此同時,子宮內膜變厚、變柔軟。如果卵子沒有與精子相遇、受精,子宮內膜就會脫落、出血。月經就是指這種周期性地子宮內膜脫落出血。女性排卵通常在下次月經到來之前的14天。女孩一旦月經來潮,如果有性行為發生就有懷孕的可能性。

女孩第一次月經來潮叫做月經初潮。月經初潮年齡可早至11歲,晚到18歲,平均年齡為13歲左右。月經出血的第一天稱為月經的開始,兩次月經第一天的間隔時間稱為月經周期。一般為28~30天,提前或延後7天仍屬正常範圍。月經期為月經持續流血的天數,一般為3~7天。月經量的多少很難估計,一次月經的出血量約為50毫升左右。

女孩在月經期間會有一些與平時不一樣的症狀,比如說會比平常更易疲勞,困倦,全身酸懶,體力下降,另外如腰酸、腹部下墜、乳房脹痛。在精神方麵,有的女孩在經期會失眠、興奮不能入睡或者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食欲減退,心裏感到燥熱,等等。身為父母者,要幫助孩子解開月經帶給她們的煩惱,通過科學的方法向孩子講明白月經到底是什麼,這樣,孩子才可能擺脫焦慮,不必每日沉浸其中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