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我親愛的朋友們啊”(1 / 3)

我的“交際圈”,我做主。從懵懂孩童到垂暮之年,人的一生是一場漫長的旅途。但是,能回想起來的美好時光大部分被定格在青春洋溢的那個年歲,而這期間最耀眼和最令人珍惜的應該是青少年時期的友情了——那份真誠、那份純潔伴隨著孩子們一起成長。作為家長,要相信我們的孩子,不要用過多的成人“標尺”去度量孩子們的交際問題。“放開那條綁在孩子們腰間的‘安全繩’,給予他們自主的權利,因勢利導,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自主的交際圈”。

第一節友誼與真理,讓我難以選擇的分岔口

小雲和小麗從兒時就是很要好的夥伴,一起上學下學,形影不離。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她們經常吵架,這讓小雲懷疑她們的友誼是否還存在,更嚴重的是小麗經常以補課為由出去玩,還再三叮囑小雲不要告訴任何人,這讓小雲感到很不安,為了保住友誼,她甚至不敢把小麗在學校的一些不良品行告訴她的媽媽。

一天放學的路上,小麗對小雲說:“明天下午第二節課是體育,上體育課是最沒勁的了,咱倆翹課怎麼樣呀?你陪我去買那天我看上的那雙球鞋吧?”小雲支支吾吾半天,也沒說出什麼來,小麗非常生氣地說:“還是不是朋友了?這麼點兒小事都辦不到。”小雲隻好膽怯地答應了。

小雲因為這件事,心裏煩悶了好久,卻不知道該怎麼辦。小雲的異常被大人們看在了眼裏。一天,小雲的媽媽問小雲到底是怎麼回事,小雲這才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告訴了媽媽。

小雲有些怕小麗了,但她的心理卻非常矛盾:“我和小麗是好朋友,我該怎麼做啊?從小她都是那麼強勢,我就是有想法,也沒辦法說服她的。可是,我知道她的那些行為都是錯的,我不想跟著她一起這麼犯錯!隻是,我怎麼和我的好朋友說呢?我特別依賴她,萬一她從此以後不和我一起玩了該怎麼辦啊?媽媽,你幫幫我好麼?”

在小雲的心中,友誼的力量非常強大,所以,她始終無法對小麗說出心裏話,因此內心就十分糾結,不知如何是好。

不僅是小雲,很多小朋友都有這樣的困惑,這本有可取的一麵,因為她們能看到友情的重要,說明她們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孩子。但是,當好朋友的行為錯誤時,自己怕失去友誼,那麼為了友誼,有時隻好讓自己委曲求全,這樣的孩子大都不懂得怎樣去拒絕,對朋友的無理要求都一味地接受、認同,結果迫使自己去做不願意做或者是做不到的事情,這讓自己的心理受到不小的打擊,也會危及自己的人際關係。

那麼,除了擔心友誼消失外,孩子這種心理還表明了什麼?

(一)現象後的本質

1好麵子

在生活中,人人都講麵子,一些青少年生怕別人說自己“不懂事”。為了自己的麵子,常常做一些違心的事情。比如在學校上課,明明自己不想逃課,但為了證明自己和朋友有多“鐵”,為了保住自己的麵子,而違心答應,但心裏難免沒有怨言。

2性格懦弱

有些青少年膽小怕事,顧慮重重,生怕惹哪位朋友或同學不高興,即使對別人提的要求明明心裏不同意,也說不出口。

3缺乏拒絕技巧

許多青少年並不是不想拒絕別人,而是缺乏拒絕別人的技巧,覺得直接說“不”傷害到別人的自尊,也怕危及自己與同學之間的關係,因此就隻好自己忍著了。

4認識錯誤

青少年由於缺乏辯證而全麵地看待事物的經驗,往往會把朋友之間的友誼神聖化。他們單純地認為友誼就是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辭,他們認為沒有辦好朋友交代的事情,就是不講“哥們義氣”,就會在同學麵前抬不起頭。他們會把小集團中的一些人的行為準則作為自己的行動標準。常常為了所謂的“義氣”而包庇同伴,或者為對方打抱不平,也不考慮是否符合社會道德規範就衝動地做出一些可能會造成不良後果的事情。

如果孩子總是如此,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學會朋友身上不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倘若父母得知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時,要教育孩子大膽地說“不”,千萬不要勉強自己,維係友情不可靠遷就。同時,更要讓孩子明白,這麼做,是為了朋友好。

首先,父母要讓孩子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真正的好朋友不僅僅是要講“義氣”,好朋友更要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其次,父母就要幫助孩子知道什麼才是真的友誼,當麵對朋友的不合理要求時,孩子應當怎樣拒絕。

(二)如何說“不”

1用正當理由婉言拒絕

找借口來謝絕對方是可能會使人覺得不安。但是,恰當的借口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說是一門藝術。父母應教育孩子在拒絕別人時,要用最委婉、最溫和、最坦誠的語氣向對方詳細解釋不能答應其要求的理由,或者尋找恰當的借口,以不至於被對方責怪的方式來回避對方的要求,這樣既解決了問題,也維護了自己的人際關係。相信如果是真朋友,對方理解你。

2巧妙轉移話題,學會拖延

家長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當朋友拜托的事情不能辦到時,還要學會巧妙轉移話題或拖延時間,這並不是讓孩子在對自己已經承諾別人的事情上來進行拖延。而是當別人想讓你幫忙時,可以暫不給予答複。當對方提出要求而你遲遲沒有答應,隻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考慮考慮,那麼聰明的對方馬上就能了解你是不太願意答應的。

3學會用肢體語言表達

直接開口拒絕對方對很多孩子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們往往必須在心中演練多次,相比之下,巧妙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去拒絕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容易多了。一般而言,搖頭代表否定,別人一看你搖頭,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之後你就不用再多說了。

另外,微笑中斷也是一種肢體的暗示,當麵對笑容的談話,突然中斷笑容,便暗示著無法認同和拒絕。類似的肢體語言包括,采取身體傾斜的姿勢,目光遊移不定、頻頻看表,心不在焉……但家長應提醒孩子在采取此類方法時切忌傷對方自尊心,使自己失去一個朋友,而多了一個敵人。

明白了孩子的心思後,我主動找到了小麗的媽媽談論此事。小麗也明白,由於自己的錯誤,給小雲帶來了困惑,並保證從此以後再不那麼做事。當然,小雲的心理問題,也需要讓我來協助調整。我明白,小雲非常珍視這份友誼,這是非常好的現象,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人不可以沒有父母,同樣也不可以沒有朋友。但是我要讓她明白,靠遷就維係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而且會讓自己很累。我真的希望小雲與她的朋友們能夠在成長的道路上結伴而行,收獲真正的友誼,感受生活中的快樂!

第二節我們隻是好朋友

甜甜上了初中,交際圈變得越來越大,不僅和女同學關係親密,還與很多男同學成了朋友,有時還和這些男同學一起到家裏複習功課、在街上閑逛或者出去郊遊。

每到周末,家裏的電話都會響成一團,好多次爸爸媽媽接起來,發現電話裏都是男孩子的聲音。媽媽對此非常擔憂,怕女兒與這些男孩子們交往時一不小心鬧出什麼亂子來,於是,就把甜甜叫了過來,問道:“甜甜,電話裏的那個男孩是誰啊?是不是……”

甜甜看著媽媽的樣子,不禁大笑了起來,說:“媽媽,你想什麼呢?我們就是好朋友!很純潔的!”

“胡說!”媽媽見甜甜無所謂的樣子,更加生氣了,“那怎麼每個周末都打電話!你說,你是不是談戀愛了?”

“媽媽,你……你怎麼這麼胡攪蠻纏!”甜甜對媽媽的胡亂猜疑,心裏感到格外委屈。

看著媽媽不信任的目光,甜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委屈:“媽媽,你憑什麼就這麼懷疑我?難道,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和異性做好朋友就是犯法麼?媽媽,我明白你擔心我們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可是,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自己心裏都十分明白啊!你們年輕的時候,就沒有一兩個異性朋友麼?我看電視上,那些青少年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很多好朋友在身邊,可是,為什麼到我這裏卻不行?難道,我隻能有同性的朋友?”

在許多大人的眼裏,甜甜這個樣子,就有“早戀”的苗頭,所以作為家長難免會驚慌失措,可是在甜甜看來,事情卻遠沒有父母想得這般複雜,她隻是單純地認為:我和異性同學不過就是好朋友罷了,幹嗎非要做出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所以,雙方的心態各不相同,這就導致了甜甜的心理失衡,抱怨起媽媽來。

“青春期”的孩子與異性的關係是一個最容易被誤解、又最容易出問題的問題。大多數家長、老師認為自己的孩子或學生已經情竇初開時,或者隻是在心裏暗暗著急,或者旁敲側擊地去勸阻,或者不由分說地去幹涉,很少與孩子開誠布公地溝通,更不會為他們提供指導。

正是因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孩子才會抱怨父母的無端幹涉。其實,在孩子結交異性朋友的時候,父母首先要擺正自己的態度,要認識到,與異性交往不但不可避免,而且還是孩子人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際形式之一,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對孩子異性朋友交往的環節上進行指導。

那麼具體來說,父母在這個問題上應持怎樣的態度,又該如何指導孩子呢?

1父母要擺脫錯誤的觀念,不要動輒給孩子貼上“早戀”的標簽

不少孩子都有這樣的現象:一旦和異性交往,立刻被父母貼上“早戀”的標簽。這類家長一看到男女學生單獨在一起,就懷疑他們“早戀”了,把他們打成另類,當做“問題學生”,千方百計控製其“負麵影響”。

其實,父母的這種心態是非常錯誤的。心理學研究已經表明,異性交往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男女學生單獨在一起,可能是在討論學習問題,也可能是在交流對一些事情的看法,甚至可能是在討論怎麼樣才能避免“早戀”。“早戀”是成人製造的一個經常誤貼的標簽,一旦被貼了這個標簽,孩子往往就有嘴難辯,外界的壓力甚至可能迫使他們真的談起戀愛來。因此,父母要擺脫錯誤觀念,用平常心看待孩子與異性的正常交往。

2科學開導,不要將異性交往妖魔化

很多父母都會嚇唬孩子,說與異性交往會怎樣怎樣,總是把與異性交往劃為禁區,這樣不僅對孩子的健康心理沒有好處,反而會加重青少年日後在與異性交往方麵的心理壓力。

事實上,一個沒有學會與異性交往的人很難說是一個成熟的人。誠然,這時的孩子確實還不成熟,但是人的成熟不可能靠坐等達成,與異性交往的技能也隻能在實踐中去摸索、去提高。所以,父母盡量不要將異性交往妖魔化。

當然,不反對孩子與異性交往,不代表著什麼都不管不問。父母要教育孩子,必須掌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尤其是女孩子,應當給她以適當的提醒:

(1)不要對異性過分熱情。

如果女孩子在交往中表現得過分熱情,就會讓對方覺得是輕佻之人,往往會產生非分之想,不利於正常交往。

(2)不要總是對異性不理不睬。

雖然在交往中一般都是男性采取主動,但是如果女孩子一直對男孩子不理不睬的,保持著“冰山冷美人”的形象,不用多久,就沒有男孩子敢接近她了,從而使她失去與異性交往的機會。

(3)要保持警覺。

不排除很多男人都有好色之嫌,所以女孩子要時刻保持警覺性,這樣才能及時發現某些壞人的不良動機,采取防禦措施。

總之,家長不能始終站在成人的立場上去揣度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在與異性交往中的心態和感受,否則就永遠無法讀懂他們的心。家長們更不要以過來人自居,在孩子麵前洋洋得意的認為,知道他們所想的、所要做的事情!不要對孩子與異性的接觸存有過多的擔心和過分的限製,更不要對其施加壓力,否則會加劇孩子與父母的對立;父母要鼓勵孩子與異性同學正常交往,同時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建立起孩子的信任感。隻有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像孩子的朋友那樣為他做參謀、提建議。

其實我也知道,孩子和異性交往,本來沒有多大問題的,我就是總擔心,怕他們出什麼事。其實回頭想想,我年輕的時候不也是這麼過來的麼?大人罵,老師逼,可是也沒有出什麼問題啊!看來,對於孩子有異性好朋友這件事,我是要適當地放手,隻是在某些時候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否則,孩子反倒有可能真被我逼得走上“早戀”的路了!

第三節他們叫我“古惑仔”

毛毛是個身體強壯的孩子,在同齡的孩子裏顯得很強大,所以被其他小同學們稱為“小霸王”。

毛毛有了這個新綽號後,感到十分驕傲,而且行為也越來越“有霸氣”了:“哇——”有一個小同學哭起來了,一邊哭,一邊用手使勁指著毛毛,唉,不用說,一定又是毛毛幹的“好事”!

可以說,毛毛在學校裏真的成了人見人怕的“惡霸”,父母和學校的老師都為毛毛操碎了心。他一會兒打哭了真真,一會兒又推倒了鵬鵬……真是闖禍不斷!毛毛的爸爸媽媽經常要麵對上門來告狀的父母:“你們家毛毛是怎麼搞的?平白無故地就把我們家的孩子打哭了!”

毛毛的“戰術”很多,他有時用手打,有時用腳踢,有時用牙咬,有時還用指甲抓、腦袋撞……全班幾乎所有的小同學身上,都有他留下的“記號”,差不多每天都會有一個小同學帶著新的傷痕回家去。小學裏所有的孩子都怕他,大家時刻都在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遭毛毛欺負。

有一天,一位同學的媽媽帶著孩子再次找到了毛毛家,向他爸爸數落了毛毛不少的罪狀。爸爸歎了口氣,道:“唉,我的孩子,你難道就是一個‘古惑仔’嗎?”然後,將毛毛關了禁閉,並告訴他什麼時候想清了錯誤才能出來。

毛毛在“禁閉室”裏,卻依舊沒覺得自己有錯:“爸爸和那個阿姨為什麼都要訓我?唉,其實,我也不想打架,這都是迫不得已啊!我以前成績不好,平時,同學們都看不起我,誰也不願意和我玩,課間我一個人坐在那兒,你說多無聊!隻是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再說了,我第一次打人也是沒辦法,誰讓小輝先推我呢?我不打他,其他人還以為我怕他呢!爸爸說,人善被人欺。所以我覺得要想不吃虧,就要狠一些,這樣就不會有人敢惹我了。再說,我隻是打了他一拳,要不是剛開學,我不想給新老師留個壞印象,我肯定會打他好幾拳的,誰知他這麼不禁打。算了,隨他們怎麼辦吧。反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老師要講道理,我就聽;不講道理,我才不理呢!做‘小霸王’有什麼不好,現在誰敢欺負我呢?所以不論怎麼樣,我絕不承認我是‘古惑仔’,我可是為了自己的安全!”

盡管毛毛不承認自己是“古惑仔”,但是,他確實有嚴重的錯誤。毛毛的行為確實給別的孩子帶來了很大傷害,這種無緣無故打人的壞習慣,說明孩子有暴力傾向,從小有暴力傾向、攻擊性強的孩子,如果家長不注意幫助他改正,不僅現在不會得到其他小朋友的喜歡,長大後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