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這一傳統的海上攻擊武器,自問世以來,在曆次海戰中都發揮了巨大的威力。20世紀60年代以來,新一代的精確製導魚雷開始出現。這種高航速、遠射程、大威力的海上攻擊武器和各種艦載導彈一起,成為現代海戰中海上及水下作戰的主力。
目前,世界上各國海軍在役的魚雷,絕大部分是采用聲導、線導、慣導等製導方式的製導魚雷。近幾年來,由於集成電路、微處理技術等高新技術在製導魚雷中的應用,又使其性能有了進一步的改善。
在製導魚雷家族中,以新發展的反潛製導魚雷最引人注目。
反潛魚雷有輕型和重型之分:輕型反潛魚雷標準口徑為324毫米,可從潛艇、水麵艦艇、直升機和翼飛機上發射;重型反潛魚雷主要從潛艇和水麵艦艇上發射,標準口徑為533毫米。
輕型反潛魚雷已在很多國家的海軍艦艇和飛機上裝備。在過去20多年時,美國的MK46型魚雷在世界反潛武器市場中一直占統治地位。此外,英國的“魚”、意大利的A244/S、法國的L4和瑞典的TP42、TP27等都有各自的特點。新研製的輕型反潛魚雷,如法國的“海鱔”、美國的MK50和意大利的A290,將成為2000年海戰中的主要反潛武器。
英國的“魚”是新一代魚雷中第一個由數字計算機軟件控製的型號,由英馬可尼公司水下係統分公司研製和生產,1983年服役。英國國防部已定購了約2000枚“魚”魚雷,供皇家空軍的“獵迷”MRMk2反潛巡邏 水麵艦艇使用。“魚”是電動力聲自導魚雷,裝有功率63千瓦的電動機,采用氯化銀─鎂海水電池,其電池能量密度比美國同類電池高一個數量級,最大航速45節,續航時間6分鍾。它采用泵噴射器提高了魚雷的推進效率,也降低了自身噪音。“魚”的聲自導頭廣泛使用大規模集成電路,一台微處理機可進行波束控製、轉換波束和雙換聲自導方式;31個陣元的換能器基陣可以在多個頻段工作以提高抗幹擾能力,一台可編程序數字計算機儲存了美國海軍長期偵察得到的敵方艦艇的特征信號,用以進行目標識別,雷頭采用大威力的定向爆炸裝藥。此外,該雷具有良好的淺水和深水工作性能,最大工作深度可達750米。
法國的“海鱔”魚雷直徑為324毫米,長2.96米(機載型)。其結構是用碳纖維增強塑料製成。雷重約280千克,帶降落傘時約295千克。它由法國海軍武器製造局和法國工業界合作研製的。“海鱔”是電動力聲自導魚雷,采用SAFT蓄電池公司研製的氧化銀-鋁電池,儲存時電池電解質為固體,魚雷入水後海水使電解質溶解。該雷采用功率達100千瓦以上的電動機。電機在雷上計算機的控製下采用雙速製工作最大航速可達53節,最低航速38節。法國測量儀器製造公司為“海鱔”魚雷研製的控製係統,由陀螺儀和電子組件組成,是第三代慣導係統,它可以使魚雷在水中選擇任意姿態工作,甚至可以垂直下潛和爬升。“海鱔”魚雷的聲自導頭是由法國的湯姆森-辛特拉公司研製的,有很強的運算功能,自導頭前部有一平麵換能器基陣,兩個側向陣,在魚雷頭部下側有一個測水深的換能器陣。三個大功率聲納可發射純音脈動和頻率調製脈動。自導頭裝有一台運算能力為54萬次/秒的蒙哥斯徨計算機,用以識別假目標、探測慢速目標以及區別空間位置靠近的目標。自導頭還有3台摩托羅拉公司生產的68000型微處理機,可以對12個目標的各種參數進行比較,如水平距離、航速方向、目標長度、目標姿態以及信號強度等,進行初始分析,給出更詳的信息,包括2個目標的預測航跡。
MK50輕型反潛魚雷由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水下係統分公司負責研製製導係統和總裝,加勒特公司氣動係統分部負責動力推進係統的研製。它在動力、自導頭方麵都有較大創新。MK50魚雷可對付航速在40節以上,作戰深度達600米的蘇聯A級潛艇。該魚雷於1975年研製,1985年進行海試,1988年投產。MK50型魚雷是熱動力為主、被動聲控製導雷,采用獨特的金屬鋰閉式循環熱動力係統,是熱動魚雷中的一項創新的突破。MK50型魚雷聲自導頭可發射一組多頻段音和頻率調製脈動,不僅可探測目標噪聲也可探測目標回波,具有很大的威力和效果。
重型反潛魚雷的標準口徑為533毫米。目前反潛戰中重型反潛魚雷主要有美國古爾德公司的MK48和MK48─5、英國的MK24“虎魚”和研製中的新型“旗魚”、法國的F─17P、意大利的A184、德國的“海豹”和SUT 以及德國通用電氣公司正研製的OM─2A3和DM—2A4。
MK48魚雷是美海軍使用多年的重型魚雷。為了進一步提高MK48魚雷的性能,由休斯飛機公司於1979年開始研製高性能的MK48─5型。1982年首次試驗,1985年5月美國海軍授權生產。MK48─5型采用威斯公司的聲納和慣性參考係統,其控製和製導係統的電子組件也麵貌一新。增加了主、被動聲納的功率,使搜索範圍更大,被動聲納的靈敏度也有提高,魚雷航程也因增加了燃料儲存量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