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魚”是英國馬可尼公司於1982年開始研製的。該魚雷長6米,直徑533毫米,重1850千克,設計航速為55節,試驗航速達70節,最大航程40千米。該魚雷采用美國森德斯公司生產的2TP04型燃氣輪機,具有泵噴射器,輸出功率為750千瓦,采用奧托燃料加羥基過氯酸銨高能量密度推進劑,比同重量純奧托燃料釋放的能量提高了40%。“旗魚”魚雷采用線製導加聲自尋的,並裝備微型可編程計算機。線製導時,線路在雷艇之間可傳遞70條指令信息。計算機存儲容量為500萬比特,而且尚有潛力,可提高到700萬比特,計算機可進行戰術數據處理,進行真假目標識別。該魚雷采用定向爆炸式雷頭,裝藥重約300千克,能打擊蘇聯的雙層殼潛艇。該魚雷於1987─1989年服役。
在現代高技術的推動下,艦炮這種曾被某些軍事專家宣布將退出海戰舞台的傳統海戰武器奇跡般地煥發了青春,再度成為海上艦艇反導、防空、反艦的主要武器之一。由於廣泛地應用電子計算機、精確製導等高技術,使現代艦炮不僅能通過計算機控製的火控係統的調整射擊精度、反應時間、評價毀傷效果,而且能利用“長上眼睛”的製導炮彈自動尋找目標。
現代高新技術對艦炮的巨大影響主要表現在:
1.增加了射速
由於采用新型發射技術,單管射速(或采用多管聯裝),可達到在短時間內提供密集火力的目的。意大利的奧托·梅萊拉76毫米“超速”單管炮,由於改進了駐退和複進機構及飲彈係統,使射速從80發/分增至120發/分;“布雷達”40毫米雙管炮由於采用鈦合金部件,縮減後座距離(從230毫米減至100毫米),重新設計輸彈機和采用液壓氣動線性馬達作為後座部件複位的動力(原來采用彈簧)等措施,使總射速從600發/分增至900發/分。
2.發展了新型引信
現代艦炮不僅彈種繁多,而且運用高技術進一步改進了無線電近炸引信、電子時間引信、射流時間引信等傳統引信,著重發展了多用途引信。奧托梅萊拉76毫米緊湊“超速”炮已研製成對空和對海的雙引信炮彈,不需要複雜的供彈係統來更換彈種。此外,已成功地把微處理機用於一些炮的近炸引信,使引信能夠進行目標識別和選擇,並計算出最佳引爆點。
3.提高了彈丸威力
研製了高性能炸藥,采用貧鈾、碳化鎢等重金屬做彈芯,殼體內嵌入鎢球或立方體等。例如,為奧托梅萊拉76毫米單管炮研製的預製破片彈,內裝4600個(每個重0.2克)鎢球,供反導彈使用。
4.改進了火控係統
艦炮對目標的毀傷效果與火控係統的精度、反應時間、可靠性和對付多目標能力等密切相關,改進火控係統是提高艦炮自動化程度的關鍵。現代艦炮在提高 火控雷達的探測精度、抗幹擾能力和低空探測跟蹤能力,普遍加裝光電探測設備,以及采用精度高、體積小、功耗低和通用性好的小型數字計算機或多重微處理機等方麵都有很大改進。
5.發展了製導炮彈
采用製導炮彈能大大提高艦炮係統的精度和首尾命中目標的能力。據稱,一發製導炮彈可以與300發常規炮彈等效。美國海軍1986年就開始采購“神槍手”半主動激光製導、火箭射程達36千米,射速為10發/分,單發命中概率為083。這種炮彈可用MK45─1型127毫米單管炮發射,主要用於對岸射擊。與製導炮彈配套使用的艦載“海火”光電火控係統或有關的機載火控係統的發展工作也已完成。
近年來,法國也著手研製100毫米的紅外製導炮彈;意大利和英國正合作研製76毫米的彈道修正炮彈,估計90年代即可服役,將主要用於防空和反導。
艦載導彈以及製導魚雷、艦炮的出現和廣泛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現代海戰武器的打擊能力。而艦艇作戰係統的出現並投入使用,又使現代海戰武器的整體效能有了新的飛躍。
這種廣泛應用現代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等高技術成果的艦艇作戰係統,把艦艇上的各種探測設備、武器係統利用高速的通信網絡聯係起來,統一置於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作戰指揮係統之下,能自動地探測、評價來自空中、海上、水下等各方麵的威脅,並指揮控製相應的武器係統同時對各方麵的多個目標實施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