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製導魚雷、艦炮、製導炮彈與現代艦艇作戰係統(3 / 3)

20世紀70年代以來,各國都十分重視艦艇作戰係統的研究,相繼開發了各種高智能的艦艇作戰係統。

1.“宙斯盾”作戰係統

美海軍CG─47級巡洋艦的“宙斯盾”MK7武器係統由SPY─1雷達,MK1指揮與判斷係統,MK1武器控製係統,MK99射擊控製係統,MK1顯示係統,MK26導彈發射係統,“標準”2中程導彈以及MK1作戰準備狀態測試係統等部分組成。

“宙斯盾”作戰係統的核心是SPY─1四陣麵相控陣雷達,每個陣麵尺寸約37米×37米,其上有4480個輻射單元。此雷達能同時自動探測、跟蹤和對付多枚導彈和多架飛機。艦上的主要對空武器“標準”2中程導彈可從兩座MK26雙聯裝發射裝置發射,CG─47級從第6艘艦開始裝備垂直發射係統。艦上作戰情報中心裝備4個多色液晶投影式大屏幕顯示器,分別用於顯示海情,近、遠距離空情和情報信息。

“標準”2中程導彈射程約為73千米,它的大部分飛行時間采用慣性控製係統的雷達照射,CG─47級艦上的4部照射雷達中的任何一部可對不同導彈安排輪流進行控製。該係統可對18枚飛行的導彈製導。

“宙斯盾”係統在外層防禦發現的目標中,攔截率達80%,平均交戰距離為200海裏。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CG─52“邦克山”號在波斯灣北部擔任艦隊對空指揮艦,發揮了很好的對空指揮和引導作用。

DDG─512級艦的“宙斯盾”作戰係統采用了美國較新的海軍標準計算機UYK─43B 和UKY─44以及美國海軍標準程序語言CMS─2。係統主計算機采用一種分布式的結構,其中一台UKY─43B屬於ACTS(“宙斯盾”作戰訓練係統),可在其它任一主計算機發生故障時做聯機備份。

係統有用於降低功能工作方式的程序,以在一個中央處理機(或其相關存儲器或輸入輸出部件)發生故障時使用。係統中還有程序“熱恢複”能力,計算機程序的另一個拷貝和關鍵信息存儲在備用存儲器中,在程序恢複後進行存取,以保持連續運行。

2.NTU作戰係統

NTU是美國海軍為提高裝有區域防空導彈和NTDS作戰指揮係統的艦艇防空與反導彈能力而進行改進的作戰係統。經過一係列陸上和海上試驗,此係統在1983年完成了試驗驗證。NTU在線型導彈巡洋艦的DD963級驅逐艦等31艘艦上裝備使用,這些艦原來裝備的是“小獵”或“標準”增程導彈。NTU係統將配備兩部新雷達(SPS─48E三坐標雷達和SPS─49(V)5搜索雷達)和SYS─2綜合自動目標檢測與跟蹤係統(IADT)並配用了一種新的“標準”2改進型導彈。

SPS─48E發射功率平均值達35千瓦,天線副瓣大幅度減小,抗幹擾性能好。此雷達使用靈活、性能可靠。在NTU中的MK14武器導引係統可采用由各個照射雷達按時分原則對導彈進行末製導的方式,因而明顯提高了係統的作戰能力。

3.SSEWACO作戰係統

荷蘭建造的M級多用途護衛艦所用的SRWACOM(探測器、武器和指揮)係統由LW08對空搜索雷達、SWAR三坐標雷達、聲納、導彈和火炮控製係統(包括兩部STIR跟蹤雷達)、“守門員”近戰武器和電子戰設備等部分組成。它們以三組SMT─4主計算機組成的作戰指揮係統為核心,形成一個分布式的作戰係統。多用途武器控製係統控製垂直發射的“海麻雀”導彈、76毫米艦炮等。探測器和武器係統是自主式分係統。

SEWACO係統是在原來係統上采用新技術的改進型,它采用開放式體係結構。係統實現的各種處理可分成若幹邏輯處理部分。各係統功能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在標準接口。係統組成的特點是:核心係統中用分布式處理並采用大量總線進行數據通信;在探測器和武器分係統中采用內裝式處理機;對抗損傷采取了抗損和故障弱化等措施。核心係統包括三個計算機組,每組為雙機。

N/BSY─2潛艇作戰係統是美國GE宇航公司研製的用於SSN─21“海狼”級核潛艇的作戰係統。BSY─2采用基於摩托羅拉68030微處理機的分布式處理,包括102個單元,其中有3個波束形成機櫃,6個UYS─2EMSP(增強型模塊信號處理機)和3個數據處理機。

此係統采用FLEXNET光纖網絡,傳輸率50兆特/秒,在一分鍾內處理1000個報文。此係統與7個主要聲探測設備接口,可控製4組MK48魚雷以及“戰斧”、“魚叉”導彈和水雷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