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初,一艘載有大量貨物的荷蘭貨輪將從馬六甲海峽通過。當時,海峽風大浪急,船長經過仔細分析推算,認為該航的技術性能完全能抗住這場風暴。在船長的帶領下,全體船員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抗擊風暴的航行中。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當貨輪穿過這場風暴區後,全體船員竟不知何故全都悄然死去,貨輪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隨波漂蕩。
後來的調查表明,所有的死者既無外傷也無中毒跡象,隻是心血管全都出奇地破裂了。醫學專家經過多方研究、分析,終於找出了殺死船員的“凶手”──次聲低頻聲波。
聲音即物體順機械振動而產生的聲波,通過彈性媒質傳入人耳而引起耳膜振動。但是並非所有的聲波都能引起人耳膜振動,人耳能接收的聲波頻率一般在20─20000赫茲之間,聲波頻率高於20000赫茲,稱為超聲波;低於20赫茲,則稱為次聲波。
次聲波與超聲波一樣都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但由於次聲波頻率低、波長長,所以傳播距離很遠。次聲波的另一個重要特性是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它既能穿透空氣、海水、土壤,也能穿透飛機機體、艦艇殼體、坦克車體,以及堅固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對於人來說,更不是次聲波的對手。曆史上,法國某次聲研究所在進行一次次聲試驗時,因為技術人員的失職,使一部分次聲波從密閉的試驗罐中溢出,結果致使十裏外的一個村莊中的30多人骨骼粉碎而告別人世!
激光和粒子束等日益崛起和武器雖然正由於具有威力巨大,但一入水中便威力大減及至喪失貽盡。次聲武器正由於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將異軍突起、大顯身手。試驗表明,穿透海水和潛艇艇體的次聲,輕則使人頭暈、惡心、耳鳴、心動過速、四肢麻木、神經係統紊亂,重則造成人心血管破裂,急驟死亡。開頭所述事例即是由於貨輪在駛經馬六甲海峽時,海上風暴與海浪的劇烈摩擦產生了次聲波,從而使船員心髒發生激烈顫動,導致血管破裂而亡。
次聲武器已引起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極大的矚目。目前,不少國家正全力以赴投入次聲武器的研製,並已取得進展。現代化潛艇不僅能提供次聲發生器所需的能源,而且能發揮其高速機動、隱蔽出擊的優點,使次聲武器的性能更加突出。
據軍事家和科學家們分析,未來的次聲武器主要有兩大種類:一類為主動式次聲武器,即利用次聲聲響的振動來達到殺傷目的的次聲武器。據透露,發出這種致命聲波的主要工具之一便是“壓縮空氣哨子”。主動式次聲武器可攻擊來自水麵、水下、空中等多維空間的敵人。另一類便是被動式次聲武器。該類武器主要用於抗擊敵次聲武器或自然界各種災害所產生次聲的武器。自然界許多大的災害和人為的試驗都會產生次聲 ,如太陽磁暴、海洋咆嘯、電閃雷鳴、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試驗,以及各種機械的撞擊聲等。目前,被動式次聲武器主要是運用反相器等電子器材,使被動式次聲武器在接受到主動式次聲武器和自然界所發生的次聲波後,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出與主動式次聲波波形相反的次聲波,並對其加以中和。不過,鑒於技術限製,該武器尚未進入實用階段。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將會給次聲武器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羽翼,新型次聲武器必將使未來的海戰場變得更加複雜、多變。
1952年12月,英倫諸島奇寒無比,為了抵禦嚴寒,倫敦的家家戶戶都燃起火爐,很快,濃黑的爐煙彌漫了諸島上空。當時,聖誕節在即,忙碌的人們根本沒有想到爐煙會造成什麼樣的災難。但後來的事實卻令人觸目驚心。人們行走時難以分辨道路的走向;所有的車輛幾乎都被迫停止行駛;交通競戴上了防毒麵具執行人員疏散任務;各種疾病和死亡率成倍增長。
這一惡化環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令人痛心的,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又一次懲罰。然而,軍事科學家們卻透過這一災難,想到了一個令人叫絕的設想:能否製造出能惡化環境,進而使人陷入困境或死於非命的武器呢?
回答是肯定的。在軍事科學家和海洋學家、氣象學家、化學家的鼎力合作下,並顯示出了巨大的作戰威力,現在,環境武器家族日漸發展龐大,可分為陸地環境武器、氣象環境武器、海洋環境武器和綜合性環境武器等多種類型。
海洋環境武器主要是利用海洋、島嶼、海岸以及相關環境中某些不穩定因素,如巨浪、海嘯等,同時借助各種物理或化學方法,從這些不穩定因素中誘發出巨大的能量,使被攻擊的軍艦、海洋和海岸軍事設施,以及海空飛機喪失效能。目前,海洋環境武器還處於繈褓之中,但其美妙的前景已令各海洋大國的軍事科學家們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