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基層文化(6)(3 / 3)

你知道“和而不同”嗎?

2005年10月2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3屆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保護文化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多樣性國際公約》,將文化多樣性原則提高到國際社會應該遵守的倫理道德的高度。《保護文化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多樣性國際公約》所反映的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

有鑒於此,在進行新世紀鄉鎮文化建設的偉大工程中,應極力提倡保護各個鄉鎮自身的特色。這是因為:首先,中國大地上幾萬個鄉鎮,就像幾萬顆繽紛奪目的明珠,鑲嵌在祖國大地上。由於處於不同的地理區位,擁有不同的曆史背景。正是由於這些特色和優勢,使得中華大地上呈現“百鎮齊放、百鎮爭鳴”的美好景象。其次,許多發達的大城市因為過度強調經濟的發展,而忽略了保護悠悠中華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外來洋文化的入侵和滲透,使得城市中中華文化的載體遭到了嚴重的毀壞,而這直接導致了中華文化的毀壞與流失。和城市相比,鄉鎮的發展呈現“後發展性”,很多鄉鎮都遠未達到發達的程度。而這種情勢,卻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華文化的許多經典具象如今在大城市已經無法找到,但在經濟不算發達,位置較為偏遠的一些鄉村古鎮卻可能讓人深切體會到中華文化的餘韻。並且,依托自身的地理區位優勢和環境條件,諸多鄉鎮都繁衍出了自己的文化,這些文化就是這個鄉鎮的個性特征,成為自己生存發展的支撐物和標誌。

如何理解鄉鎮文化與世界的“和成天下”

2005年10月,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在美國國家記者俱樂部所作的一次題為“當代中國文化的追求與夢想”的演講中談道:“構建和諧社會,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保障,文化是靈魂。在21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文化被放在重要位置,並被賦予崇高的使命——這是一種新的文化自覺。文化關係一個民族素質,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它的教育、啟迪、審美等功能,更多的是發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文化如水,滋潤萬物,悄然無聲。”“文化源自心靈,又直抵心靈。我的演講要表達的一個願望,就是以文化促進中美兩國人民心靈溝通。令人高興的是,這不隻是我的一種期待,它已經成為一種正在進行之中的文化過程,一種曆史的客觀趨勢。”當今中國國力日益強盛,其對全球的文化影響力,即“軟實力”日益擴大。從孫家正部長的演講中我們完全可以領會到中國正積極努力地為實現全人類真誠交流和溝通作出自己的貢獻,最終實現和諧世界構建的夢想,真正達至“和成天下”。

鄉鎮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遺存以及在此遺存上建設而起的文化係統,其中滲透的中華文化教育精神都將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以及對和諧世界的構建起著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何謂農村文化事業

農村文化事業是以文化形式或文化產品為農民提供娛樂、休閑等精神享受和物質享受,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文化水平,提升農村精神文明程度的一項事業。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幹意見》明確地提出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主要有:增加農村文化財政投入;加強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創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開展群眾文體活動;發展地方特色優秀文化等等。農村文化事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

新時期怎樣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

對新時期怎樣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中央和省級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要加大農村和農業報道的分量,增加農村節目、欄目和播出時間。農業大省的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要創造條件開辦農村版和農村頻率、頻道。市(地)黨報和市(地)縣電台、電視台要把麵向基層、服務“三農”作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