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體育文化(1)(3 / 3)

目前,我國的體育產業正在形成以體育服務業和體育用品製造業為主導,多業並舉的產業格局。體育服務業在我國大多數省市區已經成為體育產業的主導產業,體育用品製造業則主要分布於沿海及東部省份。在我國目前的體育產業經濟結構中,非公有製經濟已經逐步占據主導,形成與公有製經濟共謀發展的多元化投資格局。這說明,經過20世紀80年代以來20多年的努力,我國體育決策部門製定的體育社會化戰略決策正在逐步取得成效。我國已經初步改變了以往計劃經濟條件下由政府壟斷體育事業的局麵,體育的產業化和社會化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具體的體現就是在體育產業中國有資產所占比例不斷下降,非國有資產比例在不斷提高,投資結構多元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我國體育產業主要分布於經濟發達地區和體育運動水平較高的地區。部分省市的體育產業統計表明,經濟發達地區與體育運動水平較高的地區,體育產業發展水平明顯高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和體育相對落後地區。總體而言,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地區差距很大,體育產業主要集中於北京、上海等直轄市以及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中西部地區及中小城市體育產業發展水平遠不及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發達、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大中城市。

我國的體育產業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時間不長,還不成熟,尚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這主要表現為:第一,體育產業總體規模仍需提高,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第二,體育產業結構不甚合理,表現為:體育用品業與體育服務業比例失調,體育服務業市場占有率低;所有製結構失調,國有資產在體育產業中所占比重過高;項目和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如在我國乒乓球普及率很高,群眾基礎好,而其他很多項目卻沒有市場;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體育產業發展也不均衡。第三,體育產業的投融資渠道不暢,行業限製多,市場壁壘過高,非國有資產進入體育產業不夠通暢或進入成本過高。第四,體育產業國際競爭力較弱。主要體現在:體育產品出口以來料加工為主,不利於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國際知名中介公司壟斷市場,國內體育中介成長緩慢;我國缺乏保護和支持民族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體係;缺乏專業人才,製約了體育產業的發展。

如何發展我國的體育產業

要發展我國體育產業,應從以下幾方麵入手:(1)以社會化和產業化為方向,改革體育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2)引導消費者轉變觀念;(3)培育能夠與國際著名體育公司開展高水平競爭的內資體育企業;(4)提高出口體育產品的質量,實施多元化市場戰略,努力擴大出口;(5)全麵放開國內市場,積極有效利用外資;(6)通過增加有效供給來調動和激發有效需求;(7)以維護消費者權益為主旨來製定和完善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法規,切實加強市場管理;(8)采取多種途徑,培養中高級體育商務人才。

為什麼說我國體育文化產業化勢在必行

我國體育文化產業化之所以要大力提倡和開發,是因為當前具有十分獨特的內部條件和優越的外部條件。內部條件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麵:一是體育精神創造價值本質的凸顯和藝術化傾向的推動。二是國內體育事業和產業發展的需要,以及精神和文化的生產與消費具有獨特價值。三是國內體育產業現狀改革的需要,目前自身體係不明,與相關產業關係協調不夠。外部條件主要也有三個方麵:一是社會已經發展到知識經濟時代,精神經濟學和文化經濟學隨之興起。二是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體現出知識信息密集的產業大有前途。三是國內、外各種文化產業的大量興起帶來了啟示,藝術市場的興起尤其值得體育界借鑒。

我國發展體育文化產業的意義何在

在我國大力發展體育文化產業,首先可以深化對體育精神創造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使人們認識到體育不僅具有增強體質的物理功能,而且具有創造精神價值的社會本質功能。其次可以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和體育產業結構的完善,使我國體育產業不再僅僅停留於體育器材、服裝、飲料等物質產業,而且拓展到體育影視、歌曲等體育精神產品產業,最後可以促進我國體育事業全麵而深入發展,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並舉及其良性循環。

如何發展我國體育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