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祖傳手藝(2 / 3)

喬小小小手在學校裏,文科不行,理科不錯,對數學化學特感興趣,根本沒心思坐下來捏針引線學裁縫。

這裁縫活也不是誰說學就能學會的。裁縫裁縫,一裁二縫。先學握剪,那叫裁。再學捏針,那叫縫。而裁縫學握剪,又是最難的。喬氏祖傳握剪功夫,又非常特別,開料時,不準用尺子和粉片在顧客布料上打線。說那樣會弄髒客戶的衣服,對客戶不重視。專門用白香粉裝在小布袋子裏,用線抽出來,在麵料上彈。彈的粉線線,不占布,也不苦布。隨著剪刀“嚓!嚓!”往前剪,香粉屑兒就自動沒有了。衣服裁好了,布料上沒有一點兒影痕。這種不留影痕的裁法,也叫“一剪過”,若是一剪剪不準,再回頭重剪第二剪,沒粉路,就不知剪哪了。所以,喬氏手藝,握剪的功夫是第一的。

學了握剪,學捏針。一張跟案板差不多高的紅木大板凳,坐上去,四周不靠,腰要直,眼要平,兩隻胳膊齊腰平放著,隻準用拇指尖尖和食指尖尖,捏著比米粒兒長一點的繡花針,直穿斜剌,上針下針,滾、縫、挖、鏟、勾,十八般武藝,全在那小小的針尖上。

喬氏旗袍上是不釘塑料扣的,專門用布滾扣。滾布扣,是喬氏手藝的一大特色。什麼樣的麵料,就滾什麼樣的布扣,扣子與衣服渾然一色,特別雅氣。這種布扣滾起來很麻煩,學過兩三年手藝的老徒弟總滾不來,都是師傅喬小小手親自滾。他先將一些零碎布料裁成條條,再將布的一頭別在膝蓋上,然後將布卷成細細的繩子,一針一針縫好,縫得要特別細,都是比芝麻粒還要小的針眼兒,縫過的地方,一般隻看到滾好的布繩子,而看不到針腳子。布條滾成細繩子之後,就開始盤扣子。扣子又有多種盤法,有雲母型的,有如意型的,有蜻蜓對吻型的,等等。盤什麼樣的扣子,按客主的年齡、職業、身份和愛好而定。充分尊重顧客,也是喬氏手藝必須學會的。喬家師傅認為,衣服做出來,穿衣服的是顧客,不是做衣服的師傅,不可以將師傅自己的喜好強加給顧客。

學會這些,不等於能出師,這才是喬氏裁縫手藝的基本功。這些基本功都學好了,也隻能做喬氏手藝的對成活,要學到七八成活,必須有五六年功夫才行。

喬小小小手在高凳子上沒坐半年,就不想學了。不學不行,喬氏手藝不能失傳。喬小小手一天逼著兒子在高凳子上坐五六個小時,手把手地教他握剪、捏針,再讓他握剪開料。

喬小小小手握到剪刀,手就發抖,開出的兩片布,上層直,下層歪。氣得喬小小 手,一次次要用剪刀戳他腦袋。

箍緊必炸。逼緊了,喬小小小手就被逼跑了。喬小小小手跑出去,跟人家學唱歌。別看跟狼嚎似的,每天晚上,到歌廳酒吧去喊幾嗓子,掙的錢,比老子多。

現在有了錢,兒子能做老子,老子能當孫子。喬小小手做一件純手工旗袍,雖然也能掙百把塊,但那要花上十幾天工夫才行。而十幾天功夫,喬小小小手能掙上千塊。喬小小小手看了著急,說,老爸,你手藝這麼好,就是掙不上錢,知道什麼原因嗎?不知道。喬小小小手說,就是缺乏名人包裝知道不?什麼東西一包裝就能火。比如說我們唱歌的,光拿著麥克風站台上唱,沒人看好你。你若是把頭發染成花的,再弄直了,往天上豎,在台上又蹦又跳,馬上就能火!老爸,我想包裝你。你看嘛,你都替撒切爾夫人做過旗袍,那也算世界級的服裝藝術大師也!可你整天悶在房子裏,誰知道你?誰知道你是名人?首先,你的作品得讓別人知道。

喬小小手就知道自己會做旗袍,不知道自己有什麼作品。

喬小小小手說,這咋不叫作品呢?這麼漂亮的旗袍,一針一線地做起來,那不就是一部了不起的藝術作品嗎?每天晚上,我穿上你的旗袍,到歌廳酒吧去先展示一下,然後再唱歌。這樣不就有更多的人知道你的名字和你的作品了嗎?女人們看到這麼漂亮的旗袍,能不心動嗎?想做旗袍的人多了,你就開個旗袍公司,生意肯定火!這叫名人效應知道不?

把我的旗袍穿到那種地方去?還在那些人跟前賣我的名聲?喬小小手氣得要用手裏的尺子敲喬小小小手腦袋。就是餓死,也不可以糟蹋藝術!也不當名人!叫兒子少打他的旗袍主意。

不讓明取,實施暗偷。不知怎麼得手的,喬小小小手竟把老子那件“撒切爾夫人”的旗袍複製品偷了出來,又買了個獅子頭的女式發套,將眉毛弄黑,嘴唇弄紅,裝成女模特,在台上來回幾圈貓步一扭,台下女人們的眼都直了,紛紛到後台打聽,這種旗袍在哪做。

第二天,就有好幾個太太找上喬師傅門來,要求訂做喬氏旗袍。弄得喬小小手師徒幾個,日夜開做,還是供不應求。喬小小手一個勁地抱怨喬小小小手給他惹事,卻不知道這就是名人效應,名人財富。他壓根兒不知道自己一個做針線活的老頭,還是什麼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