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桓(1902—1963),湖南衡山(今衡東)人,1963年12月16日逝世。1927年入武漢大學讀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共產黨。1955年9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立黨為公,抱病工作,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46年7月初,羅榮桓同誌出席東北局在哈爾濱召開的會議。會議期間因腎病病情嚴重,即轉赴莫斯科治療,蘇聯醫生同意我國醫生的診斷為腎癌,做了一側腎髒切除手術。醫生要他長期休養,但他不顧醫生的勸阻,於1947年6月回國,投入緊張的工作。7月根據羅榮桓的意見,東北局有組織、有計劃地建設二線兵團,保證主力部隊有充足的後備兵力。羅榮桓直接領導了這項工作,在一年多的時間裏,組成了164個獨立團,共三十七萬多人。這一重大措施,對推動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

由於羅榮桓日夜操勞,健康狀況時有不佳。毛主席對羅榮桓同誌長期抱病工作極為關切。1950年9月20日,毛主席在羅榮桓的一份報告上指示:“你宜少開會,甚至不開會,隻和若幹幹部談話及批閱文件,對你身體好些,否則難於持久,請考慮。”

羅榮桓非常感謝毛主席的關懷,但惟獨放不下黨的工作,他依然日夜為軍隊的建設辛勞,完全不考慮自己的身體健康。他數十年如一日,忠心耿耿為黨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終因病情惡化,治療無效,與世長辭,終年61歲。

羅榮桓逝世的當天,聶榮臻向正在開會的中央政治局報告了這一不幸的消息。毛主席提議與會同誌起立默哀。毛主席感慨地說:“羅榮桓同誌逝世了。一個人數十年如一日,忠於黨的路線,很不容易啊!”

後來,毛主席為了表達他對羅榮桓同誌的懷念之情,寫了一首七律: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裏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每聞欺大鳥,昆雞常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