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中國勞動人民和各階層的進步代表人物的立誌勤學、愛國愛民、懲惡揚善、褒勤貶懶、精忠報國、孝親尊師、誠實守信、謙虛禮貌、律己寬人等方麵的倫理道德故事一代傳一代,百世流傳。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人生哲學;“發憤忘食”的持生規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風亮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立身情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繁衍、統一、穩定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說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寶。

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倫理道德學說為主幹的倫理型文化。所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她不僅是一個流動的不斷批判繼承、不斷改造創新的動態的傳統倫理道德體係,標誌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同時,也是發展中的東方傳統倫理道德的中心與主軸。所以,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際是進行“中華根”“中華魂”的教育,她不僅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傳統與現實和未來之間的傳承、創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及深遠的曆史意義,而且,對世界東方傳統倫理道德的繼承與弘揚也有著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為了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創造人類當代精神文明,推進世界倫理道德的發展與建設,樹立新的榮辱觀,我們編選了本叢書,本書共分三大部分,即:理論卷,故事卷和名言警句卷,並參考有關書籍做了分類。

各分冊編排結構有綜述,著重闡述本德目內涵、特征及其形成發展的曆史。然後,是所選取的內容集合。每個故事每條言論根據揭示德目的需要進行了再編寫,力求以內容明倫理、明思想、明形象、明榜樣,融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於一體。

本叢書篩選內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則要求:(1)堅持批判繼承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不全盤肯定,也不全盤否定。堅持抽象繼承、演繹發展、立足當代、為我所用。(2)堅持係統整體的原則。注意各曆史時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進步人物;注意各層麵人物;注意人物各側麵。做到:豎看曆史五千年,縱向成條線;橫看美德重實踐,橫向不漏麵。(3)堅持古為今用,為我所用原則。在發掘美德資源時,特別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論,注重尋找挖掘各階層、各民族的傳統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進步性、發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個體。

本書編纂出版,得到許多領導同誌和前輩的關懷支持。同時,我們在再編寫過程中還程度不同地參閱吸收了有關方麵提供的研究資料、曆史資料。在此,謹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本書出版的領導、同誌一並表示謝意。

本書在篩選編寫、綜述論證等方麵,由於時間短、經驗不足,可能有不足和錯誤,衷心希望各界及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