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生存在傳說中的九黎(1 / 2)

九黎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一個族群,又稱“黎”。源自東夷集團,其遠祖先人與伏羲女媧有密切的關係。和東夷一樣,九黎是一個部落聯盟,並不是作為一個單獨的民族個體存在。

與華夏部落聯盟逐鹿中原失敗後,“九黎”餘部開始曆史性南遷。

九黎部落大聯盟

“九黎”,又單稱“黎”,最早見於《國語》,是在中國古史傳說時代,活動在中華大地上的最早部落聯盟集團之一。也有史書稱之為“九夷”。

在古沁州有一座綿延不絕的大山,叫九黎山,現在叫九連山。遠古時候,沁州還沒有人類的蹤跡時,南方強大的九黎族,進入中原地區。他們大概是沁州的第一批居民。傳說這些九黎族人都是人麵獸身,銅頭鐵額,能吃沙石。

經學者研究,九黎人信奉巫教,雜拜鬼神,大概是以猛獸或鬼怪為圖騰。族中掌握文化的人稱為“巫”;能用銅製造兵器;有刑法。這些文化對於後來的華夏族有深刻的影響。有人認為五刑即由此而來。

九黎勢力很大,是南蠻中最早進入中原地區的一支。據說,早在6000多年前,原屬於東夷集團中的九個部落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北渡黃河,挺進中原,形成了最初的“九黎”集團。上古傳說中三皇五帝中的天皇伏羲、地皇女媧、人皇神農皆出自東夷九黎。九黎部落聯盟的首領蚩尤,是一個有非常作戰經驗,勇猛無比的人。《史記》記載:蚩尤薑姓,炎帝之後。酉字對應於雞,易經中為巽,主號令群雄之意,故蚩尤古又記為蚩酉。

九黎人在蚩尤的帶領下過著原始人的狩獵生活,居住並發展於黃河中下遊一帶,後來因人人英勇善戰,漸漸發展成為東方一支龐大的勢力。經史學家考證,約在上古之時江漢之區皆為黎境,足見九黎勢力之大。

隨著九黎勢力不斷壯大,開始由南向北發展。與此同時,華夏族黃帝、炎帝兩部落由西向東進取。兩股勢力相遇於中原,他們彼此為了爭奪“天子之位”,發生了數十次戰爭。後來,炎帝與黃帝(軒轅氏)組成部落聯盟與蚩尤在涿鹿大戰,最終以九黎的失敗而告終。

九黎殘部經過長期鬥爭,一部分留在北方,建立了黎國,後來滅於周朝(西伯勘黎);一部分參加了黃炎部落聯盟,逐漸融合於華夏族;這也是漢語中“黎民”一詞的來曆。“黎民”最早是指淪為華夏民族奴隸的九黎之民,而後因為這些黎民大部分融入了華夏民族,所以黎民一詞也才開始泛指人民,不過多是指代生活在中層社會一下的貧苦人民。

另一部分九黎部落退回到南方江漢流域,建立了三苗部落聯盟。有人認為,戰國時的荊楚與今天的苗族,就是九黎、三苗的後裔。

雖然九黎部最終消亡,但九黎文化對於後來的華夏族有著深刻的影響:

九黎人把掌握文化的人稱為“巫”,可以說這是最原始的宗教自由意識;

九黎人還是中國最早進入農業時代的民族集團,對曆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九黎人已經開始用銅製造兵器,這在當時是最先進的武器了,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

九黎人還創製了刑法,是那個蠻荒時代少見的一個有了初步法製意識的社會。甚至有人認為五刑即由此而來。

涿鹿之戰

蚩尤作為“九黎”部落聯盟集團的首領,是我國遠古傳說中赫赫有名的人物。說起蚩尤,就要提到他他與華夏始祖黃帝之間那場曠古絕今的大戰,正是這場戰鬥更奠定了他在遠古傳說中的地位。

當九黎部落逐漸強大並進入中原之時,居住在黃河、長江流域的炎帝族也自西方進入中部地區。當時蚩尤的地位大致與華夏族首領炎、黃二帝相同。那時候,蚩尤常常帶領他強大的部落,侵略騷擾別的部落。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從此,兩個部落間的衝突不斷。但炎帝並不是蚩尤的對手,常被蚩尤打得慘敗。後來,炎帝族聯合黃帝族及其他各部落首領與九黎族在涿鹿的田野上展開了原始社會末期規模空前的部落大戰——涿鹿大戰。

關於當時“涿鹿”的地理位置,並非今天認為的“北京以北的附近地區”,而很有可能應該是炎黃族與東夷族居住地的交界處,大抵在黃河沿岸地區。據學者考證,應為今河北省南境的钜鹿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