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桀驁不馴的契丹民族(1 / 3)

契丹的本意是“镔鐵”,也就是堅固的意思。這是一個生長在是北方草原上,剽悍勇猛的民族。他們兵強馬壯,驍勇善戰。他們所建立的大遼王朝在中國北部持續存在了200多年,最強盛時期,曾經雄霸中國半壁江山。如此一個強大的民族,竟如同過眼煙雲一般在天邊的地平線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來自北方的凶猛狼群

契丹族是一個剽悍勇猛的民族,她的曆史悠久。契丹人有著頑強的意誌和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為一個中國北方民族就已經出現在《魏書》中,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機的部落首領統一了契丹各部,於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國,947年改國號為大遼。成為中國北方統一的政權。他曾經雄霸中國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一線,東臨庫頁島,西跨阿爾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謂氣壯山河。

關於契丹族的起源,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有男子乘白馬自湟河(今西拉木倫河)而來,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來,二者相遇,結為配偶,生八子。他們的子孫繁衍成為八個部落,逐漸發展成為以後的契丹族。

這隻是民間的傳說而已。契丹族源於東胡後裔鮮卑的柔然部。曆史文獻最早記載契丹族開始於公元389年,柔然部戰敗於鮮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興安嶺一帶,成為蒙古人的祖先室韋。而南柔然避居今內蒙古的西喇木倫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區,以聚族分部的組織形式過著遊牧和漁獵的氏族社會生活。後來,在戰事動蕩的歲月中,各部走向聯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後經過了大賀氏和遙輦氏兩個部落聯盟時代,契丹開始不斷發展壯大起來。

契丹王朝在中國北部持續存在了200多年,與宋朝形成南北對峙的格局。在此期間,中原地區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被阻斷,以至亞歐大陸中西部國家誤以為整個中國都在契丹的統治之下。契丹的強大從外國人的眼中可以反映出來。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裏第一次向西方介紹東方時,就以契丹來命名中國,時至今日,在斯拉夫語國家中,仍然稱中國為“契丹”。

契丹的經濟、文化等深受中原的影響,因而發展很快。契丹民族不但創造了強大的軍事王國,而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遼寺和遼塔就是其文明程度的體現。至今在黃河以北地區保存下來的古佛寺和佛塔,有的始建於遼代,有的在遼代翻修過。它們巍峨雄偉,曆經千年風雨依然堅固挺拔。尤其山西省應縣的釋迦塔,是全世界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塔式建築,曆經多次地震而不毀。

而且契丹人還依照漢字創造了兩種類型不同的文字,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據史書記載,契丹原先沒有文字。公元920年春正月,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下令創製契丹大字,秋9月製成,詔令頒發。這種大字是采用漢字加以簡化或增添筆劃而成的。在慶陵壁畫上和許多遼代陶器上,也發現這種契丹大字。除了契丹大字之外,還有一種契丹小字,據史載是皇子迭刺創製的。解放後,遼寧錦西縣狐山遼蕭孝忠墓所出土的墓誌和義縣、建平縣所出土的銅器、銀器上的契丹文字,就是這種契丹小字。

契丹文字使用了好幾百年,但因通讀不易,所以並沒有深入民間,可是,它極大地影響了西夏和女真文字,是契丹族對文化的一大貢獻。

能創造如此輝煌文明的民族,一定有著相當的經濟基礎和雄厚的工程技術力量。同時,也可以看出契丹王朝對各種文化兼收並蓄,除了大量吸收中原漢族人才以外,還通過和宋朝的貿易獲得先進的生產技術。

雖然契丹後來衰落了,繁盛的文明也隨著消失,但契丹這個馬背上的梟雄,確實在中國北方開創過一派繁華的時代。

大遼國的發展壯大

早期的契丹分為8個部落,這八個部落分別是悉萬丹、何大何、伏弗鬱、羽陵、匹吉、黎、土六於和日連。部落首領每3年推舉一名盟主作為頭領,他們過著隨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契丹起先是臣服於突厥的。後來到了公元628年(唐貞觀二年)契丹首領摩會率其部落背棄突厥,歸附唐朝。此時,契丹已形成部落聯盟,648年,唐朝設置鬆漠都督府(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南),由契丹首領窟哥為都督,封無極縣男,賜姓李氏。又設置州郡,各以其部落首領為刺史。契丹定期向唐政府繳納貢品,並從那裏得到所需的日用品、兵器等。

後來契丹反叛唐朝,唐朝派兵征討,也都被契丹打敗。武則天時期大兵征討,才得以平定。是後,契丹附於後突厥。715年(唐開元三年),唐朝再次設置鬆漠都督府,以其首領失活為都督,封鬆漠郡王,玄宗還把永樂公主遠嫁契丹。其後,契丹首領可突幹再次叛唐,唐為防禦契丹,加強東北邊防兵力,建立範陽、平盧兩節度,重用胡人安祿山,結果釀成安史之亂。唐至德(756~758)年間,契丹與唐保持朝貢貿易關係, 但也受崛起於漠北的回鶻控製。

8世紀中葉後,唐朝由盛轉衰,無力顧及對邊疆民族的管理。北方草原上突厥稱雄,實力較弱的契丹隻得臣服於突厥。

到了9世紀中葉,開成五年 (840), 回鶻國滅亡,唐朝也已處於衰落的時期。此時的契丹又歸順唐,唐賜以“奉國契丹之印”。契丹由此得到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向外擴張,開始稱霸草原。從鄰近的奚族和北方的烏古、室韋等族以及漢人地區,擄掠居民,以充奴隸。

到了9世紀末10世紀初,唐終於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崩潰了。而在契丹社會內部,由於生產的發展,階級分化也伴隨著愈趨激烈,國家機製的一些因素已因時萌生。902年, 貴族耶律阿保機攻掠唐朝的河東代北九郡,俘掠95000餘人。公元907年,契丹迭刺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即可汗位。他先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征服奚、室韋、阻卜等部落,聲勢浩大不同凡響。在 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了遼國。建立了奴隸製國家--契丹國。阿保機創建奴隸製國家後,確定皇權世襲,建立軍隊,製定法律,修建都城,製造文字,此後繼續向外擴張。神冊三年(918),遼太祖在潢河以北建造了皇都。新建的皇都(後更名上京臨潢府)成為契丹國家的統治中心。

阿保機可以說是西夏的傳奇任務,他被稱為迭剌部耶律氏家族的英雄。在他出生時,契丹的貴族階層正在為爭奪聯盟首領之位而打得不可開交。阿保機的祖父勻德實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被殺。祖母對於這時出生的阿保機非常喜愛,但又擔心他被仇人加害。因此常將他藏在別處的帳內,不讓他見外人。後來阿保機長大成人後,身體魁梧健壯,胸懷大誌,而且武功高強,《遼史》上說他“身長九尺,豐上銳下,目光射人,關弓三百斤”,他帶領侍衛親軍曾多次立下戰功,顯露出過人的才幹。後來阿保機憑借自己的才能,一步一步帶領契丹走上建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