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不戰而逃(2 / 3)

九品中正製,劉協是不打算用的,那種以出身論能力的做法本就不科學,而且聰明的人若是被阻在仕途以外,是不會甘心低人一等的,一旦這樣的人多了,那改朝換代的時候也就到了。

劉協中意的是科舉製,當然他看中的科舉製並不同於那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科舉製。在劉協的計劃裏,能夠參加科舉的並非隻能是讀書人,術業有專攻,想要做官也不是隻有讀書這一條路可走。劉協希望將來這天下不光有文人的科舉,也要有武人的科舉,不光有武人的科舉,還要有各行各業選拔頂尖人才的科舉。

九品中正製是將為官的渠道盡力收攏在手中,而劉協的科舉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他要收攏天下英才為己用。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劉協身為天子,要做的就是盡量多的為那些身懷一技之長的人提供一個入仕為官的渠道。

如今在劉協所能控製的區域範圍內,科舉製的土壤還在繼續培養中。決定先拿文人的科舉開刀的劉協沒有著急,他很清楚世家的勢力很龐大,現在就廢舉孝廉興科舉並不適宜,即便世家不反對,除去那些身上帶著世家標簽的讀書人,真正有資格參加科舉的讀書人並不是很多。而劉協要做的,就是培養出更多的讀書人。

村、鄉、縣、郡、國,這五級的教育階段已經鋪設下去,利用大量退役傷兵的返鄉,劉協基本上完成了對村學的控製。那些對大漢忠心的退役老兵,不光光是劉協放在各地的擁護者,更是傳播劉協思想的擴音器。如今的大漢官軍,不僅僅是戰力讓各路諸侯畏懼,更讓諸侯不安的,就是大漢的官軍人人皆能識文斷字。雖然讀書識字對戰場搏殺沒多大作用,可多學一門可以用來謀生的技能,又有誰會去反對?

如今的大漢,劉協若是不考慮死傷,是可以完成一統這個目標的。猛將悍卒,智者謀主,糧草輜重,劉協一樣都不缺。可劉協卻並不打算現在就結束亂世,因為劉協發現,亂世,也是勢力重新洗牌的時候,想要對付世家這個龐然大物,唯有在亂世才有可能成功,否則那就是一場等同於同歸於盡的豪賭。

劉協需要把握節奏,用以輔助自己完成從根本上削弱世家的布局。兗、豫二州的世家妄想通過出賣曹操討好劉協,那是打錯了算盤。劉協現在不動他們,隻是因為還有曹操更需要解決的目標存在,一旦解決了曹操,那接下來就該收拾那些牆頭草了。

劉協不會明火執仗的對付那些世家,那樣隻會激起世家更激烈的反抗,劉協習慣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而對掌握著話語權的朝廷來說,有的是辦法收拾那些不肯乖乖就範的世家。

……

青州

袁熙的不肯罷兵並未出乎曹操的預料,所以當使者董昭回稟曹操的時候,曹操也並不失望,當即便宣布執行與郭嘉商量好的第二方案。兵分兩路,一路回援兗州,一路繼續與袁熙對峙談判。

眼下朝廷兵進中原,朝廷的大軍固然讓曹操擔心,可更讓曹操擔心的是兗州世家的舉動。他需要盡快回去親自坐鎮,唯有他親自現身,才能震懾那些心懷二意之人不敢輕舉妄動,僅憑程昱一人,他鎮不住。

郭嘉很清楚曹操這回返回兗州的意義,並且向曹操推薦陳登隨行。陳登雖然心裏不願離開徐州,可主命難違,陳登就是再不願意,也隻能收拾行囊跟隨曹操一同行動。至於郭嘉本人,則帶著臧霸、於禁以及許褚留在青州與袁熙周旋。

今時不同往日,朝廷一出兵,曹軍原先占據的主動就拱手相讓給了袁軍。而袁熙聽從了田豐的建議,在拒絕了曹軍和談的提議以後,留下田豐率領顏良文醜對付曹軍,自己則率軍前往鄴城,準備結束袁家的這場內部紛爭。

遠在鄴城的袁尚得知曹軍退兵,袁熙率軍趕來的消息以後也是不由慌了手腳,急忙下令去召許攸來見,沒想到卻被告知許攸早在三日前就攜帶家眷離開了鄴城。袁尚大怒,他是因為信任許攸才會下定決心請曹操出兵河北,可現在曹操忙著去救自己的中原,而許攸這個始作俑者又放了自己的鴿子,不用問他肯定是也不看好自己的前途才舍自己而去的。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在袁尚最需要人幫助的時候,原本讓袁尚一腳踢到並州輔佐高幹的逢紀回到了鄴城。不過逢紀給袁尚帶來的也是一個壞消息,並州的高幹也放棄了袁尚,放逢紀回來也是為了給袁尚傳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