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聖上安排你做什麼事?”蔡邕好奇的問郭嘉道。
“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命弟子負責此次與三路諸侯談判之事。顧兄,來日你我還要多親多近。”
“哦,奉孝客氣,該是愚兄請奉孝手下留情才是。”顧雍聞言連忙答道。
送顧雍、郭嘉出門以後,蔡邕回去繼續整理此次出外考古的收獲,而顧雍在鑽進自己馬車與郭嘉拱手告別後,心裏暗暗叫苦。對於郭嘉的本事,顧雍可是印象深刻,當年老實憨厚的自己沒少被他當槍使。如今他成了自己的談判對手,這場談判恐怕有些不好辦了。
回到了驛館,顧雍習慣性的問了一下留守的隨從,“今日可有什麼要事?”
“回老爺,大事沒有,就是午後有人前來相邀一見,隻是老爺未歸,屬下就代老爺回絕了。”回話的隨從是顧雍從家中帶來的親信,對顧雍的稱呼自也不同於旁人。顧雍聽後也沒怪隨從自作主張,隨口問道:“哦,是何人前來相邀?”
“荊南使者諸葛亮。”
“……”顧雍聽後抬頭看了看天,發現天色未晚,便吩咐隨從道:“你持我名帖前去請諸葛亮前來一敘……算了,還是我親自去吧,你隨我一同前往。”
顧雍是主人,當然是他說什麼是什麼,隨從答應一聲,伺候顧雍換了身衣服後便隨著顧雍出了門。反正離得也不遠,都是使者,都住在驛館,顧雍被安排在東院,而諸葛亮則被安排在西院,二者之間還住著來自河北的審配、郭圖、辛毗三人。
隻要顧雍這些使者沒有不打招呼就出門,負責驛館的驛官是不會限製顧雍等人自由的。而眼下顧雍隻是去串個門,自不會有人出來攔阻。等顧雍帶著隨從來到諸葛亮所在的西院時,提前得到通知的諸葛亮已經等候在了院門口。
不過讓顧雍沒想到的是,諸葛亮不僅請了自己,更是請來了審配跟辛毗。這下好了,此番要與朝廷談判的三家諸侯算是聚齊了。
作為發起者,諸葛亮首先講話,說明了邀請眾人來此一聚的目的。雖然審配對諸葛亮說三家是同盟關係頗為不滿,但眼下不是鬧翻的時候,也隻能將這個想法藏在心底。畢竟要不是江東跟荊南先後向朝廷議和,自己也未必會在此時來此。
諸葛亮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三家在未與朝廷開始正式談判之前統一口徑,以免之後叫朝廷各個擊破。隻是這個提議說起來容易,但實際施行起來卻有些困難。不管是顧雍還是審配,亦或是諸葛亮,身背後所代表的都是自家的利益。為自家謀取最大的利益才是他們的職責,舍己為人這種事放在哪也不會放在這時。
為了達成協議,退讓是必須的。談判說白了就是談判雙方相互妥協從而達到一種平衡。說是為了和平,那純粹就是唬人的,最關鍵的還是雙方實力的對比。之所以會出現談判,不過是因為自身力量無法徹底解決對手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種折中的方式。通過談判所能得到的,隻是將衝突推後的那一段時間。
劉協不會放任袁熙、孫權、劉備長期割據地方,而袁熙、孫權、劉備也不會天真的認為可以通過談判與朝廷和平共處。
談判隻是為了拖延時間。河北袁熙需要重新調整部署,孫權需要穩固自己如今的地位,而劉備,則是需要時間來安排自己的退路。
四路諸侯與朝廷的戰事隨著曹操勢力的戰敗而暫時中止,袁熙、孫權、劉備借助此次戰事認清了自己與朝廷的差距,深知若是繼續與朝廷開戰,最終會失敗的必是他們,為此他們需要時間。而朝廷此時為了應對涼州爆發的蝗災,也無意“兩線作戰”。雖然即便真的繼續打下去朝廷也不怕,但劉協不希望冒風險。以前冒險是因為自身實力不濟,不冒風險就獲得不了巨大的利益回報,但如今已經沒有必要再冒大的風險了,隻需要按部就班,那這大漢的天下遲早還是會完成一統。
諸葛亮等人也十分清楚自家當前的處境,跟朝廷拚消耗那是自找苦吃。他們即便聯合起來也耗不過劉協,一想到這事,諸葛亮等人就不約而同的埋怨董卓,為什麼當初非要廢長立幼?若是沒有立劉協為天子,而是繼續讓性格怯懦的劉辨為帝,說不定如今的大漢就是另一番景象。
不過假如永遠隻是假如,時間不會倒轉,抱怨過後諸葛亮等人還是需要商量如何應對眼前的困境。
大漢咄咄逼人,此時雖為救災暫止兵戈,可誰敢斷言大漢的軍隊就不會在日後再次發起統一戰爭。
和平共處是不可能的,唯一讓諸葛亮等人可以努力的,就是盡量推遲這個統一的時間,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
諸葛亮曾經想過以攻代守,在演義中他也是這麼幹的,隻是眼下的諸葛亮並不能代表劉備做如此重大的決定,而且顧雍、審配也不可能陪著諸葛亮來幹如此瘋狂的事情。所以諸葛亮的提議隻是提了一下便被擱置到了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