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初生之兒隻懂得啼哭,可這名嬰兒被古道長抱在懷中,不但不哭,反而笑的十分可愛,討人喜歡。
而二來,古道長是殘疾之身,本就行動不便,因此很少出房。今天若不是自己忽然想要出道觀活動活動筋骨,恐怕這嬰兒也就要在此凍死餓死了。
再低頭看時,見包裹嬰兒的繈褓上還有他父母所留的一行字跡。
棄嬰的父母自稱為陳姓夫婦,無非說家境貧寒,更因為有忽然變動,無力撫養這名嬰兒,因此才將他棄置此處。最後,還特意留下了這名嬰兒的生日時辰。
再按照繈褓上所留的八字一算這孩子的命格,竟是十分之好。當時古道長便心說,莫非這是天意?天降這孩童給我,就是要讓他完成我沒有完成的夙願,來繼承我道門正統的玄學五術,並將之發揚光大?
年過百歲,方才得了這麼一個弟子,古道長自然欣喜若狂。隻是繈褓上僅有這孩子的姓氏,卻沒有名字,總要起個名以便日後稱呼才行。
給他起個什麼名字好呢?
古道長想到自己一生信奉的是“不爭”二字,不但讓自己空有絕技無處施展,還斷了一條腿,更無力去救助蒼生,難道“不爭”這二字錯了?
罷了,古道長當時想,我就給這名棄嬰以‘爭’字為名吧,道門雖講究‘不爭’,可所謂‘不爭之爭是大爭’,縱使表象是不爭,其終歸的目的還是為了爭的。
從此,這名棄嬰便有了一個名字,叫做陳爭,乳名叫做大爭!
將這些大略講了一番,陳爭說道:“這名棄嬰,自然就是我了,我師父將我從小養大,就在前段時間,才剛剛過世,我也這才離開了山村道觀,來到了這滄海市。”
周之荔並沒有經曆過那段歲月,因此聽起來像是聽的傳奇故事,不過周培功卻深有感觸,歎了一口氣,為這一代奇人唏噓不已。
“也是我師父一生有誌難酬,因此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雖然我師父隻精通醫、命兩術,不過好在師門傳承下來了諸多孤本秘錄,因此依據這些,簡單的教導我入門還不是太大的問題。”陳爭又說:“也是我師父吃過了虧,因此從我會說話開始,他就教我學習了《周易》;從我會走路開始,就已經讓我在練拳了。”
“哦,原來先生你還會武?”周培功覺得眼前這個年輕人,簡直就是一個金礦,越挖掘,越能發現到更多的寶藏。
陳爭笑了笑,卻並沒有說話,可其實他心裏說道,更多的可遠遠不止如此呢。
三歲時陳爭就開始學了中醫入門歌訣,《湯頭歌》、《藥性賦》等倒背如流;
四歲時開始學習子平八字,五行生克明白無誤;
六歲開始接觸紫微鬥數,滿天星鬥輔佐煞曜了然於胸;
七歲開始上山采藥,辨識百草;
九歲學習奇門遁甲,精通八門製化;
十一歲學習針灸,認遍周身一千多處穴道;
而等到十四五歲以後,他又看遍了十四卷《堪輿金匱》與全本《圖宅術》等風水古籍……
若非如此,陳爭又怎麼能在二十歲這麼年輕的年紀,便將玄學五術融會貫通?要知道,這其中包含了陳爭多少年的刻苦鑽研。
師父,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不會辜負了你給我起得這個名字,一定會好好的爭一爭,讓世人都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道門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