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當孩子講粗話時,父母該怎麼辦呢?
(1) 裝作沒聽見。美國人認為,在這些社會性的接觸中,當孩子聽到別人用粗話、髒話來表達情緒反應時,常常會進行模仿。其實,他可能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所以,初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多數家長會裝作沒有聽見,讓孩子的行為在引不起人們的反應情況下,而逐漸得到削弱。
(2) 站出來進行糾正。如果孩子仍然再三地講這些粗話,父母便會站出來進行糾正。假如多次糾正,孩子仍然不改,父母就可能對他說:“寶寶,你再講粗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然後,再對他進行禮貌教育。
(3) 責罰。如果屢次糾正無效,父母可能會因此對孩子進行一些處罰。但是,在責罰孩子的時候,美國人認為,責罰要講究方式,千萬不能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威脅。
例如,做父母的最好不要說“寶寶,你再講粗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也再沒有人喜歡你了”或“你再講粗話,警察就要來抓你了”等話語。對孩子來說,“媽媽不要我”或“沒有人喜歡”、“警察來抓我”等話語表示父母不愛他、大家不喜歡他、警察把他當壞人。這樣,他整個人都會被嚇壞的,就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負擔。
美國父母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告訴孩子,父母和大家不喜歡的隻是他說粗話的行為,要處罰他的是“錯誤行為”,而不是他“整個人”。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說粗話、髒話屢教不改的話,美國父母采取的方法是“剝奪孩子的權益”——告訴他因為他說了粗話,所以今天不能看卡通片或者不準吃蛋糕。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認為處罰孩子,在特定情況下是必要的,但是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處罰必須在孩子犯了錯誤後馬上進行,以免日久孩子對此事已經記憶模糊。
② 處罰要合理,絕對不可過分。
③ 處罰最好不要剝奪孩子企望了很久或者對他很重要的事物。
否則,說粗話、髒話的習慣改正過來了,卻可能在孩子的心靈上產生不滿,或者抗拒的心態。這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好習慣培養故事鏈接 ……
像尊重上帝那樣尊重老師
約瑟夫擅長摔跤。他的技術高明,渾身的解數足有290種,並且每次出手都各不相同。徒弟裏頭,他最喜歡長得英俊的薩繆爾。他力大無比,本事高明,是所有弟子中最有建樹的一個。薩繆爾名氣很大,有一天,國王點名要看他的摔跤。贏得比賽後,薩繆爾跑到國王麵前誇口,說他不願贏師傅的原因,不是自己技術差,而是因為師傅的年齡已大。其實,自己的本領和力氣,決不比師傅差。
他這樣不尊重師長、狂妄自大,國王很不高興,叫人選了一處寬大的場地,把滿朝文武都請了來,叫師徒二人比賽。
薩繆爾耀武揚威地走進場地,像一隻被激怒的獅子,仿佛他的敵人是一座鐵山,也會被他推倒。
約瑟夫看他力氣比自己大,所用技術又和自己如出一轍,於是就用一個連他也沒見過的招數一把將他扭住。薩繆爾還不知怎樣招架。已經被師傅舉過頭項,摔在地上了。滿場的人都歡呼起來。國王獎給師傅一件華麗的袍子,並斥責薩繆爾說:“你太狂妄了,竟然妄想和你師傅較量,可是你失敗了。”
薩繆爾說道:“國王!他勝過我並不是憑力氣,而是有一招沒有傳授給我。就憑這小小的一點本事,今天把我打敗了。”
約瑟夫說道: “我留下這一手就是為著今天。記得聖人說過:‘不要把本事全部教給你的朋友,萬一他將來變成敵人,你怎樣抵擋得住?’從前有個吃過徒弟虧的人曾經說過,不知道是這世上本來就沒有情義,還是如今人心變得太快,我向他們傳授射箭技藝,最後他們卻把我當作天上的鴿子。這些都讓我不得不引以為戒啊!本來我看你基礎不錯,本想拋卻這些繁文縟節,把我全部的技藝傳授給你,但你目無尊長,實在是太令我失望了。”
如果薩繆爾謙虛謹慎,尊敬傳授給自己超人技藝的師傅,可以想象,想象不久的將來,約瑟夫一定會將這最後一招也傳授給他,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摔跤手。
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不僅僅是師生和諧相處的基本前提,更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人應該擁有的最起碼的品德。
在猶太人中長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他的老師和他的父親同時被海盜綁架,必須以巨額財產才能贖回他們的性命。當時,孩子所擁有的所有財產隻能贖回一個人。這位孩子的選擇是:先從強盜手中救出自己的老師。
尊重老師,就要尊重老師的勞動。老師把所有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如果他們希望得到什麼回報的話,就是希望看到學生長大成才,在知識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尊重老師,不僅要像尊重父母一樣,更要像尊重上帝一樣。
兩個陌生的旅行者
兩個陌生的旅行者相遇於一堵峭壁下。
他們都與自己的團隊失去了聯係,並且迷路了。他們必須爬上峭壁,隻有峭壁上麵才有路。
峭壁不算高,但他們各自想盡了辦法,都總是差那麼一點點而上不去。
兩個人中間,一個戴著眼鏡,顯得較文弱,他爬了一陣,累得氣喘籲籲的,不得不坐下來休息。另一個人留著大胡子,一看就是強壯的人,盡管一再失敗,但他沒有休息的意思,依然在進行著實際上是毫無用處的努力。
看著大胡子一次又一次從接近峭壁頂端的地方滑下來,眼鏡忽然想,他就差那麼一點點,我幫一幫他,他不就上去了嗎?於是,他主動上前與大胡子認識,並提出讓大胡子踩在他的肩膀上往上爬。
大胡子很高興地接受了。
眼鏡蹲在地上,大胡子踩著他的肩膀,輕易地上了峭壁。
得到幫助的大胡子自然不會自個兒離開,他蹲在上麵,伸手來接眼鏡,眼鏡也輕易上去了。
眼鏡上得峭壁,心中一陣感慨:我隻想到幫助他往上爬,沒想到同時也幫助了我自己。
孩子,這個故事啟示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做人道理:幫助別人往上爬的人,自己也能爬得很高。
如果一個人遇到困難而感到無助的時候,那一定是因為他平日裏不善於或者不願意幫助他人。
付出感情,並不是你把情感給了別人,而是存進了一個感情的“銀行”,在某一天,會有人連本帶息,甚至額外加上許多倍地兌現給你。幫助他人,是感情儲蓄之一種。這樣比喻似乎顯得有些功利,但事實的確如此。
孩子,當別人遇到了困難求助於你時,一定要伸出你熱情的雙手,幫助他人,不要想為什麼,也不要想你能得到什麼。因為,真誠的幫助,不需要任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