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完全亮,謝家的仆人就開始上工了。也不愧是大家族,無論是掃地的,打水的還是砍柴燒飯的,竟也沒有一個偷懶,碎嘴閑聊。
據說這謝家源於陳郡謝氏,雖說是旁支,但在渭城的世家大族中名聲也是響當當一頂一的。謝老太爺曾官拜從一品乃太子太傅,先帝是對他執弟子禮的。無奈身體不好,五年前辭世,謝家三房兒子全部回祖籍丁憂二十七月。兩年前除了大房大老爺謝之書官複原職回京做官,三老爺謝之禮被外派到並州任知府,庶出的二老爺則留在渭城任通判。雖說隻是正六品小官,但有謝家大老爺和三老爺做靠山,有了家族的庇護,上峰對他照顧有加,日子過得也算悠哉。
卯時未到,謝家女眷已經在丫鬟婆子的陪同下齊聚謝老太太所住的院子二堂慈榮堂。世家大族,規矩繁多,晨昏定省更是少不了。
片刻,謝老太太在容媽媽的攙扶下走了進來,坐在主位上。女眷們行了禮,也在各自的位置上坐了下來。
“七姐兒身子還沒好利索嗎?”謝老太太接過容媽媽遞過來的茶杯,用杯蓋撇了撇根本沒有的茶葉沫子,抿了一口,慢悠悠地問道。
“是。已經半個多月了,大夫前兒才看過說已經好轉了。可這風寒可大可小,還讓在床上養著,不好吹著風。”回答的正是二房太太劉氏。
“嗯。”謝老太太用鼻子哼了一聲,又喝了兩口茶,道:“老三不在身邊,那王氏對她雖是不差,卻也不用心。我這是怕七姐兒被養歪了,才願意留在身邊的。孟家在京城可是有頭有臉的大族,要是聽說渭城謝家三房二女爭一夫,這丟的可不是她王氏一個人的臉麵。老大在京城老臉可就丟光了,我百年之後也沒臉麵見老爺見謝家的列祖列宗了。”
謝老太太的話說的真是打三太太王氏的臉麵。雖然那王氏已經隨著三老爺謝之禮到任上了,可這一屋子丫鬟婆子,雖然謝家治家嚴謹,可還是得防著萬一有人把這話透出去。更何況這屋子裏還有小輩,聽到長輩是非那總歸是不好。
二太太趕緊點頭稱是。謝老太太繼續品茶,倒是不再講話了。
“祖母,我昨日從先生那新學來一首詩,背給你可好?”說話的是二太太的小兒子,排行老九,人稱九哥兒,今年六歲。去年剛開蒙,卻一直被先生稱讚,說是聰慧異常,長大後定是青出於藍。因此,雖說是庶出兒子的嫡子,謝老太太還是很看重他。
“嗯,九哥兒背背看。”謝老太太轉過頭衝九哥兒笑了笑,氣氛頓時輕鬆起來。
二太太也跟著笑了起來,衝九哥兒使了個眼色。九哥兒趕緊站起來,走到謝老太太身邊,搖頭晃腦背起詩來。
二太太不由鬆了口氣,心裏卻怨起三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