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人棄我取(1 / 1)

“釋義”人家丟棄的,我去收取,多指經商要抓住行情及時機,以獲取豐厚的利潤。後多指自己的興趣、見解與他人不同。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戰國時,李悝任魏國相國,他鼓勵農民積極開荒拓耕以取得豐收,並推行變法。其中的“平糴”法很得民心,即當豐年時,國家平價把糧食購進;荒年時再以平價向老百姓出售。

當時,洛陽大富商白圭,從李悝的經濟措施中受到啟發,提出了一套經營致富的理論,叫做“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意思是說:“別人因生產過剩而低價拋售,他就收購;別人高價索求,他就出售。”

白圭的具體做法是:在五穀成熟的季節,糧食大量上市。糧價變得很便宜,他就大量購進糧食,囤積起來。而這時不是蠶繭出產或割漆的季節,市場上絲、漆存貨極少,價格昂貴,他就乘機把自己囤積的絲、漆以高價賣出去。按照同樣的道理,到了蠶繭出產的季節,蠶絲生產多了,價錢就很便宜,但糧食的價格卻上漲了,於是就低價收進蠶絲而高價賣出糧食。這麼一來,致使白圭買進的貨物價錢都很低,而賣出的時候價錢卻很高。如此三番兩次,白圭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