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故事-置換手術(1 / 3)

關節壞了,可以做置換手術,裝進一個人造的。可是,人心壞了呢?有沒有這樣一種手術,可以置換人心?

置換手術

曾擁軍

1.要動手術

周平安是個農村娃,他爹去世早,是他娘含辛茹苦地將他拉扯成人,讓他念完了大學。如今,平安已在城裏娶妻生子,安家立業,兒子也快上大學了。

這天,平安回老家探望老娘,娘一見兒子,樂得連忙架起梯子,去閣樓上取醃製的臘肉,想好好款待兒子。不料她一不留神,竟從梯子上摔了下來,整個人痛苦地蜷縮成了一團。平安哭喊著把娘送進了市醫院,掛號、驗血、拍片……一通忙亂之後,平安被叫進了醫生辦公室。

主治醫生姓孫,四十多歲。他將一張X光片遞到平安麵前,眉頭微皺著說:“患者摔斷的是大腿和骨盆連接處的重要關節。她年紀這麼大,關節自我愈合和再生的幾率幾乎為零,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置換手術’,也就是用人造關節替換下體內已摔壞的關節。這人造關節用的都是進口材料,十萬塊,趕緊去準備錢吧。”

十萬!平安不由驚叫了一聲,隨即心裏擂起了鼓:自打結婚,平安的工資獎金都按月上繳給了妻子張梅,她平時一分錢都看得很緊,現在突然要拿出這麼一筆巨款來給娘動手術,她能願意嗎?

平安回到病房,見妻子已聞訊趕來,連忙把她拉到走廊,將孫醫生的一番話說了。不出所料,張梅一聽手術費要十萬塊,立馬就炸了:“兒子下半年就要上大學了,沒個十萬、八萬的,四年大學根本就讀不下來,你現在又跟我要十萬手術費,當我是開銀行的啊!”

見妻子這般態度,平安急道:“咱總不能對娘見死不救吧!”

張梅眼珠一轉,說:“要不,咱換家便宜點的醫院吧?這些年我省吃儉用,也就攢下五萬塊。”

平安當即道:“上回你還跟兒子說了,讓他用功讀書,你已經給他準備好了上大學的十萬塊錢。眼下,娘等著動手術,先把這錢拿出來救急!”

張梅沒想到謊言被戳穿,便來了個耍賴不認賬,臉一板、脖子一梗,說:“我啥時說過這話了?你拿錄音機錄上了?”

平安見妻子如此不通情達理,氣得扔下一句話:“好,張梅,算你狠!我現在就去把娘的老房子賣了,湊錢給娘動手術!等手術做好,我就和娘租房子一塊兒過,我和你的夫妻情分到此為止!”說完,掉頭就走。

這下張梅慌了,她連忙追過去,一把抱住了平安,哽咽道:“平安,我這就去拿錢,先給娘動了手術再說。兒子上大學的錢,我到時候再想辦法!”

不久,張梅就把十萬塊錢取來了。平安拿信封把錢裝好,趕忙去找孫醫生。

2.拒收紅包

孫醫生正收拾東西準備下班,平安推門進來了。孫醫生以為平安有事要谘詢,微笑著問道:“你有什麼事要問嗎?”

平安卻沒吭聲,一把從懷裏掏出個鼓鼓囊囊的大信封,一邊往孫醫生手上塞,一邊說:“孫醫生,您是權威,我娘七十歲的人了,她的手術一定得由您親自主刀!拜托了!”

孫醫生一聽這,連連擺手,將紅包推回去,說:“別這樣,隻要時間上安排得過來,我會親自為你母親主刀的。”

平安還是執意將紅包往孫醫生手上塞,孫醫生終於麵色一凜,說道:“你不妨先去病區打聽打聽,隻要你問到一例我收過紅包的情況,明天你就直接把錢送來,我會大大方方地收下!”說完,就轉身走了。

平安愣在原地,心說:如今上醫院看病,哪有醫生不收紅包的?

開始,平安以為孫醫生是在故作姿態,可是當他回到骨外科病區,逐個打聽下來,竟然真的沒打聽到一例給孫醫生送過紅包的!和他娘同一病房的病人家屬還告訴平安,他姑父也七十多歲了,三年前曾因摔傷癱瘓在床,後經孫醫生之手,動了“置換手術”,三年來不僅行走自如,就連挑上個幾十斤的擔子也能健步如飛!

三天後,平安娘的手術如期進行,果然是孫醫生親自主刀。手術很成功,臥床一個星期後,他娘就能下地行走了。出院那天,孫醫生親自將平安娘倆送至醫院大門外,又特意叮囑平安娘:“老年人動一次手術,多多少少會損傷一些元氣,今後要特別注意,不攀高、不負重,凡事悠著點兒。”平安娘含著熱淚點頭,直稱孫醫生是活菩薩。

娘出院後,平安本想讓娘住到自己家裏,好有個照應,但娘堅持要回老家,平安隻好讓她住回了鄉下。他每個周末都會回鄉下,幫娘做些挑水、墊豬圈之類的體力活。

三個月後,平安娘已經完全恢複了正常,能上山摟柴、下地種菜了。平安打心眼裏感激孫醫生。這天,他特意去定製了一麵錦旗,準備去醫院送給孫醫生。去的路上,他的手機響了起來。

電話是老家的鄰居打來的,說他娘在醫院裏,讓他趕快過來。平安火速趕到醫院,鄰居們告訴他,他們聽到他娘的叫喚聲後,發現她倒在豬圈旁,一邊還有個打翻的豬食盆。

平安一邊說著感謝鄰居的話,一邊埋怨娘不聽孫醫生的叮囑。他娘委屈地說:“孫醫生的叮囑我時刻記著呢。手術前,那豬食桶我一趟就能拎到豬圈旁;手術後,為了‘不負重’,我分三趟拎,每趟隻拎一小盆!”

而此時,孫醫生正在他的辦公室裏,盯著平安娘的X光片看了半晌,然後打了一個電話,出了辦公室。走廊上,迎麵走來一個人,熱情地跟他打著招呼,孫醫生一看,原來是那個最近總纏著他推銷人造關節的醫藥代表。

為了不被這人再次纏上,孫醫生連忙閃身進了一旁的手術專用電梯。出了電梯,孫醫生走出醫院大門,來到附近一片小樹林裏。過了一會兒,一個人走了過來。孫醫生一見此人,就急急地說了句:“出事了!”

3.隔牆有耳

此人叫朱大山,他見孫醫生那副緊張的樣子,問明情況後,竟不以為意地笑著說:“這事很好辦啊,一口咬定是那個老太婆‘負重’所致,責任自負——都七十多歲的人了,還去提什麼豬食桶!”

孫醫生卻一把揪住了朱大山的衣領,逼問道:“老實說,你這批貨是不是有問題?那老人隻是端了個小豬食盆去豬圈,根本談不上什麼‘負重’!再說,那人造關節安進去才三個月就出事了,以前的人造關節,安進去三年、五年都沒問題!一定是你這批貨用了次品!”

朱大山見糊弄不過去,隻好耷拉下腦袋,默認了。孫醫生見了,心頭猛地一沉,顫聲問道:“你這批貨用出去多少隻了?”

朱大山說:“隻發出一隻!我想先用一隻試試,看看患者的反應,如果不出大亂子,我再把整批貨發出去。”

孫醫生呆立了半晌,才有氣無力地說:“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進你的貨,就是因為你的貨質量靠得住,沒想到你給我來這一手!”